USDA參贊報告:基於中國的強勁需求 新季巴西大豆種植將繼續擴大

2021-01-08 金融界

來源:油粕面

預計2020/21年度的種植面積將達到3,850萬公頃,產量將達到1.3億公噸。新冠病毒大流行引發的經濟衰退導致巴西雷亞爾大幅貶值,將巴西國內大豆價格推至創紀錄水平。農民從這個季節的收入中獲得了充足的資本,並渴望將這些利潤再投資。基於中國的強勁需求,預計2019/20年度的出口量為7,800萬噸。受國內豆油需求的推動,大豆壓榨料預計為4400萬噸。隨著商用卡車繼續在公路上往返,將農產品運往港口,生物柴油需求僅略有穩定。儘管新冠大流行病帶來了困難,但巴西的基礎設施運行一切正常。

大豆產量

2020/21種植面積和產量預測不變

報告繼續預測下一季大豆種植面積將擴大到3850萬公頃。預計種植面積將增長4.05%,高於過去五個年度2.8%的年平均增長率。巴西26個州中有19個州種植大豆,首都聯邦區也種植大豆。從北部和東北部的邊疆地區到發達的西部中心地區,大多數州都可能出現超出趨勢的增長。南部生產州巴拉那和南裡奧格蘭德是例外,大部分生產地區已經用於作物生產。規模巨大的西部中部馬託格羅索州是目前最大的玉米生產地,其種植面積和產量佔全國的不到三分之一。根據在馬託格羅索州的調查,報告認為大約有300萬公頃的土地可以立即進行輪作。馬託格羅索應用經濟研究所(IMEA)預測下一季的種植面積略高於1000萬公頃,比當前市場年度估計的985萬公頃增長2.26%。報告預計將擴大到5%或更多,大約40萬到50萬公頃。

除了馬託格羅索州,報告預測MATOPIBA東北部地區的種植面積將繼續增長,包括馬拉尼昂州、託坎廷斯州、皮奧伊州和巴伊亞州。特別是,預計巴伊亞地區將擴大。與該國的中西部和南部地區不同,巴伊亞的生產者每年只種植一種作物——通常不是棉花就是大豆。考慮到全球棉花需求和價格的急劇下降,預計棉花種植面積將減少至多20%,而大豆種植面積將減少20%。根據每公頃3.38公噸的產量預測,2020/21年大豆產量將達到1.3億噸(MMT)。產量預測假設生產者不會吝嗇種子和其他投入,因此產量的增長將與略高於2%的五年平均增長率保持一致。報告認為,產量增加的關鍵原因是對投入的採用和投資,例如轉基因種子和化學藥品和化肥的使用。與此同時,報告調整了可能開發為生產的土地的較低產量的預測,這通常需要數年才能達到最佳生產力。

由於全球新冠大流行,大豆產量將激增,但經濟下行風險依然存在

報告預測,儘管整體經濟前景黯淡,大豆種植面積仍將在2020/21年擴大。市場普遍認為,巴西國內生產總值(GDP)今年將至少收縮7%,原因是新冠病毒大流行的衝擊。與此同時,農業GDP預計在2020年增長2%到3%,主要是由大豆拉動的。大豆佔巴西農業生產總值的四分之一以上。(有關大流行對巴西農業部門影響的更深入討論,請參閱報告:儘管COVID-19大流行,但巴西農業部門仍在蓬勃發展)。

本年度,巴西創紀錄的1.23億噸大豆產量,與巴西貨幣雷亞爾(BRL)大幅貶值導致的需求激增同時出現。由於經濟動蕩,從年初到5月中旬,巴裡爾對美元貶值了32%。雷亞爾疲軟意味著,巴西的農產品在世界其他地區實際上是廉價出售。根據經濟部對外貿易秘書處(SECEX)的數據,2020年1月至5月間,農業出口達360億美元,其中大豆佔160億美元以上。相比之下,2019年同期農產品出口為340億美元,大豆出口為120億美元。

由於雷亞爾貶值的複合效應,巴西農民從出口繁榮中獲益良多。根據聖保羅大學應用經濟學高級研究中心(CEPEA)在路易斯德奎羅斯農業學院(ESALQ)的數據,巴拉那瓜的ESALQ/BM&;F價格指數上的每日國內大豆價格在2020年3月下旬達到每60公斤(kg)袋98雷亞爾以上,打破了2016年6月創下的紀錄,當指數價格達到每袋60公斤97.61雷亞爾。此後,雷亞爾的價格持續攀升,5月中旬巴拉那瓜的ESALQ/BM&;F價格指數超過每袋60公斤116雷亞爾。考慮到這一點,生產商在本季開始時預期價格在每袋80-90雷亞爾之間,這仍將是盈利的。

巴拉納瓜大豆月平均價格的ESALQ/ BM&;F價格指數

生產商相當有信心,巴西大豆的高價格和相應強勁的全球需求將繼續維持下去。根據諮詢公司DATAGRO的數據,截至6月初,巴西生產商銷售了預期2020/21年產量的33%以上,是去年同期下一季作物銷量的兩倍多,是五年平均銷量9.6%的三倍多。同時,IMEA指出,到6月中旬,馬託格羅索州的生產者已經提前預售了他們2020/21年收成的41.5%,遠高於去年同期的19.5%。這意味著,一般來說,生產者已經賣出了足夠的作物來支付成本。

根據CEPEA與農業聯合會(CNA)合作進行的研究,儘管疲軟的雷亞爾轉化為更高的投入成本,但在2020/21年度,創紀錄的大豆雷亞爾價格將轉化為生產者的強勁回報。例如,CEPEA-CNA Campo Futuro聯合項目發現,在中西部地區,大豆種植者在2020年3月至4月購買生產資料,並在今年前4個月銷售大豆,在2021年3月至5月交貨,應能獲得良好的回報(2020/21年產量約為五年平均產量)。根據Campo Futuro的計算,在中西部南馬託格羅索州的杜拉多市,生產商在運營成本上每花費一雷亞爾,就可以獲得0.82雷亞爾的利潤。儘管馬託格羅索州的農民將獲得不到一半的回報(0.37雷亞爾),但行業分析師仍指出,這一利潤率高於平均水平。總成本考慮了運營成本,加上折舊和投入資本的回報。

大豆投資在2020/21年的預期回報

更大的市場表明,2020/21年度的資金問題應該不會出現。在全國範圍內,生產商通常會從今年創紀錄的利潤中獲得大量資金。根據與巴伊亞州和馬託格羅索州的對話,波斯特認為,如果為了未來的產量,貿易商要控制種子和化學產品的交換,私人銀行家會毫不猶豫地進入農業領域。聖保羅的郵報聯繫人證實了這種情緒,尤其是因為農業是整體經濟中唯一的亮點。此外,大流行開始幾個月的數據表明,農田、道路和港口基礎設施繼續正常運轉,只有輕微的中斷。為下一個年度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如果大流行持續下去,銀行對此感到放心。在政府的Plano Safra計劃中,一套旨在支持農業的措施和政策將向小型生產者提供由政府提供補貼和支持的貸款。

儘管如此,鑑於大流行的規模和經濟動蕩,一些生產者可能會被擠出生產經營,導致邊際種植減少。南裡約熱內盧州的風險更高,那裡的農民在2019/20賽季失去了大約一半的預期收成,因此可用於擴張的資本可能更少。Campo Futuro 研究強調,迄今為止疲軟的雷亞爾對巴西農民有利。然而,在一個動蕩的匯率市場中,一些生產者最終可能無法為必要的生產資料鎖定有利的價格,從而導致種植面積減少,或者生產資料的使用減少,隨後產量下降。

最後,有可能出現拉尼娜現象的季節。6月下旬,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估計,拉尼娜現象發生的可能性為40%至50%,這可能會促使一些生產者在種植面積上比其他地方更加保守。

2019/20年度產量預測大幅下降

在全國範圍內,2019/20年度的收穫在6月中旬完成,最後一批豆在東北和南部收穫。報告將2019/20年的種植面積維持在3700萬公頃,並將2019/20年度的產量預估下調至1.23億噸。儘管產量比最初預期的要小,但這仍然是巴西創紀錄的收成。

本季初的估計顯示,巴西的大豆產量高達1.26億噸,但巴西第三大主產州南裡奧格蘭德南部的惡劣天氣使該州的產量和產量預期下降了近一半。東北地區的生產者在這個季節的早期也遇到了惡劣的天氣,一些人不得不重新種植作物。然而,1月份之後,天氣恢復正常,產量達到了本季的平均水平。東北部的一些州,包括託坎廷斯州和馬拉尼昂州,生產力達到了創紀錄的水平。巴西整體產量受到產量最高的馬託格羅索州和第二大主產州巴拉那州創紀錄產量的提振,中部、西部和東南部地區的產量也有所增加。

大豆貿易

2020/21年創紀錄的大豆出口預測

預計2020/21(2021年2月至2022年1月)銷售年度的大豆出口量為8400萬噸,超過2017/2018車型年款巴西出口量8370萬噸的歷史紀錄。這一預測是基於可獲得的供應量和極為有利的匯率。預計,在經濟低迷、全球冠狀病毒大流行的後遺症纏身之際,雷亞爾將繼續走弱。截至6月中旬,巴西政府預測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將萎縮7%。同時,市場預期巴西雷亞爾在2020年和2021年將繼續以5雷亞爾對美元的匯率進行交易。

出口預測假設全球大豆需求不會因冠狀病毒大流行而出現嚴重下滑。與許多其他部門不同,大豆消費彈性有限。在中國和歐洲,主要的大豆進口國,儘管經濟放緩,肉類消費不太可能出現大幅下滑。儘管華盛頓和北京在2019年12月中旬宣布了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但預計中國仍將是巴西大豆的最大進口國。

有幾個因素將影響巴西2020/21年的出口表現,包括匯率變動、全球供應和結轉庫存以及中美貿易。

基礎設施推動2019/20年大豆出口繁榮

對於當前的2019/20年度(2020年2月至2021年1月),報告將大豆出口預估上調了100萬噸,至7800萬噸。在年度之初,市場預期出口量將在7300萬噸左右。此後,在中國的強勁需求推動下,巴西在本年度上半段超越了所有預測。

長期以來,中國一直是巴西大豆的主要買家,2018年中美貿易緊張局勢爆發後,這一趨勢得到加強。2019年,79%的巴西大豆運往中國。在過去兩年裡,中國的壓榨廠經常從巴西進口大豆,因為巴西大量供應的大豆是美國供應的唯一可行的替代品。從表面上看,2020年與前兩年沒有太大不同。今年5月,巴西大豆出口量創下每月1550萬噸的歷史新高,其中70%以上流向中國。然而,市場消息人士指出,2020年,中國購買巴西大豆的動機可能不是與美國的貿易緊張關係,而是更多的是受Covid-19流感大流行的影響。

首先,新冠大流行帶來的不確定性可能誘使買家和貿易商儘快採購大豆,以避免未來航運路線可能出現的中斷。巴西尤其令人擔憂,基礎設施相關的中斷被視為農產品出口的致命弱點。第二,如本報告開頭部分所述,雷亞爾到5月中旬已貶值三分之一,這反過來又提高了巴西大豆的價格競爭力。下表顯示,以美元計的巴拉那大豆離岸價格僅下降了9%,從年初的每袋60公斤大豆22美元降至5月底的每袋20美元左右。相比之下,巴西雷亞爾的價格在同一時間段內從85雷亞爾上漲到110雷亞爾,漲幅近30%。

巴拉納瓜大豆價格

中國對巴西大豆近乎永不滿足的需求一直是主要的頭條新聞,但或許,真正令人驚訝的是巴西交通網絡的卓越表現,它促成了這種繁榮。從2020年2月到5月,巴西發運了近4700萬噸大豆,比去年同期以及同期五年平均水平高出40%以上。

這一驚人的出口速度在港口航運統計中得到了反映。位於聖保羅以外的巴西最大港口是桑託斯,該港4月大豆出口量達到創紀錄的460萬噸,同比增長68%。同樣,在巴西南部巴拉那州的巴拉那瓜港,出口商在2020年5月裝運了240萬公噸的大豆和豆製品,是2019年同月120萬公噸裝運量的兩倍。今年前五個月,巴拉那瓜大豆和豆製品出口9.6萬噸,比去年同期增加33%。2020年5月,在巴拉那瓜港口停靠的船舶數量從22艘增加到39艘,幾乎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這是因為船舶的等待時間減少了,泊位的生產力提高了。根據港口的統計,一艘船裝貨的時間從平均2.9天下降到2.2天。吞吐量從801噸/小時躍升至1138噸/小時。

控制冠狀病毒一直是巴西港口表現的關鍵。在新冠大流行早期,有關桑託斯罷工的傳言迫使政府和私營企業提出一項加強的保護和預防協議,以防止冠狀病毒爆發。在桑託斯港口,管理者還制定了應急計劃,如果缺勤導致運營面臨風險,可以僱傭合同工人。在巴西各地,如果有船員在COVID-19檢測中呈陽性,船隻將被隔離。儘管在巴西港口的各個出口碼頭有零星的報告顯示,工作人員的冠狀病毒檢測呈陽性,但截至6月底,沒有感染的報告。事後聯絡人證實,到目前為止,港口運作沒有受到大流行的幹擾。

同樣重要的是,巴西卡車司機仍在繼續向港口運送大豆,儘管巴西各地的公路和州政府實施的配套基礎設施都已關閉。在疫情早期,許多卡車停靠點、加油站和路邊餐館都因地區和地方政府的法令而關閉,導致有報導稱,由於一些司機選擇遠離道路,卡車流量有所減少。為了鼓勵卡車司機繼續將農產品運輸到出口設施,巴西大豆壓榨協會(Abiove)在4月份宣布,在COVID-19檢疫期間,它將向該國主要公路沿線的卡車司機分發零食包。這些裝備在協會成員的158院子和其他70個設施中分發。

國內消費及加工

2020/21年大豆壓榨量預測

報告預測,2020/21年的大豆加工量將達到4450萬噸,比2019/20年度的預計增長略高於1%。預測的增長率低於五年來每年1.8%的平均增長率。同樣,基於國內豆粕需求增長緩慢的預測,豆油需求增長緩慢是基於經濟增長乏力。由於雷亞爾的持續疲軟,強勁的出口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疲軟的國內需求。

預測2020/21年豆粕產量為3450萬噸。預計下一季國內豆粕消費量將增長1%以上,達到1810萬噸。預計,由於冠狀病毒和經濟的影響,國內肉類消費在2021年將保持低迷。豆粕出口量預計將從本季度的1670萬噸降至1650萬噸。阿根廷可能重返世界大豆產品市場,這將抵消雷亞爾疲軟的影響。

對於下一個年度,預測豆油產量為870萬噸。國內豆油消費量預計將從本季度的770萬噸增至800萬噸。預計消費量的增長几乎完全基於對生物柴油需求上升的預期,這種需求將由更高的混合要求驅動。根據監管機構國家石油、天然氣和生物燃料局(ANP)的數據,混合比例每增加一個百分點,每年就可額外生產6億升生物柴油。ANP估計,巴西2019年的生物柴油產量為59億升,比2018年的53.5億升增加了10%以上。Abiove表示,今年產量可能達到70億升。

2019/20壓榨預估受豆油需求推動

報告將2019/20年大豆壓榨量預計為4400萬噸。預計豆油產量為860萬噸,豆粕產量為3410萬噸。壓榨估計主要由國內工業對大豆油的需求推動。在巴西,大豆油是生產生物柴油的主要原料。近年來,生物柴油產量激增,以滿足政府要求的年度生物柴油混合費率上調。

儘管經濟活動大幅萎縮,但國內對生物柴油的需求僅略有下降。事實上,在6月16日,ANP強制將巴西的混合比例從12%降至10%,為期一周。這一權宜之計是防止巴西生物柴油短缺的必要措施。ANP指出,儘管採取了社會疏遠措施和冠狀病毒大流行造成的經濟衰退,但柴油的消費仍然強勁。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該國的商業卡車使用生物柴油。正如前一節所討論的,巴西的卡車在大流行期間繼續向港口運送大豆。

預計2019/20年國內豆粕消費量為1790萬噸,與2018/19年度的1800萬噸相比略有下降。根據巴西畜牧業不斷變化的動態,估計會出現萎縮。由於經濟不景氣,預計國內肉類消費量將下降,其中牛肉受到的影響最為嚴重,但豬肉和家禽也趨於平穩,因為一些消費者轉向價格較低的蛋白質替代品,如雞蛋和豆類。國內肉類消費的減少將主要與肉類出口的增加相抵消。總的來看,預計,今年牛肉產量將低於2019年,而豬肉產量將保持相對平穩,雞肉產量將適度增長。

在出口方面,豆油和豆粕的出貨量,到目前為止,都超出了本季初的預期。這與大豆銷售異常強勁有關,考慮到雷亞爾疲軟,這一點也不足為奇。此外,全球大豆產品出口國阿根廷的出口中斷也刺激了巴西大豆產品的需求。

國內對豆油的高需求可能會對出口市場產生連鎖反應。預計,在2019/ 2020年,大豆油的出口量將達到80萬噸,而前一個年度的出口量為100萬噸。與豆油形成對比的是,預計豆粕出口將在2019/ 2020年從上一季的1650萬噸增加到1670萬噸。這一估計是根據現有的供應情況作出的。

大豆

豆粕

豆油

相關焦點

  • 【豆粕】種植面積報告意外利多 連粕大幅上漲
    國內市場來看,國內油廠繼續維持超高開機水平,大豆、豆粕庫存快速增加,豆粕庫存9連升,超過2019年同期水平,據當前油廠壓榨水平看3季度豆粕供應偏充足,也將制約豆粕市場基差走勢,而4季度大豆供應取決於美豆進口情況,短期美國大豆種植面積報告意外利多,有望帶動國內豆粕市場價格偏強走勢,不過大豆單產仍取決於作物實際生長水平,未來3個月大豆生長關鍵期,天氣尤為重要,另外中美貿易關係仍具有一定不確定性,美豆進口節奏及中國需求也需持續關注
  • 巴西賣給中國超5成大豆後,多國農產品也希望能擴大中國出口量
    據中國海關6月8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5月大豆進口970萬噸,為2017年7月以來最高水平,環比激增40.6%,但今年1至5月,總體上大豆進口同比下降2.6%,至3617萬噸。我們注意到,中國進口大豆的三大來源國是巴西、美國和阿根廷。
  • 大豆成巴西農產品出口主力軍
    大豆作為巴西主要的經濟作物,可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70年代初,秘魯魚粉、非洲花生受自然災害、價格等因素影響,出口量大幅下降。當時世界上很多國家的飼料行業高度依賴於這些國家和地區的魚粉和花生所提供的蛋白質。為尋找替代品,國際市場對大豆粉的需求大增。
  • 今日價格:2020年12月3日國內大豆小麥及玉米價格行情
    天下糧倉網訊:阿根廷和巴西南部作物產區的降水緩解了乾燥情況,且預計未來幾天將有更多降雨,StoneX將巴西2020/21年度大豆產量預估從1.334億噸上調至1.339億噸,Datagro也將巴西大豆產量預估從1.344億噸上調到1.350億噸,天氣改善提振南美大豆產量前景,引發市場獲利了結
  • CBOT大豆期價突破12美元,創下四年半新高,受出口數據強勁帶動
    原標題:CBOT大豆期價突破12美元,創下四年半新高,受出口數據強勁帶動   周四,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大豆期貨市場大幅上漲,其中主力期約突破12美元大關
  • 重慶糧食集團擬在巴西投資建設大豆基地
    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11月24日報導:國有大型糧企之一——重慶糧食集團計劃投資5億美元在巴西建立一個集大豆加工、倉儲、物流等基礎設施建設為一體的大豆全產業鏈食品工業園區。新建的工業園區將位於巴西巴伊亞州,該州也是重慶糧食集團在巴西主要的大豆種植基地。巴西是目前世界上第二大大豆生產和加工國。
  • USDA:大豆產量預計為30.8億 同比減少600萬蒲式耳
    5月份美國農業部供需報告(油籽部分)   2006/07年度美國油籽產量預計為9470萬噸,同比減少2%。大豆產量預計為30.8億蒲式耳,同比減少600萬蒲式耳。由於大豆產量數據接近上年度的水平,因而油籽產量的大部分降幅來自其它油籽,其中包括葵花籽、棉籽、花生和油菜籽。
  • CBOT大豆價格飆升,USDA報告利多
    周二,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大豆期貨市場大幅上漲,因為美國農業部發布的最新供需報告利多。  截至收盤,大豆期貨上漲1.50美分到45.75美分不等,其中3月期約收高45.75美分,報收1418.25美分/蒲式耳;5月期約收高43.75美分,報收1413.75美分/蒲式耳;7月期約收高41.25美分,報收1399.50美分/蒲式耳。  成交最活躍的3月期約交易區間在1354美分到1428.25美分。
  • 利用Google Earth Engine平臺使用遙感影像和物候學算法繪製巴西中西部大豆種植面積圖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帶來一篇利用Google Earth Engine平臺使用遙感影像和物候學算法的大豆種植面積製圖的論文。
  • 巴西農戶:「中國市場對我們至關重要」
    「中國市場對我們至關重要」在巴西最南部的南裡奧格蘭德州,3—4月正是大豆成熟的時節。當地農戶卡爾穆的農場裡,金黃色的大豆田一望無垠,地裡的聯合收割機傳來陣陣轟鳴(見上圖,本報記者張遠南攝)。看著大豆不斷裝車,卡爾穆欣喜地告訴記者:「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
  • (芝加哥期市)CBOT大豆期貨收低 因美國作物天氣有利且擔憂中國需求
    路透芝加哥6月23日-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大豆期貨周二回落,交易商稱,因美國中西部天氣有利於作物生長,且擔心最大買家中國的需求。CBOT7月大豆合約收跌1-1/4美分,結算價報每蒲式耳8.75美元。
  • USDA報告利多 豆粕觸及六年半高位
    美國農業部的一份供需報告引發全球農產品行情巨震,由於其昨日公布,因去年秋季產量預估下調,美國大豆供應將低於此前預期。受此影響,CBOT大豆期貨周三攀升至2014年6月以來最高水平,國內豆粕期貨今日大漲逾4%,觸及六年半高位3825點,錄得四連陽。   USDA重要報告靴子落地,給全球大豆帶來什麼影響?
  • 中國人吃大豆真的是巴西雨林消亡的最大成因嗎?西瓜視頻破謊言
    中國是人口大國,這是不爭的事實,而這也意味著我國對糧食的需求極大,所以我國在許多種糧食的需求上極為依賴進口,其中最為典型的進口糧食就有大豆,據官方數據統計,中國近幾年的全球大豆進口量佔到全球大豆出口量的60%以上,其中最主要的進口國便是美國和巴西。
  • 美大豆庫存降至五年來最低!期貨漲至兩年半新高
    ,美國大豆庫存將下降至五年低點。美國農業部在10月供需報告中,將其對國內大豆庫存的預測下調了37%,至2.9億蒲式耳。這大幅低於分析師預計的3.69億蒲式耳,也明顯低於美農業部9月預測的4.6億蒲式耳。
  • 多家企業將擴大雜粕進口 應對自美大豆進口減少
    自7月6日中美雙方相互加徵關稅以來,我國企業從美國採購大豆規模大幅下降,如何保障大豆後期穩定供應成為行業關注重點。日前,經濟日報記者走訪了相關行業人士,發現多數企業已做好充分準備,主動應對美國大豆進口減少造成的供應缺口。
  • 重磅乾貨:當前全球糧食貿易格局分析報告(玉米、小麥、大豆、大米...
    當前,國際大米出口市場的競爭已經白熱化,價格圍繞供需波動是很正常的市場現象,特別在供應充足的情況下,需求的價格彈性較高,預計後期各出口國的報價仍將呈現相互交替的變化,並形成相互抑制的局面。  美國大米「攪局」國際市場  在對中國這個最大的稻米消費國的爭奪上,又增添一個強勁的對手——美國。
  • CBOT玉米互有漲跌,中國計劃提高國內玉米播種面積,給美國玉米市場...
    一位交易商稱,阿根廷和巴西玉米和大豆供應前景存在不確定性,繼續支持農產品市場,一度造成早盤價格大漲。  但是有消息稱,中國計劃提高國內玉米播種面積,給美國玉米市場構成一定的壓力。  多頭獲利平倉拋售興趣逐漸濃厚,打壓玉米價格回落。
  • 巴西農業機構預測2020—2021年度主要農作物種植面積和產量
    巴西農業供應公司網站11月10日報導,11月10日,巴西農業供應公司發布2020—2021年度第二次農作物生產預測報告。報告顯示,巴西2020—2021年度農作物產量預計2.689億噸,與2019—2020年度相比增長1190萬噸(4.6%),較上月預測上調26.9萬噸,將創歷史新紀錄。
  • ISAAA發布報告:轉基因作物種植23年,種植面積增加約113倍
    報告認為,全球農民持續種植轉基因作物的情況表明,轉基因作物將繼續幫助人類應對飢餓、營養不良和氣候變化等全球挑戰。 根據《2018年聯合國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報告》,全球飢餓人口連續三年增長,並且增長水平與十年前持平。根據《2017全球糧食危機報告》,飢餓與營養不良現象仍在加劇,全球48個國家約1.08億人面臨糧食風險或嚴重的糧食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