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水產品大進大出,並演變成為淨進口國

2021-01-21 騰訊網

我國水產品貿易呈現大進大出的格局,並一直是淨出口國。但是從2019年開始首次正式成為淨進口國,當年淨進口金額為29.5億美元,淨進口量148.2萬噸。

中國是海產品消費大國,海產品消費量佔全球市場份額1/3以上,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膳食結構優化,水產品總體需求仍將快速增長。

本文所涉及到的水產品品類主要包括:活魚、鮮冷魚、凍魚、各種魚肉、幹醃漬魚及燻魚、各類帶殼或去殼的甲殼動物(蝦、蟹等)、帶殼或去殼的軟體動物(貝、章魚、魷魚等)。

01

2019年水產品進口大幅度增加

凍魚、各類帶殼或去殼的甲殼動物(蝦蟹等)及帶殼或去殼的軟體動物(貝、章魚、魷魚等)是我國主要的進口品類。

1.1 水產品進口量變化

自2000-2018年我國水產品進口量一直呈現持續小幅增加態勢,但2019年出現大幅增長,進口總量達到436萬t,較上年增加103萬t,其中凍魚進口量為253萬t,增加21萬t;各類帶殼或去殼的甲殼動物(蝦蟹等)進口量為84萬t,增加46萬t;帶殼或去殼的軟體動物(貝、章魚、魷魚等)進口49萬t,增加17萬t。

圖1,中國各類水產品進口量變化(2000-2019)

從水產品分國別進口量來看,俄羅斯是我國進口水產的最大來源國,2019年為117萬t,佔進口總量的27%;其次是越南、厄瓜多、印度和美國,進口量均超過30萬t,分別達到36、35、32和32萬t。

圖2,中國分國別水產品進口量變化(2000-2019)

1.2 水產品進口金額變化

2000-2019年水產品進口金額呈現持續快速增加態勢,由10億美元左右增加到100多億美元,2019年達到的154億美元。從各進口品種金額來看,儘管凍魚的進口最大,但是各類帶殼或去殼的甲殼動物(蝦蟹等)的進口金額最高,2019年達到70億美元,佔進口總額的46%,而凍魚的進口金額為49億美元。

圖3,中國各類水產品進口金額變化(2000-2019)

從水產品分國別進口金額來看,2019年自俄羅斯的進口金額最高,為22億美元;其次自厄瓜多進口,進口金額為19億美元,較上年大幅增加14億美元;印度、加拿大、越南、美國分別處於第三至六位,進口金額分別為12、11、10和9億美元。

圖4,中國分國別水產品進口金額變化(2000-2019)

02

我國水產品出口開始出現小幅回落

水產品進口量和進口金額持續大幅度增加的同時,出口量和出口金額卻出現了小幅回落。

2.1 我國水產品出口量變化

2000-2009年的10間,我國各類水產品出口量一直維持在150萬t左右,但2009-2011年的三年間出口量猛增到280萬t左右,之後一直維持在300萬t以下,而近兩年又有小幅下降,2019年出口量為288萬t。從2019年的出口情況來看,凍魚是出口量最大的品種,出口量115.2萬t,佔水產品出口總量的40%;其次是鮮冷凍魚片及魚肉,出口量為89.2萬t,佔水產品出口總量的31%;帶殼或去殼的軟體水產(貝類等)出口量為51萬噸,佔水產品出口總量的18%。

圖5,中國各類水產品出口量變化(2000-2019)

從2019年分國別出口量來看,韓國、日本和美國是我國水產品的三個主要出口目的地國,出口量分別為42、35和26萬t,約佔我國水產品出口總量的36%;德國、泰國和菲律賓處於第四至六位,出口量分別為17、16、和14萬t,約佔我國水產品出口總量的16%。

圖6,中國水產品分國別出口量變化(2000-2019)

2.2 我國水產品出口金額變化

我國水產品出口金額呈現持續增長態勢,由2000年的21億美元,小幅增加到2008年的47億美元;而2009-2014年出口金額由64億美元大幅增加到135億美元;而近幾年出口金額呈現徘徊及小幅下降態勢,2019年出口金額為125億美元。從2019年水產品的出口金額來看,鮮冷凍魚片及魚肉出口金額最大,42.9億美元,佔出口總金額的34%;帶殼或去殼的軟體水產(貝類等)出口金額處於第二位,為29.4億美元,佔出口金額的24%;凍魚出口金額處於第三位,為28.5億美元,佔出口總金額的23%。

圖7,中國各類水產品出口金額變化(2000-2019)

從2019年分國別出口金額情況來看,日本、韓國和美國是我三個最大的水產品出口目的地國,出口金額分別為20、14和13億美元,佔我國水產品總出口金額的38%。

圖8,中國水產品分國別出口金額變化(2000-2019)

03

2019年我國已演變為水產品淨進口國

3.1 我國水產品淨出口量變化

根據2004-2017年水產品進出口量數據,我國水產品進口量逐漸由淨進口國逐漸演變為淨出口國。但從2018年開始由成為淨進口國,2019年淨進口量達到148萬噸。

從2019年的淨進口量數據來看,凍魚是最大的淨進口品種,淨進口量為138萬噸;其次是甲殼魚(蝦、蟹等),淨進口量為73萬噸。鮮冷凍魚片及魚肉是最大的淨出口品種,2019年的淨出口量為61萬噸。

圖9,中國水產品淨進口量變化(2000-2019)

俄羅斯一直是我國最大的水產品淨進口來源國,近兩年自俄羅斯的淨進口量均超過100萬噸,2019年達到108萬噸;而我國自厄瓜多、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亞和挪威的水產品淨進口量處於2-6位,淨進口量分別為35、32、28、19和18萬噸。同時,韓國、日本、德國、菲律賓和泰國人仍是我國最大的水產品淨出口國目的地國,2019年的淨出口量分別為36、23、15、13和10萬噸。

圖10,中國水產品分國別淨進口量變化(2000-2019)

3.2 我國水產品淨出口金額變化

但從淨進口金額來看,歷史上我國一直是淨出口國,2014年的淨出口金額最高達到70億美元,之後淨出口金額逐年下降,2018年下降到16億美元,但2019年逆轉成為淨進口國,淨進口金額達到30億美元。

從2019年的情況來看,各類帶殼去殼的甲殼動物(蝦蟹等)、凍魚和鮮冷魚是淨進口品類,淨進口額分別為60、20和6億美元;鮮冷凍魚片及魚肉、帶殼或去殼的軟體水產(如海參)等是主要的淨進口品類,淨進口額分別為36和14億美元。

圖11,中國水產品淨進口金額變化(2000-2019)

從2019年的情況來看,俄羅斯聯邦、厄瓜多和印度是我國淨進口水產品金額最大的三個來源國,淨進口金額分別達到20、19和12億美元。而日本和韓國仍是我國水產品淨出口金額最大的2個國家,淨出口金額分別為17和13億美元。

圖12,中國水產品分國別淨進口金額變化(2000-2019)

04

結束語

未來隨我國水產品,特別是高檔海產品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預計未來水產品進口量仍將不斷增加,而國內企業投資海外水產已經成為一種必然趨勢。

隨國內消費結構的繼續不斷變化,以及貿易政策的不斷調整,我國大宗農產品的進口結構仍將不斷發生重大變化,國內外農業企業存在如何調整投資方向、投資模式,以及如何定位發展模式以適應這一新變化的問題;具有資源優勢和產業發展基礎的區域也存在如何促進區域產業結構調整、如何實現傳統產業升級、如何吸引海內外企業投資等方面的問題。

艾格農業:投資、投智、融商

相關焦點

  • 沈明高:如果雙循環成型,中國很可能成為淨進口國
    本次年會的主題為「大變局和雙循環」。 廣發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沈明高在發言中表示,如果雙循環真正成型的話,中國很可能成為一個淨進口國,從目前的淨出口國變成淨進口國需要時間,不是一兩年就可以形成的。沈明高提出自己看了韓國和日本的經驗,「真正意義上雙循環都沒有形成,韓國和日本現在基本上都是淨出口國,所以它們的增長受到全球格局的影響是非常明顯的。」
  • 新冠疫情導致我國三文魚進口減量
    摘要:今年6月份,北京新發地進口三文魚切割案板檢測出新冠病毒讓三文魚成為關注焦點。我國三文魚進口主要來自智利、挪威、法羅群島、澳大利亞、英國、加拿大和冰島等國家,今年三文魚進口大量減少。
  • 韓國發布2021年進口水產品檢查計劃
    食品夥伴網訊 1月4日,韓國食品藥品安全部(MFDS)發布了2021年進口水產品檢查計劃,包括2021年進口水產品危害信息檢查計劃、2021年上半年進口水產品重點管理對象、2021年進口冷凍水產品淨含量檢查計劃共3部分,與中國水產品相關的檢查內容整理如下:   一、2021年進口水產品危害信息檢查計劃
  • 我國暫停德國豬肉進口 該國曾是我國第一大豬肉進口國
    周末,我國海關總署發布緊急通知,要求對來自德國的豬、野豬及其產品,一律作退回或銷毀處理,通知發布之前進口的必須經檢疫合格後方可放行。原來,德國在9月10日檢測出一頭野豬攜帶非洲豬瘟,這也是該國確診的首例豬瘟病例,考慮到此前非洲豬瘟對我國造成的影響,因此海關總署做出了如上禁運要求。
  • 41600萬噸,我國原油進口大增12%!沙俄爭當「中國第一大供油國」
    來源:金十數據全球疫情蔓延期間,即便國際原油價格大幅下跌,但大多數國家經濟尚未恢復,石油需求依舊不振,唯有中國「黑金」胃口大開,成為產油國的最大的金主,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原油進口數量為41600.2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12.7%。
  • 突發,我國從巴西進口部分水產品內包裝查出病毒!已緊急叫停進口
    據海關總署網站9月25日最新消息,因從巴西進口的1批凍帶魚1個內包裝樣本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按照規定,海關總署宣布自9月26日起,暫停接受巴西註冊編號為SIF3218的水產品企業進口申報一周,期滿後自動恢復。
  • 鄭州:1月20日起,凡鄭州市域進口冷藏冷凍肉品和水產品須進集中監管...
    現將有關事項通告如下: 01一、實施集中監管在惠濟區、中牟縣各設立一個「進口冷鏈食品集中監管倉」(以下簡稱:集中監管倉),凡進入鄭州市域的進口冷藏冷凍肉品和水產品,在儲存、加工、銷售前必須進入集中監管倉進行集中檢測、集中消殺、集中存儲、集中賦碼。
  • 【凍品市場】海關總署:取消提交進口水產品的原產地證書
    海關總署:取消提交進口水產品的原產地證書 8月31日,海關總署發布2020年第99號公告,調整部分進出境貨物監管要求,其中第九條指出,將取消對收貨人或者其代理人向進口口岸海關提交進口水產品的原產地證書。
  • 寧波口岸鎳及其製品淨進口大幅增長
    在線國際商報訊 據寧波海關統計,1至10月,寧波口岸共進口鎳及其製品1.6萬噸,價值4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分別增長71%和8.9%;出口鎳及其製品480噸,價值1554萬美元,分別下降45.8%和57.4%;淨進口1.55萬噸,增長83.2%。
  • 6—9月我國成粗鋼淨進口國 再生鋼鐵原料國家標準正徵求意見
    央廣網北京10月26日消息(記者呂紅橋)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導,中國鋼鐵工業協會26日發布我國鋼鐵行業運行情況。2020年三季度,鋼鐵行業生產平穩增長,鋼材價格小幅回升,效益逐步好轉,但也面臨原燃料價格高位、成本上升、出口下降等困難。
  • 印度將成亞洲第二大PTA進口國
    印度將成亞洲第二大PTA進口國 93次閱讀 作者:龐簫   來源:中國化工報
  • 【中國2009年來首次成為鋁淨進口國】海關數據顯示,中國7月鋁進口...
    2020-08-25 01:04:03來源:FX168 【中國2009年來首次成為鋁淨進口國】海關數據顯示,中國7月鋁進口量同比增加近六倍,創下紀錄次高水準,因罕見的價格現象使得這個全球最大的鋁出口國自2009年來首次轉為淨進口國。
  • 飽受爭議的水產品「包冰」和「泡藥」到底是怎麼回事?
    對水產品「包冰」情況的檢測是直接採用物理手段,通過稱重和測量等方式計算冰衣的重量,從而最後計算出包冰率,而「泡藥」的檢測則是通過化學方法,檢測產品中的磷酸鹽含量(如採用其他保水劑的,則檢驗相應的化學物質含量),具體計算出泡藥率。為什麼要採用「包冰」和「泡藥」這種水產品加工方式?哪些水產品在用?
  • 不看不知道,我國是全球最大稀土進口國,包下美國稀土產量的90%
    提到我國的稀土資源,很多網友總是痛心疾首:如此重要的戰略資源,我們為什麼毫無節制的出口,讓美日等國藉此製造出飛機、飛彈等尖端武器。然而,有兩個數據很多人卻沒有注意到,一是我國是全球最大的稀土進口國,二是美國開採的稀土90%都賣給中國了。
  • ASC可持續水產品將成為我國「爆款」?涵括燈塔水母ASC乳山牡蠣?
    成為餐桌肉食的新主角,伴隨日益成熟的冷鏈運輸體系和電商系統,逐漸打破往常的地域限制,開始進入更多消費者的視野,同時得益於國人對於品質產品的需求增長,僅一年多時間以來,國內ASC水產品近兩年的發展終於加速了一把。
  • 疫情下進口海產品「斷檔」 商家改賣國水產
    來源:證券日報本報見習記者 肖偉在中國疫情逐漸消退的同時,全球多國疫情呈現擴大趨勢,對以進口海產品為代表的全球供應鏈造成衝擊。近日,《證券日報》記者走訪了解,受跨國物流通道萎縮等因素影響,上遊原產地產品價格跳水、下遊消費終端難見現貨,呈現「冰火兩重天」現象。
  • 2021第六屆中國國際食品、肉類及水產品展覽會
    導語:中國國際食品、肉類及水產品展覽會(簡稱FMA CHINA)是經商務部批准的國際專業展會,多年來得到原國 家質檢總局、海關總署、市場監管總局等相關機構的支持和參與。
  • 太原市設立進口冷凍肉品和水產品集中監管總倉
    根據太原市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要求,從2020年11月1日起,太原市設立「進口冷凍肉品和水產品集中監管總倉」(以下簡稱「冷凍品集中監管總倉」),凡在太原儲存、銷售、加工的進口凍品,在儲存、銷售、加工前,應進行集中統一核酸抽樣檢測和外包裝消毒。
  • 「北京冷鏈」已流通進口冷藏冷凍肉類水產品13.94萬噸
    本報訊 杜燕 北京市冷鏈食品追溯平臺(簡稱「北京冷鏈」)自11月1日正式運行以來,截至11月19日累計註冊完成企業7439家,累計記錄進口冷藏冷凍肉類、水產品品種12413個、產品批次19609個,涉及81個國家和地區以及中國內地29個省份;累計流通進口冷藏冷凍肉類、水產品13.94萬噸,平均每日新增記錄產品2000餘噸。
  • 躍升為世界第一產氫大國 我國氫能產業初具雛形
    (原標題:成為世界第一產氫大國 我國氫能產業初具雛形) 面對能源安全、環境保護等壓力,發展氫能已成為能源轉型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