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著以下的經歷:英語考試的時候,單項選擇、完形填空儘管能蒙,但錯了一大堆,看完答案評析才恍然大悟;閱讀英語文章,總被長句搞暈;碰到英語寫作,總是詞不達意,文法不通……
「的確,作為非母語的英語學習者,不少中國學生很容易搞錯英語語法,學生們好像都知道一點語法,但卻像一團毛線一樣,難以找出頭緒。所以要把語法與寫作結合著學,在學好語法的同時,更學會文法——英語行文之法。」暨南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朱湘軍說。
暨南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朱湘軍
2017年5月,他在中國大學MOOC上開設了《英語語法與寫作》的慕課,希望通過技巧的講解和操練使學習者改變英語寫作中的中文行文習慣,並將語法規則具體運用到語篇寫作之中。令他沒想到的是,第一次開課就吸引了近十萬學員選課,有學員評價道:「很久沒有系統地梳理英語語法了,通過課程學習真的收穫了很多,老師用簡單的方法把複雜難懂的語法呈現出來,讓我發現了自己平時容易犯的錯誤,真是非常感激。」
去除水分,留下乾貨,讓學生學有所獲
高吸引力和高評價的背後,是朱湘軍數十年如一日對英語教學的堅持。早在上世紀80年代,他就從懷化學院保送至上海外國語大學,回母校任教幾年後,熱愛英語的他又先後考取了復旦大學英文系的碩士和博士,之後又去過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做過訪問學者。
在多年的教學生涯中,常常有學生問他,在現在的時代,學習英語還有前途嗎?
對於這樣的問題,朱湘軍總是認真地回答:「學習貴在堅持,把一個專業堅持下來,一定會有收穫。什麼叫前途,前途是你走過去所經過的路途,如果你都沒有走過,怎麼知道什麼是前途呢。」
不久前,教育部公布了2018年第二批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英語語法與寫作》不出意外的成功入選,不僅如此,他還和美國《紐約時報》的前編輯Diane Nottle一起,編寫了同名書籍,2019年將由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
和獲得榮譽相比,更讓朱湘軍感慨的是中國在線教育的巨大進步。早在1997年左右,當他通過網際網路了解到大洋彼岸的英語教學方法時,驚訝地發現那時的美國居然已經在用網絡交流知識,而當時的中國還有很多人不知道網際網路的存在。如今,中國的慕課發展已經後來居上,總量躍居全球第一,這不能不讓人自豪。
「這門慕課的同名公共選修課,我已經在暨南大學開了九年了,學生們常說,每上一次課,都會收穫許多乾貨。對於授課者來說,要做的恰恰就是去除水分,留下乾貨,讓學生學有所獲。」朱湘軍說。
英語也要講究說文解字、庖丁解牛
每當臨近大學考試季,總有大學生在社交媒體上自嘲:複習英語時,看書、馬冬梅,合書、馬什麼梅?
這背後,其實是學習英語背了忘、忘了再背、背了又忘的常態。
去年,朱湘軍在中國大學MOOC開設了《英語詞彙快車道》名師專欄,定位是幫助學生開啟詞彙學習的多級火箭。談起為何要通過音頻的方式開設這一專欄,他表示:學英語就是造房子,英語四級是四層樓、六級是六層樓,詞彙就是造房子的磚塊,但幾乎所有英語學習者都會遇到詞彙記得慢、忘得快的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了解詞彙背後的文化,這樣才能真正掌握這個詞的含義。
在朱湘軍看來,作為一門語言類課程,英語還是比較適合以音頻形式呈現的,初級的英語詞彙大概只有一千左右,雖然足以支撐日常交流使用,但想要進一步提高英語水平,就要多接觸人文社科、宗教歷史之類的高級詞彙了。
為此,他在專欄中加入了《聖經》、古希臘羅馬神話等經典故事,還融入了美國簡史、加拿大簡史、澳大利亞簡史等歷史知識點,說文解字、庖丁解牛,在故事中學文化,在文化中學單詞。
不僅如此,去年11月,朱湘軍還在中國大學MOOC上開出了第二門慕課——《英語詞彙與文化》,他在簡介裡幽默地自問自答到:我要準備託福、雅思,看這個可以嗎? 當然可以的;我要考大學英語四六級, 也可以學這個嗎? 就是給你準備的;那我還在中學,準備高考,也可以嗎? 算了吧,你把中學課本的詞彙先搞熟了再說。
現在,他在暨南大學校方的支持下,正在編寫《英語語法與翻譯》一書,因為翻譯幾乎可以說是語言學習者要學習的「終極大招」,從語法、詞彙、寫作再到翻譯,朱湘軍想把自己數十年來對英語的鑽研分享給更多的人。「也許在不久以後,大家就可以看到我的第三門慕課了。」他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