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丘」是印度歷史上著名的「摩亨佐達羅」遺址,大約3600年前,這座古印度文明繁華的城市遭到了滅頂之災,考察人員根據現場建築遺址、骨架擺放姿勢等得出結論,在事發地中心曾有過劇烈的爆炸,爆炸中心1千米半徑內的建築物都成為了粉末,而城內的人們幾乎都是瞬間同時死亡,且骨骼中含有與廣島、長崎的核爆遇害者相當的輻射線含量,並且現場的痕跡與廣島遭到原子彈襲擊後的場景驚人的類似。
一切的證據都表明了在數千年前,摩亨佐達羅曾發生過與核爆相當的劇烈大爆炸,然而這似乎又與我們的世界觀相違背,所有人都知道,核武器是在二戰時期才得以誕生,而在3600多年前,別說核彈,連火藥都不應該存在,以當時人類文明的發展程度而言,這種規模的大爆炸根本不應該是人為。因此,諸多學者提出了各種不同的看法,有的認為是由於地質變化發生的水災;有的認為是急性傳染病引起的死亡,更有人認為是外星飛船引起的爆炸......但以上學說要麼證據不足,要麼與現場不符,而唯一符合解釋的核爆炸卻似乎最不可能發生,這場數千年前的爆炸至今依舊沒有一個權威的解釋。
王恭廠舊址
天啟大爆炸,又名王恭廠大爆炸,發生於天啟六年(1626年)的明朝首都北京,這次爆炸有諸多史料佐證,明朝的官方報紙《邸報》就為這場大災變寫了一個專欄《天變邸抄》,而天啟皇帝的司禮太監劉若愚也在他的著作《明宮史》中詳細地描述了此次事件,根據史料記載,爆炸發生時「大震一聲,天崩地塌,昏黑如夜,萬室平沉。東自順城門大街,北至刑部街,長三、四裡,周圍十三裡,盡為齏粉,屋數萬間,人二萬餘,王恭廠一帶糜爛尤甚」,據此我們可以看出此次爆炸十分劇烈,雖然史料記載可能帶有一些誇張色彩,但此次爆炸範圍的半徑確實達750米,面積達到2.23平方公裡,並造成了2萬餘人的重大死傷。
除了爆炸的範圍極廣以外,爆炸最不可思議的是爆炸後的死、傷者皆為裸體,史料中寫道:「所傷男婦俱赤體,寸絲不掛」。為此,學術界也有諸多意見,其成因主要有四種學說:隕石災難說、龍捲風災難說、火藥焚爆說和地震災難說,同樣,各種學說相互爭論,但均無法獲得社會的一致認可,這場394年前的大爆炸也為此披上了神秘的色彩,其真正的原因和過程早已無法考證。
網絡圖片
與上述兩次事件相比,這起事件的時間最近,它發生於1908的俄羅斯西伯利亞埃文基自治區上空,在通古斯河附近、貝加爾湖西北方800公裡處,北緯60.55度,預計爆炸威力相當於2千萬噸TNT炸藥,超過2,150平方公裡內的8千萬棵樹焚毀倒下,這一威力是在廣島投放的原子彈的1000倍。由於當時俄國正處於沙皇統治末期,統治階級風雨飄搖,掌權者也沒有能夠及時派遣人員到現場取證,直到1921年,蘇維埃政權才派物理學家庫利克率領考察隊前去考察。
根據現場取證後發現,爆炸現場無中心隕石坑,爆炸所造成的破壞面積達2000多平方公裡,爆炸中心的樹木並未全部倒下,只是樹葉被燒焦;爆炸地區的樹木生長速度加快,其年輪寬度由0.4—2毫米增加到5毫米以上。科學家們經過數十年的探究取證,終於得出了一個較為完整的經過:這個地區,當年是被一個自西向東飛行的,相當於1~2千萬TNT當量的天體,在距地面4英裡的高空爆炸所毀。但是問題似乎依舊沒有得到解決,這個所謂的「天體」是核彈還是隕石,抑或是外星飛船?
爆炸後的森林
針對這次爆炸,學術界主要有幾個熱門學說,首先是隕石爆炸說,這個是可信度最高、也是與現場情況較為符合的學說,而根據現場勘察,也有學者找到了一些非地球的微量元素等證據;其次是核爆說,二戰後,人類首次看到了核武器的巨大威力,而前蘇聯物理學家卡薩耶夫將看到的廣島爆炸遺址與通古斯爆炸相比較後,發現兩者驚人的相似,由此核爆炸學說也成為了其中一個熱門學說。此外,還有人提出「飛船說」、「反物質說」、甚至「黑洞說」等等,民間更是有人將當時的一位天才科學家特斯拉與此次爆炸聯繫起來,認為是特斯拉實驗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