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600萬噸,我國原油進口大增12%!沙俄爭當「中國第一大供油國」

2021-01-12 新浪財經

來源:金十數據

全球疫情蔓延期間,即便國際原油價格大幅下跌,但大多數國家經濟尚未恢復,石油需求依舊不振,唯有中國「黑金」胃口大開,成為產油國的最大的金主,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原油進口數量為41600.2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12.7%。而年關將至,沙特和俄羅斯更是卯足了勁,激烈爭奪「中國年度第一大供油國」的寶座。

沙特俄羅斯開啟「爭奪賽」,誰是年度贏家?

據俄羅斯《專家》周刊網站11月20日報導,由於OPEC減產一度中止、疫情蔓延等原因,國際原油價格大幅下跌,而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原油進口國,趁此良機擴大進口,沙特和俄羅斯在中國市場上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難分伯仲。

報導援引美國路孚特公司、沃爾特克斯公司和法國克普勒公司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1月至11月沙特每日向中國供油160萬到170萬桶,而俄羅斯今年在日均供油方面略有佔先——日均近170萬桶。但是沙特開始發力了,其主要的石油公司沙特阿美公司10月對亞洲客戶大幅降低了油價,11月運載著低價的沙特石油的油輪開始抵達中國。

沃爾特克斯公司預計11月沙特向中國的供油將達日均213萬至224萬桶,幾乎是10月的兩倍,11月的供油將是今年的最高值。而11月俄對華石油供應將有所下降:從每日155萬桶降至每日149萬桶。

事實上,中國市場歷來是沙烏地阿拉伯和俄羅斯最激烈的競爭戰場。

2018年俄羅斯是贏家,中國從這個非歐佩克產油國進口了7159萬噸原油,超過了從沙烏地阿拉伯進口的5673萬噸。但接下來的一年沙特奮力爭取奪回頭號交椅,2019年中國從沙特進口了8332萬噸原油,超過了從俄羅斯進口的7766萬噸。

據沃爾特克斯公司的分析師塞琳娜·黃說:「今年俄羅斯暫時超過沙特成為中國最大供油國,但現在沙特和俄羅斯正齊頭並進,目前還不清楚年終誰將獲勝。」

阿聯削減對亞洲市場石油供應,對中國有影響嗎?

令人費解的是,就在沙特和俄羅斯相互較勁之際,這個產油國卻意外削減對亞洲的石油供應。10月28日,歐佩克(OPEC)成員中第三大產油國阿聯阿布達比國家石油公司ADNOC正式宣布,將削減對至少3個亞洲買家12月的合約石油供應的20%。

要知道,亞洲市場一直是阿聯石油最重要的出口目的地。數據顯示,2018年阿聯累計出口的石油總量達到了1.259億噸,其中3730萬噸出口到日本,1660萬噸出口至印度,1220萬噸出口至中國,1060萬噸出口至新加坡,另外4190萬噸出口至其他亞太地區。

也就是說,該國高達94%以上的石油都出口至亞太市場,因此對亞洲買家削減供應,對阿聯石油業來說勢必將造成嚴重打擊。雖說中國是阿聯石油出口的第三大目的地,但中國石油進口多元化,阿聯石油在中國市場的佔比並不高。

據統計,今年以來中國從54個國家或地區進口原油,中東、西非、俄羅斯和南美洲依然是中國原油進口的四大來源區域。所以說,阿聯放棄亞洲市場,對中國石油供應的影響並不大,反讓沙特和俄羅斯因競爭對手的退出而獲利。

文 | 李澤鈽 題 | 黃紫鎵 圖 | 饒建寧 審 | 劉蘇林

相關焦點

  • 俄媒:俄羅斯與沙特展開市場爭奪戰,奮力爭當中國的第一大供油國
    「在爭奪中國石油市場上,沙烏地阿拉伯與俄羅斯都奮力爭當中國第一大石油供應國」,這是俄羅斯《專家》周刊網站於11月20日所披露的信息,報導稱:新冠疫情衝擊下,全球石油需求量下降,國際油價已有相當一段時間走低。
  • 我國水產品大進大出,並演變成為淨進口國
    我國水產品貿易呈現大進大出的格局,並一直是淨出口國。但是從2019年開始首次正式成為淨進口國,當年淨進口金額為29.5億美元,淨進口量148.2萬噸。 中國是海產品消費大國,海產品消費量佔全球市場份額1/3以上,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膳食結構優化,水產品總體需求仍將快速增長。
  • 中國10月份進口美國大豆同比大增約200%
    作者: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北京分社)  中國專家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表示,中國10月份進口美國大豆同比暴增近200%與前兩個季度積壓的進口需求得到釋放及另一主要大豆出口國巴西受拉尼娜天氣影響有關。
  • 我國暫停德國豬肉進口 該國曾是我國第一大豬肉進口國
    周末,我國海關總署發布緊急通知,要求對來自德國的豬、野豬及其產品,一律作退回或銷毀處理,通知發布之前進口的必須經檢疫合格後方可放行。原來,德國在9月10日檢測出一頭野豬攜帶非洲豬瘟,這也是該國確診的首例豬瘟病例,考慮到此前非洲豬瘟對我國造成的影響,因此海關總署做出了如上禁運要求。
  • 委內瑞拉原油出口規模大增3倍,幾乎全部銷往中國
    據美國媒體12月1日最新報導,美國知名機構Bloomberg彙編的船運報告和船舶監測數據顯示,今年11月(數據截至11月25日),委內瑞拉每日出口原油將近50萬桶,出口規模同比大增了3倍,幾乎全部銷往中國市場。
  • 我國頁巖油儲量排世界第三 但也是美國原油最大進口國
    據《中國產經新聞》6月15日報導,我國頁巖油儲量排世界第三,僅次於加拿大與阿根廷。但目前所面臨的處境是,我國對油頁巖的開發利用存在生產成本偏高等問題,往往導致產出效益不理想。作為一種新能源,頁巖油正在衝擊傳統能源體系,並對歐佩克的減產協議造成了衝擊。有專家認為,美國頁巖油不但攪亂了原本的原油市場格局,也為中國的石油生產帶來了壓力。
  • 為什麼期貨帳戶做不了鐵礦石、PTA、原油、低硫燃料油、棕櫚油?
    原油:石油被譽為「工業的血液」。中國是世界第二大原油消費國、第八大原油生產國。2016年,原油表觀消費量約為5.78億噸,其中進口原油3.81億噸,對外依存度超過65%;其中來自中東地區的原油1.83億噸,佔比高達49%; 2017年,我國進口原油約4.2億噸,已成為世界第一大原油進口國。
  • 中國原油進口創新高 美國巴肯頁巖油改變全球格局
    2016年,中國進口原油38101萬噸,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13.6%;而7月底,中石油官方微博上發布了一組引人深思的數據:中國上半年進口原油2.12億噸,同比增長13.8%;進口鐵砂礦5.39億噸,同比增長9.3%。
  • 俄媒:中國擴大石油進口 俄羅斯沙特展開市場爭奪戰
    原標題:俄媒:中國擴大石油進口 俄羅斯沙特展開市場爭奪戰參考消息網11月22日報導據俄羅斯《專家》周刊網站11月20日報導,沙特與俄羅斯奮力爭當中國的第一大供油國。報導稱,儘管新冠疫情在世界範圍內造成石油需求下降,但中國對「黑金」的胃口沒有減弱。
  • 原油進口,再創紀錄!降降降!成本每桶下降約130元!這個地方,也跟著忙瘋了...
    作為世界第二大煉油國和石油消費國,我國原油對外依存度超過70%,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原油進口量再次刷新歷史紀錄,作為進口原油中轉的重要一環,碼頭的接卸情況和油儲情況如何呢?>今年從9月份開始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接卸了460萬噸原油,接卸的船有18艘。
  • 中國糧食自給自足 我國還要進口海外的糧食?
    數據顯示,自1949年以來,中國糧食年產量增長近5倍,從1949年的2263.6億斤增加到2018年的13157.8億斤;年人均佔有量從400多斤增加到900多斤,高於世界平均水平。與此同時,按照我國有關部門公開的數據,2018年中國進口的穀物及穀物粉達到了2046.9萬噸,進口的大豆達到了8803.1萬噸,合計進口的糧食總量達到了1.085億噸,繼續為全球最大的糧食進口國。
  • 2019年中國出口4.6萬多噸稀土,全球最高!進口4.1萬噸,全球第一
    來源:南生今世說在2019年的時候,南生就曾撰文報導過:2018年中國不僅是全球最大的稀土開採國,同時還是全球最大的稀土出口國、進口國以及全球最大的稀土消費國。那在2019年這情況有發生改變嗎?接下來南生給大家解讀下。
  • 中國採購361萬噸美國原油!
    韓媒:韓國發現第一例感染新冠變異毒株病例 12月28日,據韓聯社報導,韓國發現首例感染新冠變異毒株病例,3 中國反壟斷執法年度報告出爐:2019年共罰沒金額3.2億元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網站12月25日發布《中國反壟斷執法年度報告(2019)》(下稱《報告》),介紹我國2019年反壟斷執法和制度建設等情況。《報告》披露,2019年共立案調查壟斷案件103件,結案46件,罰沒金額3.2億元。
  • 每斤進口僅1元,中國近30年來首次進口印度大米!越南優勢不再?
    來源:金十數據印度是世界最大的大米出口國,中國則相反,是最大的大米進口國,不過長期以來,中國進口的大米主要來自周邊東南亞國家,未曾進口印度的大米。但據英媒最新消息,日前中國已開始進口印度大米,為至少30年來首次。那麼,原因是什麼?
  • 躍升為世界第一產氫大國 我國氫能產業初具雛形
    (原標題:成為世界第一產氫大國 我國氫能產業初具雛形) 面對能源安全、環境保護等壓力,發展氫能已成為能源轉型共識。
  • 船舶供油市場的巨大變革與發展趨勢
    內貿油:中國內貿油資源已經提前實現低硫化,內貿船供油市場整體穩定。需求2019年,中國船供油市場供應總量2279萬噸,同比下降4%。根據海關數據,2019年,中國保稅油市場供油總量1229萬噸,同比增加69萬噸,增幅為5.9%。中國保稅油資源仍然主要依靠進口,佔供油總量的85%;內貿船供應量1050萬噸,同比下降11%(見圖1)。
  • 中國進口沙特石油,無需假裝冤大頭
    中國並沒有「被漲價」,而是從沙特進口的原油從95折變成了99折 2014年,美國頁巖油氣開採技術成熟,成本降低,頁巖石油產量大增,各產油國也面臨產能過剩危機。沙特石油的市場份額受到美國頁巖石油和競爭對手的威脅。例如,根據彭博社報導,在中國原油進口市場最大的三個供應商中,沙特石油的市場份額就從2014年10月的44%降低到了11月的37%。
  • 沙俄打響石油價格戰的背後:擊垮美國頁巖油?中國將獲得3大利好
    美國的頁巖油探明儲量世界第一,佔世界的7成以上。為了實現能源獨立,美國積極開採頁巖油,前期由於開採技術不成熟,美國開採頁巖油產量不多,但隨著2008年頁巖油開採技術實現突破,美國的頁巖油開採量實現井噴。2014年,得益於頁巖油產量猛增,美國原油產量平均突破900萬桶/日的重要關口,而且持續增產。
  • 英媒:印度本月將超越中國成液化石油氣最大進口國
    參考消息網12月28日報導 英媒稱,印度本月料將超越中國,成為全球最大液化石油氣(LPG)進口國,因為印度在國內推動居民在做飯時採用液化石油氣替代柴火和牲畜糞便。據路透社網站12月27日報導,湯森路透Eikon的船運數據顯示,12月運往印度的液化石油氣將達到240萬噸,首次超過最大進口國中國230萬噸的進口量。報導稱,在印度實施的將能源帶進家庭的計劃推動下,印度的液化石油氣購買量從2015年初的每月僅僅100萬噸激增。「印度的增長令人吃驚。
  • 不看不知道,我國是全球最大稀土進口國,包下美國稀土產量的90%
    提到我國的稀土資源,很多網友總是痛心疾首:如此重要的戰略資源,我們為什麼毫無節制的出口,讓美日等國藉此製造出飛機、飛彈等尖端武器。然而,有兩個數據很多人卻沒有注意到,一是我國是全球最大的稀土進口國,二是美國開採的稀土90%都賣給中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