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十數據
全球疫情蔓延期間,即便國際原油價格大幅下跌,但大多數國家經濟尚未恢復,石油需求依舊不振,唯有中國「黑金」胃口大開,成為產油國的最大的金主,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原油進口數量為41600.2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12.7%。而年關將至,沙特和俄羅斯更是卯足了勁,激烈爭奪「中國年度第一大供油國」的寶座。
沙特俄羅斯開啟「爭奪賽」,誰是年度贏家?
據俄羅斯《專家》周刊網站11月20日報導,由於OPEC減產一度中止、疫情蔓延等原因,國際原油價格大幅下跌,而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原油進口國,趁此良機擴大進口,沙特和俄羅斯在中國市場上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難分伯仲。
報導援引美國路孚特公司、沃爾特克斯公司和法國克普勒公司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1月至11月沙特每日向中國供油160萬到170萬桶,而俄羅斯今年在日均供油方面略有佔先——日均近170萬桶。但是沙特開始發力了,其主要的石油公司沙特阿美公司10月對亞洲客戶大幅降低了油價,11月運載著低價的沙特石油的油輪開始抵達中國。
沃爾特克斯公司預計11月沙特向中國的供油將達日均213萬至224萬桶,幾乎是10月的兩倍,11月的供油將是今年的最高值。而11月俄對華石油供應將有所下降:從每日155萬桶降至每日149萬桶。
事實上,中國市場歷來是沙烏地阿拉伯和俄羅斯最激烈的競爭戰場。
2018年俄羅斯是贏家,中國從這個非歐佩克產油國進口了7159萬噸原油,超過了從沙烏地阿拉伯進口的5673萬噸。但接下來的一年沙特奮力爭取奪回頭號交椅,2019年中國從沙特進口了8332萬噸原油,超過了從俄羅斯進口的7766萬噸。
據沃爾特克斯公司的分析師塞琳娜·黃說:「今年俄羅斯暫時超過沙特成為中國最大供油國,但現在沙特和俄羅斯正齊頭並進,目前還不清楚年終誰將獲勝。」
阿聯削減對亞洲市場石油供應,對中國有影響嗎?
令人費解的是,就在沙特和俄羅斯相互較勁之際,這個產油國卻意外削減對亞洲的石油供應。10月28日,歐佩克(OPEC)成員中第三大產油國阿聯阿布達比國家石油公司ADNOC正式宣布,將削減對至少3個亞洲買家12月的合約石油供應的20%。
要知道,亞洲市場一直是阿聯石油最重要的出口目的地。數據顯示,2018年阿聯累計出口的石油總量達到了1.259億噸,其中3730萬噸出口到日本,1660萬噸出口至印度,1220萬噸出口至中國,1060萬噸出口至新加坡,另外4190萬噸出口至其他亞太地區。
也就是說,該國高達94%以上的石油都出口至亞太市場,因此對亞洲買家削減供應,對阿聯石油業來說勢必將造成嚴重打擊。雖說中國是阿聯石油出口的第三大目的地,但中國石油進口多元化,阿聯石油在中國市場的佔比並不高。
據統計,今年以來中國從54個國家或地區進口原油,中東、西非、俄羅斯和南美洲依然是中國原油進口的四大來源區域。所以說,阿聯放棄亞洲市場,對中國石油供應的影響並不大,反讓沙特和俄羅斯因競爭對手的退出而獲利。
文 | 李澤鈽 題 | 黃紫鎵 圖 | 饒建寧 審 | 劉蘇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