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字對:漢字的獨特結構與文化韻味

2021-01-11 詩詞茶座

中國的對聯文化由來已久,既有著文化深厚的積累,又有著漢字獨特的趣味,使得無數文人墨客玩味其中。而對聯的種類多種多樣,無情對、數字對、回文對、疊字對、集句對、拆字對,等等,都是對聯,都有著漢字所包含的文學性、藝術性與趣味性。

拆字對,就是其中一種玩味漢字結構的對聯。它將一個字拆成幾個字,或者是將幾個字拼成一個字,而上下聯同時又語句通順,對仗工整,符合對聯的基本要求。這種「文字遊戲」在文人墨客之間極為受寵,並且流傳下了諸多經典的拆字對聯,並衍生出與之相關的逸聞趣事。

「鴻是江邊鳥,蠶為天下蟲。」據傳,南朝江淹少年時才思敏捷,有一次,江淹與友人漫步江邊,遇到了一位養蠶人,有一人便即興出對聯說:「蠶為天下蟲。」將「蠶」字拆分為「天」和「蟲」,用「下」銜接兩字並點明位置,別出心裁。而江淹見一群鴻雁飛落江邊,靈感頓起,馬上對曰:「鴻是江邊鳥。」將「鴻」字拆分為「江」和「鳥」,用「邊」字既表明「鳥」字所在,又符合當時情境。眾人為之嘆服。

「四口圍犬終成器,口多犬少;二人抬木邁步來,人短木長。」眾所周知,蘇軾與佛印為好友,兩人留下了許多交往趣事,並廣為流傳。其中就有這麼一則和拆字對聯有關的故事。相傳有一次,蘇軾去找佛印,看到他正在與三個木匠圍坐在一起,討論為寺廟設計雕刻木製小狗。蘇軾隨口吟道:「四口圍犬終成器,口多犬少。」四口人圍著一隻犬,就是個「器」字。而四口對一犬,正好是口多犬少。而佛印呢,也是位妙人,正巧有兩人抬著木頭從眼前經過,張口就說:「二人抬木邁步來,人短木長。」來的繁體寫作來,可以分解為兩個「人」和一個「木」,「人」字在「木」字中間,恰似兩個人抬著一橫木,而就其中的字體大小而言,也正好是人短木長。這樣一來就與蘇軾的上聯完美對上,連蘇軾都不禁撫掌大讚。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著名的拆字對,如「閒種門中木,思耕心上田」,「一明分日月,五嶽各丘山」等等。另外,更有上下聯各含有兩個或兩個以上拆字的,如「此木為柴山山出,因火成煙夕夕多」,「八刀分米粉,千裡重金鍾」,「凍雨灑窗,東兩點,西三點;切瓜分客,橫七刀,豎八刀」等等。

這樣的拆字對,與漢字的結構密不可分。從字形上來看,漢字可以分為獨體字和合體字。獨體字如天、田、日、月,是直接由筆畫構成的單個漢字,合體字如明、苗、謝、樹,是有兩個或兩個以上部件組成,一個漢字可以按其字形分解成幾個漢字,如明可分解為日、月,樹可分解為木、又、寸。

漢字這種獨特的特點,賦予了拆字對獨特的語言文化趣味,拆字對正是在漢字可拆解的基礎上,加入字詞使之連結成為一個通順的句子。而其中又暗含著被拆解的字,文學性和趣味性共舉,知識性與藝術性並重,為對聯文化增添了一抹華彩。

相關焦點

  • 教你不會讀的漢字怎麼在電腦中打出來,巧用拆字拼音法來解決
    前段時間,一首《生僻字》歌曲紅遍網絡,讓我們認識到中國漢字文化,其中就有很多我們不認識的漢字,那麼我們不認識怎麼辦呢,除了利用最原始的方法,漢字字典查詢,現在都是網際網路時代了,如何利用電腦查詢呢,這篇文章就是介紹如何解決不會讀的漢字怎麼在電腦中打出來的問題。
  • 中國的漢字,美且韻味豐富,足以震撼全世界!
    但是,在我看來,最能代表中國的,是漢字,在我看來,漢字是東方的藝術之巔,是祖國的靈魂!漢字,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是歷史的載體,是前人智慧的結晶,在我看來,它是有著鮮活生命力的。大家都知道,中國的漢字是形體字,是從古代的結繩記事開始,慢慢的演化成在木片或竹片上刻記號,再到八卦。
  • 燈謎文化源頭或為人類遠古的神話
    由於神話有故事、敘事式的言說,也有歌謠、說唱式的詩說,所以,其中的問與答的形式和尋問、拷問、追問,都孕育著我們今天的謎語這種文化形式的各種要素。在神話思維的追問下,遠古的先人們一點點地積累起關於世界的解答(知識) ,這些解答構成和支撐起原始社會的信仰、知識、意識、精神的文化結構,也成為後來人類和社會的思維與意識的深度模式和底層文化。
  • 與中國文學相比,日本文化的獨特特徵
    日本文字由漢字和假名兩套符號系統組成,假名一部分借自漢字草書,一部分借自楷書的偏旁。也就是說,日本文學的源頭是在中國文化的影響下誕生的。大和、平安兩代屬於日本文學的初創期,貴族是文學創作的主體,風格是由渾厚質樸漸趨細膩哀婉,整體上更多受我國六朝文論的影響,呈現出陰柔、女性的氣質。
  • 房子拆遷時,為什麼一定要在拆字加個紅色圓圈,有什麼含義嗎
    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城市的改革,現在在很多的城市都可以看到擴建拆遷的通知,人們走在一些具有年代感一點的就街,街道兩旁的房屋都是上了年紀的,很多都已經沒有人居住了,走在路上經常能看到房子上寫著一個一個紅色拆字首先是為了防止別人塗改,要是單獨只是一個拆字的話
  • 2020年春五年級語文第三單元,與漢字有關的習題,你知道了多少
    試題分享一這份試題比較新穎獨特,考查的題型均與「漢字」有關,題型多樣。第一大題考查學生對圖形和漢字演變過程的理解,設計合理,非常有韻味,這道題的設計結合了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圖文結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欲望,從這些圖可以很快判斷出要填的字分別是:馬、車、北和並。
  • 寫漢字,要掌握結構規律,為什麼是一個中心、三大規律和四項原則
    寫漢字,要掌握結構規律,為什麼是一個中心、三大規律和四項原則文/@成長新視點漢字,是世界文明中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具有獨特的東方文化魅力。近年來,漢文化在世界得到了廣泛傳播,漢語被列為聯合國六大語言之一。這從不同程度上,證明中華文明的影響力、傳播力和凝聚力。很多喜歡中國文化的人,在學習書法過程中,功夫下得不少,就是字寫得不漂亮、不順眼,進步不快。究其原因,關鍵是沒有把漢字的結構安排好、組織好。
  • 《日本的漢字》:日語中的漢字,也是日本文化一部分
    5月19日下午,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劉曉峰、北京大學日語系副教授孫建軍在京舉辦講座,講解漢字在日本的發展歷程,探尋中日文化的異同。活動現場從漢字看日本文字是窺探不同文化體系的線索。而日本仍在本民族文字體系中保留著漢字。在相當長的一段歷史時期裡,東亞漢字圈的中國、朝鮮、日本、越南等共享著漢字書寫系統。而現在仍在國家層面上使用漢字的,只剩下中國和日本。「從4世紀漢字傳入日本到今天,漢字在日本列島使用了1700多年。但我們需要認識到,漢字在日本已經發生了許多變化,生長出許多新的內容,它已經就是日本人自己文化傳統的一部分。
  • 《漢字知識》:簡體字當道,是漢字文化在倒退嗎?
    追根溯源,繁體字和簡體字本就不是非此即彼的關係,它們是相融並傳承的共同體,就文化厚度、歷史價值和意義深度而言,它們一樣重要。《漢字知識》還提到了假借字、古今字、異體字、簡體字和同源字等等的產生和作用,它們不僅豐富了漢字庫,更豐富了人類文化和加強了漢字的功能。郭先生表示,「如果只有象形字,漢字是不可能記錄成句的,只有發展到表意階段,漢字才可能形成初步的文字體系,才有可能記錄成句的漢語,或勉強記錄成段的文辭。」
  • 為何日本很多字和漢字很像,難道是漢字演變的?網友:肯定是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很多中國人為了提高生活質量選擇去很多地方去旅行,在國內旅遊很方便,我們走到那也不會迷路,也不會因為文化或者文字不同對我們的旅遊生活產生什麼影響,可是近年來許多遊客選擇去國外旅遊,他們不懂什麼外國語言,也不懂當地的文化,但是他們還是很樂意去,他們就不會感覺不方便嗎
  • 漢字的故事|漢字結構與演變草述(下)
    在上一個故事中,我們了解了漢字結構的六種條例(六書),分別是: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大家是否還有印象呢?沒有印象的小可愛,可以再回顧一下哦。這一期的故事,我們將繼續漢字之旅,了解漢字形體演變的三千多年歷史,了解它們成體系後,從一個個像畫一樣的甲骨文,演變到現在各類書寫的七個階段。現在一起來聽它們的故事吧。
  • 漢字的故事:漢字結構與演變草述(上)
    漢字也是一樣,有其構成的規律,也隨著歷史的迭代,不斷演化成新的形式。在系統了解漢字之前,我們先一起了解漢字的結構與演變,了解那些關於漢字趣事。漢字結構「六書」是前人分析漢字結構所歸納出來的六種條例。綜合百家,現在名稱取自許慎《說文解字》,次序源於班固《漢書》,根據漢字起源於圖畫,象形、指事、會意與圖畫關係密切,所以圖畫在前;在象形(表意)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形聲(標音)在後;假借只在讀音上有聯繫,與字義無關,所以在最後。自然形成了大家公認的六書名稱次序: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其中前四為造字之法,後二為用字之法。
  • 漢字與漢字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漯河召開
    7月7日,以弘揚和傳播漢字文化為主旨的漢字與漢字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漯河市開幕,來自美、英、法、韓等10多個國家的120餘名專家學者聚集一堂,交流漢字研究成果,共商漢字教學問題。漢字作為世界上唯一使用至今的表意文字,在全球範圍內具有獨特的影響力。
  • 專家提議廢除漢字改用字母,他寫2篇奇文諷刺,全文讀音一樣
    漢字是中國文化之根;漢字是國家統一之本;漢字是國人立命之神。——蕭啟宏 香港語文協會名譽會長安子介曾表示漢字是中國的第五大發明。漢字的重要意義不需要反覆贅述,這凝聚了古人智慧的瑰寶如今還在流傳使用著,足以見得世人對它的肯定。
  • 有關漢字的故事:漢字來歷的故事
    有關漢字的故事:漢字來歷的故事 2012-11-26 16:54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 初冬漫步樓觀,品味福地獨特韻味!
    好好享受你想要的冬色    冬韻—水天一色  藍藍的天  綠綠的水  趙公明文化景區可以說是一步一景  微風乍起  葉落紛飛  厚厚的鋪滿地面  滿滿的都是初冬的韻味  或走、或跑  你都是畫裡的那個行人
  • 《漢字中國》首發 詮釋本土哲學思想與文化基因
    原標題:《漢字中國》首發 詮釋本土哲學思想與文化基因圖為《漢字中國》叢書第一輯。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供圖「以傳統漢字為標誌的觀念是中國哲學與文化的『結晶體』,漢字博大精深,每一個漢字都蘊含著中國歷史生命與文化生命的獨創性價值。」《漢字中國》主編、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教授曾振宇22日在《漢字中國》叢書第一輯首發式暨學術研討會上表示。
  • 走出兩個誤區,講好漢字故事
    王俊榮攝/光明圖片誤區之一:「漢字繁難論」 所謂漢字繁難論,大意是說漢字筆畫繁多,結構複雜,不像拼音文字那樣與讀音有直接聯繫,既繁且難,所以難記、難認、難寫、難學。漢字維繫著中國各民族的融合與團結、國家的統一與穩定,是中華文明最深層的基因,有助於形成中華民族的巨大向心力和中華文化的持久影響力。漢字形體構造客觀記錄和保存著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和中華民族智慧及認知方式,這是中華文化生生不息的源泉所在。
  • 宋旦漢字藝術美國巡展,讓美國人讀懂中華文化
    「儘管一些美國人不懂中文,但是藝術無國界,他們讀懂了漢字藝術裡蘊含的中華文化和東方智慧。」宋旦告訴記者,在美國巡展期間,宋旦漢字藝術及文創作品被美國國會山莊、紐約3H基金會、Bellevue市博物館、GTM公司等眾多機構和個人收藏。2000冊《宋旦漢字藝術》被美國30多家學校圖書館及美國公立圖書館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