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國家禁止出口農產品,為什麼中國受影響很小?

2021-01-13 騰訊網

新冠肺炎疫情在歐美大範圍發生後,我國農產品市場運行相對平穩,除了與貿易依存度較高的個別品種外,目前受國際市場聯動影響不大。

糧食供給有保障

我國糧食產量已經連續5年穩定在6.5億噸以上,口糧供需關係總量平衡有餘,完全能夠自給自足。

據《中國農業展望報告(2020-2029)》,2019年,我國糧食總產量達到66384萬噸,再創歷史新高。大米、小麥進口量僅佔全年消費量的1.6%和2.7%,自給率達到95%以上。

受種植結構繼續調整影響,去年我國玉米面積小幅略減,但單產有所增加,產量保持增長態勢。

隨著國家調增大豆種植面積等政策的出臺和實施,國產大豆面積調增,產量繼續增長,國產食用大豆供給持續寬鬆,進口依存度逐漸下降。

「菜籃子」產品豐富

水果、蔬菜、水產品一直是我國主要出口優勢產品。受疫情影響,我國部分產品出口可能會受到限制,而這一部分正好可以彌補國內消費者對國際產品的需求缺口。

肉類是老百姓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重要農產品,近年來肉類消費也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受非洲豬瘟的影響,2019年豬肉產能明顯下滑,但隨著促進生豬產能恢復和市場供應的政策措施密集出臺、落地,目前生豬生產持續保持恢復向好的勢頭。

同時,其他肉類,如禽肉、魚肉等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彌補豬肉消費的缺口。

農產品市場總體運行平穩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國內農產品市場總體保持平穩。疫情較重期間,雖然部分「菜籃子」產品產銷銜接受阻,部分地區農產品價格出現階段性上漲現象。近期,隨著交通運輸逐漸順暢、企業復產復工比例加大,農產品市場價格已基本恢復正常。因此,當前國際出口受限對我國農產品供給影響不大。

不過,疫情對國內農產品市場供給、需求、流通等方面仍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部分品種出現區域性、階段性供需失衡和價格波動。

肉類供給方面,前期受疫情影響,部分地區屠宰場開工不足、活禽交易市場關閉、交通運輸受阻,畜禽出現不同程度的壓欄現象,肉類市場供給量明顯減少;需求方面,餐飲業消費和企業、學校食堂等團體消費需求驟降,加之家庭消費增幅有限,肉類市場需求量明顯減少,在此影響下,肉類價格階段性波動較為明顯。

蔬菜供給方面,前期部分地區採取交通管制,跨區域運輸不暢,不同地區價格走勢存在明顯分化,部分產區田頭銷售較為困難,個別地區出現滯銷,而銷區終端市場價格依然堅挺。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好轉,社會生產流通秩序逐步恢復正常,加之禽肉生產周期較短,養殖戶在市場價格信號引導下及時補欄,禽肉市場供給量穩步恢復,後期市場供應有保障。同時,蔬菜跨區域流通逐步恢復正常,加之今年氣溫條件總體有利於蔬菜生產,蔬菜市場供應有保障。整體來看,疫情對禽肉、蔬菜市場供給和價格的影響是階段性的。

大國三農工作室 原創出品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受疫情影響,一些貧困地區農產品遭遇銷售難——
    受疫情影響,近期部分地區重要農產品流通受阻,一些地區蔬菜、水果滯銷賣難。解決農產品滯銷和賣難是增加貧困戶收入的重要途徑,各地要把加強農產品產銷對接作為當前的大事要事,要把保地產與外部調運相結合,把常規渠道與應急保障相結合,把傳統流通與新興業態相結合,努力把不利影響降到最低。 受疫情影響,不少農村尤其是貧困地區的農產品遭遇滯銷賣難。
  • 俄羅斯禁止轉基因代價慘重,對中國有什麼影響?
    二、俄羅斯為什麼要禁止轉基因? 有一部分不會思考的中國網民認為,「轉基因食品,吃了對人體不好,俄羅斯注重全國人民的身體健康,所以、禁止轉基因技術。」 這是謠言!!
  • 代森錳鋅、毒死蜱等12種農藥在歐盟遭禁限用,將影響我國農產品出口
    相關措施對我國農產品貿易影響  根據歐盟農藥管理的特點,在對相關有效成分採取禁止銷售、使用以及限用措施後,將很快會修改相應的農藥最大殘留限量,極有可能將現有限量修改為一律限量(0.01 mg/kg或檢測方法的定量限)。
  • 大豆成巴西農產品出口主力軍
    作為世界農業大國,巴西大豆、柑橘、咖啡等經濟作物產量均位居世界前列,大宗農產品成為國家主要的出口創匯來源。  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更令巴西經濟墜入低谷。面對困境,巴西政府充分利用土地肥沃、光照充足、降水充沛等優越自然條件,強調增加糧食產量,大力推動農產品出口,其中更以大力發展大豆產業為突破口,大豆成為巴西農產品出口的主力軍。
  • 醫藥製造: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
    8月28日,商務部、科技部調整發布《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商務部 科技部公告2020年第38號,以下簡稱《目錄》)。根據商務部服貿司負責人就調整發布的《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答記者問顯示,此次調整是基於《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2008版)進行的調整,主要目的是規範技術出口管理,促進科技進步和對外經濟技術合作,維護國家經濟安全。
  • 拉尼娜將影響哪些農產品走勢?
    拉尼娜將影響哪些農產品走勢?期貨日報記者從會上了解到,2020年是CTA策略的大年,國內期貨市場受宏觀環境和基本面變化的影響走出了比較大的市場行情,很多私募CTA策略也在今年取得了比較好的成績。具體到品種,市場人士告訴期貨日報記者,受豬周期產能釋放、拉尼娜現象、主產區乾旱等因素的疊加影響,玉米、豆粕等農產品今年下半年走出了趨勢性上漲行情,受到市場參與者的廣泛關注。
  • 2021年,歐盟禁止出口塑料廢物,韓國計劃全面禁止進口塑料廢棄物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從2021年1月1日起,歐盟禁止其成員國向其他非經合組織國家出口塑料垃圾了。歐盟向經合組織國家出口廢料需要提前通知對方國,並徵得對方國的同意;而在歐盟內部的廢物進出口也將受到更嚴格的控制。
  • 再通脹交易:農產品的哪些品種機會最大
    供給層面:全球供應鏈、供給側改革等影響  (1)疫情對供應鏈的衝擊  今年以來,有些國家、地區出現了限制糧食出口,疫情也對供應鏈有些衝擊。越南、哈薩克斯坦等傳統的大米、小麥出口國限制農產品出口。越南是世界第三大大米出口國,2019年越南大米出口佔全球15.8%,僅次於泰國、印度,出口地位重要(圖1)。疫情影響下,由於自身的人均耕地僅0.075公頃,農業資源也相對緊張,因此,禁止了大米的出口。哈薩克斯坦的農業資源也是相對緊張,年均降雨量只有250毫米,灌溉面積只有農業用地的6‰;對應中國的數字是645毫米和10%,越南是1800毫米。
  • 美國倒10萬加侖牛奶,9國禁止糧食出口……但我還是不建議你囤糧
    國際上,截至4月3日,多個全球主要的糧食出口國,包括俄羅斯、土耳其、塞爾維亞、哈薩克斯坦、印度、埃及、越南、馬來西亞、柬埔寨等多個國家基於本國糧食安全考慮,已暫停大米、小麥、菜籽油等多種農產品的對外出口。
  • 中國海域未受核洩漏影響
    「環境輻射水平未受影響」    環境保護部、國家核安全局有關負責人17日表示,截至17日16時,我國環境輻射水平未受到日本核電事故的影響。    環境保護部、國家核安全局17日16時繼續發布全國省會城市和部分地級市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實時連續空氣吸收劑量率監測值。監測結果匯總圖顯示,所有城市監測值均在其天然本底水平範圍內。
  • 為什麼國家禁止安裝衛星鍋
    隨著網絡的發展,電視也逐漸變得網絡化了,網絡電視越來越大眾化,衛星鍋也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可能有一些人還不知道什麼是衛星鍋,甚至可能有的人沒有聽見,解釋一下,衛星鍋就是一個金屬拋物面,在農村現在可能還能看見,那麼,為什麼現在國家禁止安裝衛星鍋了呢?
  • 小球藻成雲南高原特色農產品出口新亮點
    「得益於雲南保山特殊的地理、氣候等自然資源優勢,我們公司落戶保山施甸,想以此作為小球藻基地發展對外出口業務,但對出口食品生產企業衛生註冊備案及出口業務知識的缺乏給我們帶來不小的困擾」 保山澤元藻業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的負責人禹安全說。
  • 國民黨前「立委」:RCEP讓臺灣農產品外銷大陸岌岌可危
    針對RCEP對臺灣農業的衝擊,全臺農會理事長、中國國民黨前「立委」蕭景田向中評社表示,出口的農產品原本利潤就不高,將來面對RCEP各會員國間零關稅,臺灣農產品更沒有競爭力,甚至會被拒於門外。更糟糕的是,中國大陸也不一定要跟臺灣買農產品,大可以從越南、泰國或其他東南亞國家進口成本更低、品質也不錯的農產品,這對臺灣農漁畜牧業帶來的衝擊太大了。蕭景田認為,目前的兩岸關係要馬上處理,但蔡當局好像自我麻醉、視而不見,在意識形態作祟下,受影響最大的就是農漁民。
  • 「武義鐵皮石斛」國家保護農產品 不能隨便亂叫
    對於農業部的國家地理標誌,省農業廳農場管理局有關負責人介紹:「這是指表示農產品來源於特定地域,產品品質和相關特徵主要取決於自然生態環境和歷史人文因素,並以地域名稱冠名的特有農產品標誌。」農業部發布的《農產品地理標誌管理辦法》規定,經登記的農產品地理標誌受法律保護。
  • 挪威海產局否認當地三文魚高密度養殖,稱出口受波及
    在新冠疫情疊加三文魚相關輿情的背景下,挪威冰鮮三文魚出口中國的物流運輸造成了一定影響,預判未來出口走勢尚為時過早。冰鮮三文魚出口受影響ARTE的報導之所以引起關注,與三文魚消費在中國快速增長不無關係。2019年10月,挪威海產局曾在由挪威駐華大使館舉辦的分享會上表示,中國已成為挪威增長最快的海產品出口市場,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挪威三文魚對華出口量已達到1.86萬噸,同比增長92%。
  • 昆州撥款千萬澳元搭建州際航線提振旅遊業,農產品直飛中國香港
    同時,昆州農產品出口商也迎來好消息,當地牛肉、豬肉、雞蛋、水果和蔬菜等優質產品將直飛中國香港與新加坡。14日,澳大利亞貿易旅遊與投資部宣布,澳政府將為通往中國香港的直航貨運路線提供保障,目的在於讓昆州東南部的農民更容易地將其高品質農產品打入關鍵的海外出口市場。
  • 美國終於自食惡果,中國公開23項禁止出口技術,每一個都至關重要
    23項禁止出口技術,涵蓋了農業、化學、醫療、計算機等各個領域,每一個都至關重要,對此有網友表示,美國這次終於自食惡果,接下來還要無理制裁嗎?這次公開的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調整的幅度非常大,不僅刪去了一些無需再進行限制的技術,也增加了不少新項目,覆蓋領域非常廣,主要包括雷射技術,風洞技術,以及大型工程設備等,中國在這些限制類高新技術領先於世界,為了防止偷竊和複製,不得不對其加以限制。
  • 越南加大出口中國商品監督檢查力度
    《越通社》11月26日報導,越南工貿部亞非市場司表示,中國海關宣布,在從德國、厄瓜多等一些國家進口貨物的包裝、貨櫃以及進口的冷凍海鮮和食品中檢測到新冠肺炎病毒,因此加大對從越南和世界各國進口農產品、水產品和冷凍食品的新冠肺炎病毒檢測力度。越南工貿部已指示越南駐中國大使館商務處繼續與中方合作,為越南出口商品通關創造便利。
  • 國家有錢,棄嬰遍地,韓國為什麼成了兒童出口大國?
    如此通過上述國家在富有的情況下,卻到處遺棄嬰兒,韓國為何成為「兒童出口大國」?韓國棄嬰人數眾多的起因以及起因,就在於上述約20萬韓國嬰兒外流,讓韓國背上了「兒童出口大國」的頭銜。而且這個數字是在「韓戰」的初步結束之時出現的。
  • 受「孔雀石綠」事件影響 福建烤鰻出口為負增長
    ,去年七月受到「孔雀石綠」殘留事件的影響,出口一度陷入停滯。經過調整,福建省於去年十一月起恢復對日本出口烤鰻,但烤鰻整體出口仍然低迷,形勢不容樂觀。  與此同時,鄰近的廣東省烤鰻出口卻高速增長,其前兩個月出口量達三千餘噸、價值四千四百餘萬美元,分別增長一點一倍和一點四倍,與福建省烤鰻出口負增長的態勢形成鮮明對比。   福州海關統計數據表明,日本仍是福建省烤鰻主要出口地。兩個月對日本出口二千五百餘噸,佔同期福建省烤鰻出口總量的八成七,但總量同比減少百分之二十四。此外,對香港出口一百二十噸,降幅達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