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漢字都有一個故事,說文解字,原來這麼有趣

2020-12-05 每天個字

每一個漢字都是逐漸演變而來,都有著它獨特的含義。今天說說來、麓、廉、法這幾個漢字。

1.來。字義說明:來去的動作詞,古時視為麥類之一;許慎解釋,來是周代先人所接受的瑞麥,一莖兩穗,像芒刺之形。與來有關的字,有萊、徠、淶等字。

說文解字「周所受瑞麥來麰(móu)也。一來二縫,象芒朿之形。天所來也,故為行來之來。《詩》曰:詒(yí)我來麰。凡來之屬皆從來。」

字形說明:上半部描繪來的稈與葉子,下半部畫來的根部;演變至今,字形線條結構改變。常用詞彙:禮尚往來、繼往開來、信手拈來。

2.麓。會意兼形聲字。由「林」(表示叢林山野)和「鹿」組成,「鹿」即是聲旁也是形旁,表示鹿群。甲骨文的字形是兩個「木」字當中有一隻鹿在奔跑。金文和小篆的字形已經看不到鹿了。

小篆將甲骨文的兩個「木」字移到「鹿」的頭上變成了「林」,會群鹿在叢林山野中奔跑之意。《說文》:「仄也。從廣,兼聲。力兼切(lián)。」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廉之言斂也。堂之邊曰廉。天子之堂九尺。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堂邊皆如其高 …引伸之為清也、儉也、嚴利也。」

3.廉。形聲字,廣表意,篆書形體像房屋。兼表聲,其形像手持兩顆禾,本義是堂屋的側邊。因為側邊都是直角,看起來方方正正,就引申出方正、稜角和鋒利的意思。再引申為清正、儉樸、嚴明,與「貪」相對。

4.法的繁體字「灋」,廌,神話演繹其為上古神獸,正直而辨是非曲直。而加水去而凌空之廌為灋,則明說法之柔法之勢無往而不去也。

漢字解讀起來是很有意思的,我愛漢字,我愛中國 !

相關焦點

  • 大開眼界,原來「蛇」的漢字故事這麼有趣
    蛇,是一種爬行動物,身體圓而細長,有鱗,沒有四肢。種類很多,有的有毒。吃青蛙等小動物,大蛇也能吞食大的獸類。在生活中,人們「談蛇色變」,它是令人恐懼的生物,一般人不敢靠近,那麼大家知道與「蛇」有關的漢字有哪些呢?
  • 說文解字:漢字「母」「毋」「毌」什麼意思?什麼區別?
    一個漢字就是一個故事,大家好,我是聊城王崗。今天跟大家分享「母」「毋」「毌」這三個字,長得很像,但是讀音完全不一樣,意思也不一樣,今天我們來辨個究竟。所以,中國每一個漢字的來源都是那麼的有歷史感,那麼 的形象。「母」字還有4個意思。表示根本源泉的意思。比如:母校。母語。《老子》中有一句話「以為天下母。」 解釋為:天下萬物都有其最初的起始,我們稱它為「天下母」。常指動物的性別,比如雌性。
  • 有趣的漢字故事:漢字的小故事
    有趣的漢字故事:漢字的小故事 2012-11-26 16:54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 美國老人傾情漢字二十載 創辦字源網站
    打開網頁,隨手輸入一個漢字,就可以看到該字從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字形的演變過程,聽到該字普通話、粵語等的發音。這家每月有50萬人次訪問量的漢字字源網站的創辦者,是位地地道道的美國人。  2月18日,在天津鞍山西道上一座普通的公寓,記者見到了這位被中國網友親切地稱為「漢字叔叔」的理察•希爾斯。
  • 每一個漢字都是鮮活的有機體
    《中華書法小故事》由著名書法家、書法博士安軒編寫,集漢字知識和書法知識於一身,把漢字的誕生、成長變化,以及五體書法是怎麼變來的,每一種書體的代表人物、代表作以及特點等,都用小故事的形式,生動有趣、通俗易懂地娓娓道來。
  • 說文解字:「軒」字有哪些意思?為什麼很多人取名用這個字?
    【麓風軒】賞書法,解漢字,聊故事——「軒」字有很多含義,也很有意思:一、造字淵源軒,形聲字。從車,幹聲。本義:中國古代一種前頂較高而有帷幕的車子,供大夫以上乘坐。《說文解字》中解釋:「軒,曲輈藩車。」《聲類》中說:「軒,安車也。」
  • 花式「玩」漢字、潛心探字源,他說:每個漢字都蘊藏著中華文明的...
    他堅信每個漢字的創造和演變都與文化有著密切關聯:「正如國學大師陳寅恪先生所說『凡解讀一字即是一部文化史』,字源研究和古漢字識讀推廣,對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著重要意義。」好古風的劉志賢對「金文之莊穆、契文之簡俗、楚文之詭奇」莫不神馳,潛心研究古文字20年,積累論文數十篇後,仿照《說文解字》,將這批書稿名為《釋紋解字》。
  • 漢字的來歷:漢字妻的歷史故事
    、漢字的演變過程、漢字的歷史、漢字的故事、漢字的起源和演變等過程。漢字的故事中有我和漢字的故事、有趣的漢字故事、漢字歷史小故事、漢字來歷的故事等,和大家分享。   古代的「妻」是搶來的。古文的「妻」字生動地描繪了上古社會中搶奪別人的女子作為自己配偶的一種風俗。   搶別人的女子為妻這在古代是一種極為普遍的現象。
  • 說文解字:「人」是萬物之靈
    《尚書·周書·泰誓上》中說:「惟人萬物之靈。」《孝經》中引孔子的話說:「天地之生,人為貴。」而「人」的古義被解釋為:會彎腰勞作的動物;今義則被解釋為:能夠製造和使用勞動工具,又能用語言進行思維和交際的生命體。由於人具有倫理觀念和道德意志,所以「人」字又引申為人的品性,比如我們經常會說:「這個人挺不錯的」「唐太宗知人善任」等。
  • 《漢字真有趣》教學設計
    ②書名、目錄、內容簡介等,能幫助我們判斷書中是否有自己需要的內容。(2)網絡搜索①在網上搜集資料,關鍵詞很重要。如搜集漢字故事,檢索的關鍵詞應是「漢字故事」,不能僅僅檢索「故事」。②檢索後的條目很多,可以根據題目、引用的片段等,判斷哪些是需要的資料。(3)請教別人①想想誰可能會有自己需要的資料。
  • 填補字理教學空白 《漢字解密》為方塊字尋根問祖
    如何提高電視節目品位,傳播有內涵的文化類節目,成為電視傳媒業亟待思考、解決的問題。  2016年,全國唯一一檔文字類欄目《漢字解密》在湖北電視教育頻道開播。一天解一字,一字一故事,欄目用獨特的視角追溯漢字的歷史淵源,探尋漢字背後的故事,創造性傳承與發展了優秀傳統文化。
  • 漢字的故事:關於漢字的故事
    、漢字的演變過程、漢字的歷史、漢字的故事、漢字的起源和演變等過程。漢字的故事中有我和漢字的故事、有趣的漢字故事、漢字歷史小故事、漢字來歷的故事等,和大家分享。   非常有意思的是,金、木、水、火、土的品字結構都是存在的。   鑫(xīn),財富興盛。多用於商店牌號或人名。「金」本來就是財富,三個「金」字磊成金字塔形狀,當然是財富興盛了。「鑫」字大家一定是再熟悉不過了,現在還有很多商店、公司的名號中有這個字的。
  • 瞿秋白提議漢字改為拼音,趙元任寫出96字奇文反對,全文一個讀音
    可以這麼說,中國以外的文明古國,在千萬年發展的過程中,都經歷了慘烈的斷檔,瑰麗繁盛的文明抵擋不了蠻橫的侵略者和貪婪的殖民者,導致曾經的輝煌被草草埋入錦灰堆當中,成了後來的既得利益者們悼念的符號和自我標榜的工具。
  • 那些有趣的偏旁——月字旁
    漢字文化博大精深,偏旁部首更是漢字文化中至關重要的部分,今天就聊一聊那些「有趣」的偏旁之月字旁。毋庸置疑「月」是月亮的意思,從漢字的演變我們可以一目了然。那麼在漢字中月字旁的字佔了很大一部分,那麼怎麼能高效地記住他們呢?月字旁都有哪些含義呢?其實總結髮現他們分為以下幾類。說文解字中曾說道:「闕也。大陰之精。象形。凡月之屬皆從月。 魚厥切。」第一類,跟月份,時間有關。比如,朔、望、朝等。
  • 漢字故事丨長尾鳥還是短尾鳥?雞」字是怎麼來的
    咱們「漢字故事」應個時景,不妨雞年說「雞」。「守夜循職報曉聲,見食相喚不相爭。冠文距武且兼勇,十二生肖佔有名。」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雞有「德禽」之譽,被賦予文、武、勇、仁、信五種美德。將人的德行投射到動物身上,足見人們對雞的尊崇與喜愛。「雞」的繁體字有「雞」「鷄」兩種寫法。如今很多權威字詞典都認為「鷄」是正體字,而「雞」為異體字。本人實不敢苟同。
  • 有關漢字的故事:漢字來歷的故事
    、漢字的演變過程、漢字的歷史、漢字的故事、漢字的起源和演變等過程。漢字的故事中有我和漢字的故事、有趣的漢字故事、漢字歷史小故事、漢字來歷的故事等,和大家分享。   在一叢茂密的綠蔭之下,兩位聰明的學者席地而坐,相互打著手勢,似在熱情地探討著什麼。左首是蒼頡,右邊是沮誦。相傳他倆就是中國古代文字畫的創造者。
  • 說文解字:桑
    這個「桑」字本為象形字。甲骨文上部為樹冠,下部有樹根,多像一棵樹!是小篆的形體,上部的樹枝形訛變為三個「又」,其本義並未變。是楷書的寫法。 《說文》:「桑,蠶所食葉木。」也就是指養蠶的桑樹,如《詩經 幽風 七月》:「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 漢字故事:「目不識丁」說「丁」字
    成語「目不識丁」,常用來諷刺一個人不識字或沒有文化,連最簡單的「丁」字也不認識。有這樣一則笑話,說是從前有個財主姓丁,他兒子十多歲了還什麼都不懂,請了好幾位先生,就是教不會他一個字。財主可急壞了,聲稱誰若能教會丁少爺一個字便賞銀十兩。一位老秀才聽說了,心想這孩子再笨,也不至於不知道自己的姓吧?便自告奮勇登門任教。於是,老秀才每天都教丁少爺認「丁」字。一晃9天過去了,財主提出要考一考。
  • 文字源流開篇(說文解字)
    但是作為象形文字的甲骨文的形態已經脫離了文字最初應有的模樣,文字已經有了很強的系統性,並且出現了很多簡化,這些都從側面說明了中國的文字其實在此之前已經經歷了從出現到成熟的過程,這一過程應該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而據記載和傳說,我們的文字最初出現在黃帝時期,由倉頡根據各種自然事物的形象造出了最初的文字。
  • 《說文解字》漢字教學形聲字「攻」字的結構與意義
    從「攻」字的平面二維空間結構來看,其是一個左右型結構的漢字。「攻」字的左邊是一個「工」字,在這裡充當「攻」字的聲旁,提示「攻」這個文字的讀音與「工」字的文字讀音相同或者相近。「攻」字的右邊是一外「攴」字,現在稱之為「反文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