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德法公共電視臺ARTE有關挪威三文魚高密度養殖環境惡劣、用飼料餵養質量不高的報導,6月19日,挪威海產局對新京報記者表示,該報導的說法缺乏事實依據。在新冠疫情疊加三文魚相關輿情的背景下,挪威冰鮮三文魚出口中國的物流運輸造成了一定影響,預判未來出口走勢尚為時過早。
挪威海產局稱ARTE報導缺乏依據
6月9日,德法公共電視臺ARTE在社交平臺發布視頻報導稱,挪威三文魚兩成死亡率的背後,是高密度養殖的惡劣環境和魚蝨傳染;飼料餵養的三文魚不如吃蝦蟹的三文魚質量高。該消息在6月16日翻譯至國內後,引發網友熱議。
6月19日,挪威海產局對新京報記者表示,該報導中針對挪威海產養殖業的許多說法缺乏事實依據。「挪威擁有先進完善的系統,實現行業可持續發展和管理。我們也非常重視動物福利,建立了嚴格的法規。」
實際上,對於該報導內容,挪威海產局已在6月16日晚發出澄清聲明指出,挪威是少數幾個制定了專門海產養殖法案的漁業國家之一,食品安全監管體系一直遵循歐盟法規,同時對魚和魚飼料進行監控,以確保養殖和食用的食品安全,監管措施和結果完全向公眾開放。ARTE播出的內容忽視了挪威海產養殖業已制定了相關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的事實,且並未引用挪威食品安全局或歐洲食品安全局等權威食品監管機構發布的結論,也未請他們發表客觀評論。
挪威海產局認為,如果輕易斷言挪威海產養殖業是造成野生三文魚種群減少的原因,很難解釋為何挪威所在的北歐仍然長期擁有世界上最活躍的野生三文魚種群。三文魚養殖場需符合嚴格規定才能獲得經營資格,為確保魚有充足且清潔的遊動和生長空間,海水和魚的比例應達到97.5%比2.5%。挪威三文魚養殖場的數量被限制在每28953公里海岸線要低於750家,以避免過度養殖,任何違反挪威律法的漁場,都會受到重罰。
對於吃飼料的三文魚遠不及吃蝦蟹的三文魚質量高的觀點,挪威海產局回應稱,海洋食物在三文魚魚食中佔25%左右,而飼料營養成分和三文魚在海洋中吸收的養分一樣,養殖三文魚中Omega-3脂肪酸的水平與野生三文魚大致相同。在養殖方面,目前挪威海產養殖業的抗生素使用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冰鮮三文魚出口受影響
ARTE的報導之所以引起關注,與三文魚消費在中國快速增長不無關係。2019年10月,挪威海產局曾在由挪威駐華大使館舉辦的分享會上表示,中國已成為挪威增長最快的海產品出口市場,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挪威三文魚對華出口量已達到1.86萬噸,同比增長92%。市場調查表明,44%的中國消費者會將挪威作為進口海產品的首選產地。
進入2020年,由於國內外疫情防控措施,許多食品的進出口受到波及。此次ARTE報導被翻譯至國內後,有關挪威三文魚品質的討論還登上了部分門戶網站的熱搜榜單。
6月19日,挪威海產局告訴新京報記者,2020年1-5月,挪威對華出口的三文魚在9600噸左右。而據路透社6月18日消息,挪威海產局表示,挪威三文魚上周對中國出口銳減34%至240噸。目前,疫情相關情況對冰鮮三文魚進入中國的物流運輸造成了一定影響。挪威海產局希望當前情況能夠儘快好轉,也希望挪威三文魚市場可以在中國繼續正常發展。
我國是否會暫停從疫情嚴重的國家進口冷鏈運輸的海鮮?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在例行發布會上回應稱,進口的食品農產品應符合中國相關檢驗檢疫規定。商務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加強與相關國家的溝通協調,從源頭上管控好進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中國消費者的健康安全。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在6月16日的北京市疫情防控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疾控中心應急中心副主任、國家衛生健康委專家組專家施國慶表示,在新發地相關的被汙染場所,確實發現了三文魚被汙染的情況,「但進入到汙染場所前的三文魚並沒有檢測出新冠肺炎病毒」。目前還沒有證據表明三文魚是新冠病毒的宿主或中間宿主。但在食用方面,施國慶強調,三文魚或其他食品還是要清洗乾淨,進行必要的加工。
6月19日,北京疾控中心副主任龐星火在發布會上又介紹,新發地市場環境採樣中,其綜合交易大廳,特別水產、豆製品局部售賣區域陽性樣本較多,環境汙染較重,建議市民要妥善處理赴新發地市場所購的冰凍海鮮、豆製品等食物,不建議食用。
新京報記者 王思煬 圖片來源 資料圖片
編輯 李嚴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