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壽命極限在120歲左右
生命如何「保鮮」
「盡享天年」是人類一直以來孜孜以求的目標,但人的「天年」到底是多少歲,自古以來,無數科學家解密著這個人類生命的「第一話題」。
2017年12月8日,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參加一次活動時提出,人的自然壽命應該是120歲。
他表示,研究認為,端粒長度決定細胞生命長度,細胞分裂一次大約2.4年,分裂50次達到極限,停止分裂開始死亡,如此計算人的壽命應該是50次乘以2.4年,大概是120歲。
為何我們活不到「天年」
可惜的是,雖然理論上人類最少也能活到120歲,但大多數人的生命車輪總是在行進到大半時便戛然而止。據世界衛生組織最新公布的數據表明,中國人平均壽命為:男性71歲,女性74歲。
中國醫學科學院教授陳乃宏用經濟學上的「木桶效應」理論對此加以解釋——人體包括腦在內有幾個重要的功能器官,比如心、肝、脾、肺、腎等內臟,在漫長的生命活動中,其中任何一個器官功能衰竭,都會成為「木桶上最短的那塊木板」,人的生命活動也將終止。
由於從人出生開始,所有的器官就邁上了「老化」的道路,再加上自然界中有無數的因素影響著這些重要的功能器官,使之不斷衰竭,以致讓大多數人無法達到「自然壽命期限」。
鍾南山指出,四大因素決定健康,其中父母遺傳內因條件影響約佔15%;社會、自然環境的外因條件影響約佔17%;醫療條件影響約為8%;生活方式影響約為60%。另外,他還提出了健康六大基石,即心理平衡、合理膳食、適當運動、戒菸限酒、早防早治、綠色環境。其中,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菸限酒、心理平衡可以減少55%高血壓、75%腦梗塞、50%糖尿病、33%腫瘤。
生命如何能「保鮮」
雖然「老」是不可避免的生命進程,但我們還是可以做到「年老而不衰」,儘可能地延長我們的壽命。
飲食合理。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和德國人類營養研究所的研究也表明,一方面儘量減少攝入總量;另一方面,要多吃各種果蔬、全穀食品及高纖維食品,選擇無脂或低脂奶製品,每周吃兩次魚。
堅持運動。必須經常改變姿勢、活動身體,鍛鍊的最好時間是早晨6點至10點,下午3點至6點。
心態平和。人的一生難免磕磕碰碰,只有大徹大悟、看透世情的人,才有可能保持愉悅的心情,繼而讓身體也健康。
保證睡眠。只有保證充足的睡眠,才能提高機體免疫力,繼而遠離疾病、強健身體。
掌握健康保健知識。在世界上最長壽的國家日本,每個家庭的書架上都會有幾本健康類書籍,凡是四五十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對流行的健康知識如數家珍。
適當補充藥物。比如抗氧化劑具有一定延緩衰老的作用;抗衰老激素廣泛用於有記憶力下降的老年人。 據人民網
怎樣看一個人是否長壽
科學家們經過研究發現,有三種徵象與健康長壽相關。
靜息心率55至60次/分
有研究對比老年人心率與壽命的關係,發現,男性靜息心率大於80次/分比男性靜息心率小於60次/分活到85歲的比率下降了近一半。也就是說,靜息心率偏快的人,發生各種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明顯增加,死亡率也高。
握力大小跟心臟功能成比例
握力除了反映了肌肉力量外,跟心臟功能是成比例的。英國《柳葉刀》雜誌就曾刊登加拿大一項研究發現,握力減退預示著心臟病、中風等嚴重疾病的機率會更大,預期壽命也會隨之縮短。
肺活量大,機體能力好
肺活量可以預測壽命,這是美國波士頓大學醫學院科學家經過長達30年的研究得出的結論。研究顯示,肺活量大小和身體各系統的機能能力、新陳代謝的能力等密切相關。 據《生命時報》
(原標題:人類壽命極限在120歲左右生命如何「保鮮」)
本文來源:浙江在線-浙江老年報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