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漢字的故事:漢字來歷的故事

2020-12-06 新東方網

有關漢字的故事:漢字來歷的故事

2012-11-26 16:54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 新東方網
  • 高考微信

  新東方網整理有關漢字的來歷、漢字的演變過程、漢字的歷史、漢字的故事、漢字的起源和演變等過程。漢字的故事中有我和漢字的故事、有趣的漢字故事、漢字歷史小故事、漢字來歷的故事等,和大家分享。

  在一叢茂密的綠蔭之下,兩位聰明的學者席地而坐,相互打著手勢,似在熱情地探討著什麼。左首是蒼頡,右邊是沮誦。相傳他倆就是中國古代文字畫的創造者。

  蒼頡,是黃帝的史官,也稱作史皇。據說他長有四隻眼睛,能夠洞察世間的纖毫,預知歷史發展的脈絡。他在童年時代就聰敏超群,喜歡在地上寫寫劃劃,但總感到遺憾,人間尚無文字啊!青年時代,他愛動腦筋,思考各種問題,尤其對人們使用的語言應如何記錄下來非常熱心,他總想有對人們使用的語言應如何記錄下來非常熱心,他總想有一天要造出文字來。他還善於窮究天地星辰的變化,考察山川水流多姿多變的形態構造,鳥獸植物的生長習性,這些,為他後來創造文字奠定了基礎。

  沮誦,也是黃帝的近臣,思想敏捷富有創造精神。長期以來與蒼頡朝夕切磋,研究治國方略,情投意合,結下了深厚友誼。

  這個時候,黃帝剛剛打敗蚩尤,開始建設昔日的破碎山河,他讓妻子嫘祖種桑養蠶,紡織各種漂亮的衣裳;讓伶倫截竹作笛,使民間能聽到音樂;還讓巫彭研究醫術,為百姓治病除疫。黃帝又召開了多國的首領會議,共同商討事情,很類似一種結盟會,後人就說這是「萬國盛會」。他想以文治武功統治神州,並號召子孫們為富饒的黃土大地奉獻一點力量。可在這一系列的活動和日益擴大的交流中,都靠的是結繩記事,結果造成極大的困難。

  面對神州大地的開發需求,蒼頡和沮誦決心製造急需的文字。他們進行了大量的調查,仔細研究了前人以繩記事的原理,思考了創造文字的所有條件。他們發現,如馬、車、魚。鳥的形狀,比較簡單直觀,就可按形造字;而世界上許多物質的不同造形,也都可以用一種形象的圖案來表示。當他們看見鳥留下的足跡後,又得到啟發,便照鳥足模擬了一個「爪」字。接著,他們又收集前人的一些記事符號,分門別類,修改剪裁,造出了記事類的最初文字胚胎;他們把動物和一些物體的形狀進行抽象概括,描繪成了象形文字;把河流江海的流勢和波濤的起伏,匯融成水流的文字;把天地之間,日月之變、四季交替的這些自然現象,也都變成了各種天文的形象;又把禽鳥虎豹蟲蛇的各種形態,造成有靜有動、奔騰豪放的形態文字;把表達人們思想活動的一些內容,用抽象的文字來表示,如把山字描寫得三山並立,把水字寫成了橫向流動的水紋。這樣,他們就使我國產生了古老的圖畫文字,使人們能夠用圖畫記載歷史、法律,下達詔書,頒布政令,統一國家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活動。

  據說,蒼頡的偉大創舉引起了天地鬼神的巨大震驚。天上突然下起粟米雨來,鬼也嚇得夜間啼哭。所以出現這樣的現象,是因為天怕人們拋棄農耕去追求用錐刀刻寫文字的小利,將來會鬧糧荒,就先降點備荒的糧米;而鬼向來作惡多端,怕有了文字會被彈劾,而遭受淪入地獄的熬煎之苦。因此,這蒼頡的發明就成了「驚天地、泣鬼神」的壯舉;同時,也標誌著人們走向了有文化的古典文明的時代。

  整個畫幅帷慢遮掩,紋飾精細,有著鮮明的裝飾效果。畫中的人物手勢傳神,衣紋滑動流暢;景物樹木枝葉繁茂,花蕊碩碩,很自然,也很有韻味。

(責任編輯:賈志超)

 

【山東初高中學生專屬】

山東高考近五年真題,高考複習資料,初中期末試卷,更多資料

掃碼即可獲取

6月13-7月5日

2020中高考主題活動陪伴考生備考、擇校

掃碼或微信打開連結長按關注二維碼

立即獲取


掃碼獲取2020年河南高考志願填報講座入場券

掃碼添加新東方廣州學校老師

發送「2020高考」

獲取更多資訊

成都學校二維碼展示

長沙學校二維碼展示

2020湖北高考解析直播

長按識別掃碼 進入直播群

交流高考心得,獲取更多內容

名稱名稱

300次下載

微信掃碼關注"新東方網"服務號

回復""立刻獲取!

版權及免責聲明

凡本網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含本網和新東方網) 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本網未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僅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轉載稿的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新東方",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見稿後在兩周內速來電與新東方網聯繫,電話:010-60908555。

相關焦點

  • 漢字的來歷:漢字妻的歷史故事
    漢字的來歷:漢字妻的歷史故事 2012-11-26 16:53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 漢字的故事:關於漢字的故事
    漢字的故事:關於漢字的故事 2012-11-26 16:52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 有趣的漢字故事:漢字的小故事
    有趣的漢字故事:漢字的小故事 2012-11-26 16:54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 聽外國人講漢字的故事(組圖)
    瑞典漢學家林西莉自師從漢學大師高本漢學習漢語以來,這個問題就一直帶著她一步步探索漢字背後的故事。而對於我們這些每天都在使用漢字的中國人,對於漢字背後的故事又知道多少呢?也許是因為天天使用,我們失去了對漢字之美的感受力,也遲鈍於考究其歷史文化淵源。今日由一位外國人引領我們審視一筆一畫的故事,感知祖先的生活經驗,不能不說有一種慚愧和感動。
  • 漢字的故事|漢字結構與演變草述(下)
    在上一個故事中,我們了解了漢字結構的六種條例(六書),分別是: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大家是否還有印象呢?沒有印象的小可愛,可以再回顧一下哦。這一期的故事,我們將繼續漢字之旅,了解漢字形體演變的三千多年歷史,了解它們成體系後,從一個個像畫一樣的甲骨文,演變到現在各類書寫的七個階段。現在一起來聽它們的故事吧。
  • 漢字的起源和演變:漢字的演變過程
    高考微信   新東方網整理有關漢字的來歷、漢字的演變過程、漢字的歷史、漢字的故事、漢字的起源和演變等過程。漢字的故事中有我和漢字的故事、有趣的漢字故事、漢字歷史小故事、漢字來歷的故事等,和大家分享。   漢字,是我們中華民族特有的一種文字,也是中華文明的象徵。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時時處處都能見到它的身影,可以說,只要有中國人的地方,就一定有漢字。可是,大家知道漢字是怎樣發展來的嗎?
  • 走出兩個誤區,講好漢字故事
    因此,有必要從學理上澄清有關漢字認知的這兩個怪論,在漢語國際傳播中樹立文字自信,講好漢字故事。江蘇南通崇川區唐閘鎮街道組織青少年體驗活字印刷,感受中國漢字之美。在日華人二代小朋友在課上讀中文漢字。新華社發 樹立漢字自信,講好漢字故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漢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誌,也是傳承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
  • 2020年春五年級語文第三單元,與漢字有關的習題,你知道了多少
    中國的漢字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自古以來,我國早就對文字有所研究,包括漢字的結構、漢字的來歷、古代漢字的演變等。在小學階段五年級部編版語文下冊第三單元也學習了與漢字有關的知識,這個單元主要讓學生經歷我國古代漢字的演變、發展和形成的過程,讓學生明白中國文字的精、深和廣的特點。學習本單元之後,就要完成相應的練習加以鞏固和提高所學知識。今天,胡老師給大家分享一套五年級語文第三單元測試題,供大家學習使用。
  • 漢字的故事:漢字結構與演變草述(上)
    漢字也是一樣,有其構成的規律,也隨著歷史的迭代,不斷演化成新的形式。在系統了解漢字之前,我們先一起了解漢字的結構與演變,了解那些關於漢字趣事。漢字結構「六書」是前人分析漢字結構所歸納出來的六種條例。綜合百家,現在名稱取自許慎《說文解字》,次序源於班固《漢書》,根據漢字起源於圖畫,象形、指事、會意與圖畫關係密切,所以圖畫在前;在象形(表意)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形聲(標音)在後;假借只在讀音上有聯繫,與字義無關,所以在最後。自然形成了大家公認的六書名稱次序: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其中前四為造字之法,後二為用字之法。
  • 《漢字真有趣》教學設計
    2.能夠認真閱讀教材提供的材料,從中受到啟發,搜集到更多體現漢字有趣的資料。3.感受漢字的有趣,了解漢字文化,並對漢字的規範使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4.通過活動,能夠很好地與他人進行合作學習,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重點 學習如何制訂活動計劃和搜集材料;感受漢字的有趣,了解漢字文化,並對漢字的規範使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 漢字為何能令外國人痴迷?與英語相比漢字有什麼魔力?
    學習中文的外國人雖然少,但痴迷漢字的外國人可不少。有一個理察.希爾斯的美國人痴迷漢字20年,創建了字源網,專門研究漢字的起源和發展,其對漢字的痴迷令人動容。世界上有很多熱愛漢字的外國人,他們通過自學掌握了不少漢字,每天在網上討論漢字的構造和寓意,樂此不疲。還有很多外國人把漢字刺在身上,認為漢字很神秘,像神秘學中的符號。
  • 外國人眼中的漢字長什麼樣?另類視角看漢字
    大部分留學生都表示:【漢字很複雜難寫】來自波赫的威力表示:「漢字超難寫」;來自匈牙利的李可認為:「漢字像『憤怒的貓抓』,感覺漢字很複雜,字字不能區別」;而越南的段維孟覺得:「漢字看起來像ロロ漢字「家」有人說:「一個漢字就是一個故事。
  • 每一個漢字都是鮮活的有機體
    《中華書法小故事》由著名書法家、書法博士安軒編寫,集漢字知識和書法知識於一身,把漢字的誕生、成長變化,以及五體書法是怎麼變來的,每一種書體的代表人物、代表作以及特點等,都用小故事的形式,生動有趣、通俗易懂地娓娓道來。
  • 「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漢字簡化是大勢,簡化漢字只能減不能增
    1954年的時候,早年就對白話文十分有研究的周有光被邀請進入了文字改革委員會中,他開始專心研究起漢語拼音以及漢字簡化的工作。並且揚言:漢字簡化是大勢所趨,簡化漢字只能減不能增!而當時漢字的簡化工作事實上在當時就引起了很大的爭議,直到現在還有人常常計較,什麼「親不見,愛無心,産不生,導失道」還常常出現在一部分人的口中。
  • 聚焦教學|這些有關漢字教學的秘笈請收好!
    艾如娜認為,對外國學生來說,漢字之難主要在於書寫。「學生們母語書寫的習慣與漢字不同,所以要克服他們對漢字書寫的心理障礙是關鍵。」 「非洲學生樂感很強,結合學生們的興趣,我在教授漢字的時候,加入了音樂元素,讓學生在歌詞中學習漢字。」馮思雨說。 此外,她還使用了漢字+書法、漢字+五子棋等方式豐富教學,讓學生通過藝術和遊戲感知漢字、理解漢字。 而對於美國的小學生,國際中文教師吳文嫻和趙晉在教授漢字時採用了另一種教學方法。
  • 大開眼界,原來「蛇」的漢字故事這麼有趣
    「蛇」的古體寫作「它」,現代」「它」與「蛇」已經是完全不同的兩個字,兩種不同意思了。《搜神記》也記載了隋侯救蛇,蛇報之以雙珠的神異故事。「蛇」與醫學的關係也很密切,且不說蛇毒可藥用,《異苑》記載,有一農夫發現一蛇,含一草為自己敷傷,後來這草就成了一種有名藥材,現在中藥店出售「蛇含」就出自此故事。蛇蛻也可入藥,蛇蛻又名龍子衣,一名蛇符。蛇在文學作品中屢見。如荀子《勸學》中寫「螣蛇無足而飛」。這種蛇能與雲霧而遊,也堪稱神蛇、靈蛇。帶「蛇」字的成語很多。
  • 《日本的漢字》:日語中的漢字,也是日本文化一部分
    漢字被用於記錄日語,在日本人的手中,逐漸發展出不同於中文漢字的特點。有些漢字按照古漢語發音,有些按照日語發音;有些字寫法與漢語相同,意義卻不同;日本人為了方便書寫、表義,甚至創造出新的漢字,稱為「國字」。日本漢字的源頭雖然在中國,但漢字漂洋過海千年後,從模仿到取捨再到創造,本土與舶來之間互相碰撞,不斷拓展著文字的體系。
  • 漢字故事:知否?知否?我姓「木昜楊」
    《四郎探母》講的是北宋楊家將的故事,四郎楊延輝在金沙灘一戰被俘後隱姓埋名,「將楊字拆木易匹配良緣」(京劇《四郎探母》唱詞),遼國蕭太后以鐵鏡公主招他為婿,稱為「木易駙馬」。  無獨有偶,在金庸的《射鵰英雄傳》第九回,楊康的父親楊鐵心,在金兵劫虜後大難不死,遂隱姓埋名,化名為「穆易」。文中稱:「他不敢再用楊鐵心之名,把『楊』字拆開,改『木』為『穆』,變名穆易。」
  • 拆字對:漢字的獨特結構與文化韻味
    中國的對聯文化由來已久,既有著文化深厚的積累,又有著漢字獨特的趣味,使得無數文人墨客玩味其中。而對聯的種類多種多樣,無情對、數字對、回文對、疊字對、集句對、拆字對,等等,都是對聯,都有著漢字所包含的文學性、藝術性與趣味性。拆字對,就是其中一種玩味漢字結構的對聯。
  • 70歲美國「漢字叔叔」潛心研究30年 打造漢字字源資料庫
    將漢字數位化是他最想做的事1950年,理察·西爾斯出生於美國西部的俄勒岡州,擁有物理學學士和計算機碩士學位,後來對東方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22歲隻身來到了中國臺灣希望學習漢語。和詞彙、語法比起來,漢字筆畫繁多且複雜多變,死記硬背只會令人痛苦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