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以來
北京疫情再起
「三文魚案板檢測出新冠病毒」的消息
讓三文魚站上風口浪尖
隨後
官方為三文魚澄清「緋聞」
然而
三文魚這才擺脫和新冠病毒的關係
卻又出現在了化糞池裡
(下方持續高能)
↓↓↓
看完這段三文魚的視頻
你還會吃嗎?
1
生長在糞水池裡的三文魚
挪威,素來有「三文魚故鄉」的美譽,其三文魚的年均銷售額可以達到500億歐元。
為了弄清楚2018年全世界養殖三文魚死亡數量達到5000萬條之多的原因,德法公共電視臺(ARTE)的記者深入三文魚故鄉——挪威進行了實地調查。
當調查記者潛入挪威三文魚養殖場的時候,卻看到令人噁心的場景:放眼望去,水質已經渾濁不清,三文魚的排洩物隨處可見。死魚沉入海底,病魚身上裸露著巴掌大的潰瘍,而高密度養殖也讓魚蝨泛濫成災。
「我知道會看到魚因為擁擠而喘不過氣,但眼前的景象更為恐怖:大量魚擠在骯髒、充滿它們排洩物的海水裡。許多得病的三文魚身上布滿大如手掌的潰瘍,有的已變成S型畸形魚」。
如果不是看見視頻,我們根本無法想像,一小盤售價就近百元的三文魚刺身,竟然是如此惡劣的養殖環境,真的太髒了……
就連前去調查的記者,看到此情此景都忍不住對著鏡頭大聲斥責:
然而這些看起來「光鮮亮麗」的三文魚轉頭就被貼上「進口」標籤,進口到國內,而且是給孩子吃的。
除了養殖條件惡劣,人工養殖的三文魚還威脅到了野生三文魚的生存。挪威海洋研究所研究員斯卡拉表示,目前挪威野生三文魚數量約為53萬條,人工養殖的則有4億條。
每年約有18.3萬條養殖三文魚逃離養殖場進入海洋。它們不但與後者爭奪食物,還將魚蝨傳染給後者。
2
這樣的魚卻成為國人餐桌上的美味
1985年,挪威開始向中國出口三文魚。35年間,三文魚一步步逐漸滲入到國人的餐桌上。
三文魚依靠打入高端餐飲(尤其是自助餐、日料),獲得健康而高端的光環,又在輕食和高端精品超市中找到了立足之地。不斷為自己貼上進口、營養、高端、健康…的標籤,俘獲了國內「新中產」人們的心。
日料餐廳裡售價低則幾百,高則上千的三文魚刺身,以及高級而不失優雅的飲食體驗吸引著很多國人。
有數據統計,迄今為止,中國已成為挪威海產品出口增長最快的市場。
即使在疫情影響下,挪威三文魚對華出口的勢頭依然非常強勢,今年1月到4月,在中國進口的所有冰鮮三文魚中,挪威佔據45%的絕對份額。
挪威海產局的數據也顯示,中國是挪威農場養殖三文魚的消費大戶,其進口到中國的新鮮三文魚總量在2019年翻番,達3141噸,價值1.5億美元。
「三文魚在亞洲是高端產品,主要是生吃。如果人們開始質疑三文魚的安全性,他們當然就不會再生吃了,除非被證明完全安全」,一位國外相關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包括挪威皇家三文魚在內的數家歐洲三文魚生產商已經確認,其公司對中國市場的三文魚進口已暫時停止。
↑一條生病的三文魚。圖據英國《獨立報》
3
此類事件早已不是第一次
這並不是三文魚第一次被曝出醜聞。
6月15日法國《費加羅報》報導,在發現部分三文魚商品遭到致命病菌(李斯特菌)感染,法國多家大型超市自6月12日起下架了三文魚相關商品。提醒已經購買的消費者不要食用,食用後會導致「發燒」和「頭疼」,需要立即就醫。
李斯特菌是一種致命病菌,可以引起腦膜炎,敗血症,流產以及新生兒感染,免疫系統缺陷者感染,死亡率在30%-40%之間。
↑養殖場工人向三文魚網箱裡噴灑殺蟲劑。圖據ARTE
2004年,全球權威的《科學》雜誌就曾發文,出產自蘇格蘭和法羅群島的養殖三文魚受到「較高量的二噁英汙染」。事實上,在2018年,蘇格蘭的三文魚養殖廠也被曝光過類似問題。
三文魚已經被海蝨咬得面目全非,傷口猙獰。
而就算受到感染,鱗片脫落,大部分皮膚已經潰爛,這些魚也沒有被浪費。它們被扔進機器,幾番操作後,剔出魚骨,重新整裝加工,可能就成了寵物的三文魚罐頭。
4
核心問題:還能吃嗎?
我們回到核心問題: 三文魚,究竟還能不能吃?
北京三文魚案板中檢測到新冠病毒是最近曝光的。儘管後來澄清三文魚非宿主,但是顯然三文魚在加工和運輸過程中可能受到了汙染。
幾年前,作家、美食家蔡瀾先生在文章《蔡瀾談日本日本料理》裡提出了關於三文魚刺身的兩點問題:
「第一,三文魚會遊到淡水的河中產卵。但當今的河流,有哪一條是乾淨的呢?所以,三文魚一般不夠乾淨,寄生蟲多,不適合做刺身。」
「第二,別的魚,腐爛之前顏色轉變,對你還有一個警告,三文魚的話,還是那麼黃澄澄的,照樣鮮豔。」
最後,蔡瀾總結,「日本上等的壽司鋪中,絕對沒有這一味(三文魚)賣,有三文魚出售的(店鋪),多賣給外國人。
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也不贊成公眾直接生食三文魚,至少要加熱到63℃以上,以免感染寄生蟲。
那三文魚還能不能吃呢?簡單說,別吃。要吃的話,別生吃。
文字素材來源:健康時報等
圖片素材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