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發改委員會同商務部組織開展了,今年第三十批次的中央冷凍儲蓄豬肉投放,目前已累計投放總額達41萬噸,投了這麼多的冷凍肉,為何肉價還是下不來?
這批次投放的冷凍肉主要是精瘦肉,本次投放公開交易掛牌10022噸,成交總金額8647噸,平均成交價為28.16元每公斤,這個價格在大中城市平均精瘦肉低55%左右,也就是說目前中大城市的平均精瘦肉價格仍在60元每公斤左右。
截至8月31日我國部分地區生豬價格,東北地區生:黑龍江34.32每公斤,吉林34.94每公斤,遼寧34.88每公斤。華北地區:北京34.99每公斤,天津35.10每公斤,山西35.21每公斤,內蒙34.64每公斤,華東地區:山東35.56每公斤,安徽35.56每公斤,江蘇36.33每公斤,浙江38.90每公斤。肉價最高的仍為海南40.54每公斤,整體跌漲幅度在0.1左右明顯不大。(僅以生豬價格作參考)
為什麼在投了這麼多冷凍肉後跌漲仍不明顯呢?小編分析主要分為以下幾點。
第一:還是跟我們近期肉量需求過大有關,由於季節變化天氣逐漸轉涼,很多學校食堂和餐飲企業開始大量囤積肉類以供日常開銷,再加上下半年節日也有所增多,如馬上就要到來的中秋國慶雙節和之後的春節,市民對於豬肉的需求日漸增高。
第二:目前我國的豬肉供給主要來自於大型養豬企業,雖說國家現階段已開放養豬政策,但小農養殖戶的養殖積極性並不高,主要是因為早年的禁養政策導致很多農戶不願再從新養豬,因為沒人知道什麼時候會政策突變再度禁養,再加上現在養豬成本太大,目前市場上一頭40斤重的豬仔價格大概在2000元左右,餵養飼料等成本也在飛漲,如稍有不慎遇到豬病死或肉價下跌就會損失慘重。
總結:小編認為如果想要讓豬肉降價,首要任務就是要迅速的恢復農村小農養殖,光是給予政策和資金補助是不夠的,要從根本上解決農民的後顧之憂。只有全面恢復農村小農養殖我國豬肉才會出現自給自足的狀態。從而恢復豬肉原有價格。
我是優安小美,每天為你帶來最新三農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