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漢字故事:漢字的小故事

2020-12-06 新東方網

有趣的漢字故事:漢字的小故事

2012-11-26 16:54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 新東方網
  • 高考微信

  新東方網整理有關漢字的來歷、漢字的演變過程、漢字的歷史、漢字的故事、漢字的起源和演變等過程。漢字的故事中有我和漢字的故事、有趣的漢字故事、漢字歷史小故事、漢字來歷的故事等,和大家分享。

  從前,有位姓張的私塾先生,聰明絕頂。有一次,有個財主為兒子請老師,寫了張布告:「本宅欲請一位教書先生,但夥食簡單,酬金微薄。」許多先生看了看,搖搖頭走了,他們知道這家財主是本地出了名的吝嗇鬼。哪知這位張先生持了布告,卻笑著點點,應聘雲了。大夥都說先生「鬼迷心竅」。張先生只說了句:「等著瞧吧!」便來到財主家。

  財主見「上鉤」暗自慶幸。在談到待遇時,他擔心先生變卦,便要求行生立下文約,親手畫押。

  先生毫不猶豫地立下字據,寫道:

  「無米麵亦可無雞鴨亦可無魚肉亦可無銀錢亦可。」

  財主看後滿心歡喜,認為佔了大便宜,於是就和先生各自在字據上按了指印,笑眯眯地離開了。

  十幾天過去了,先生的飯桌上,頓頓只有雜糧、小菜。先生實在難以下咽,便叫來財主。財主意識到先生要說什麼,笑著說:「你看,這協議書上有您的手印!」先生假裝吃驚,嚴肅地說:「哦,給我看看。」財主遞過文約,先生說:「你聽好了——『無米,面亦可;無雞,鴨亦可;無魚,肉亦可』。」財主聽得目瞪口呆,睜大眼睛看清上面的第一字。的確,一字未改呀!財主扳起面孔,但又無可奈何,只好自認倒黴。飯桌上加了幾道葷菜,仍然暗自慶幸,吃飯雖講究些,不用付學費也不錯。

  不料到了年底,先生找財主算帳,要求付學費。財主哪裡肯給,二人爭執不下,便帶上字據,一同到縣衙評理。縣官問明了情由,讓先生拿出字據念了一遍,聽完最後一句,縣官驚木拍案,向財主大喝:「你這刁民,字據立得清清楚楚你怎敢賴先生的學費!」責令財主當面付給先生學費。

  「氽」、「汆」和「糴」「氽」、「汆」和「糴」

  「氽」、「汆」和「糴」字形十分相近,又不常用,所以極容易混淆。其中的「氽」和「汆」簡直像雙胞胎那樣難以分辨。不過,如果懂得它們都是會意字,認真分析一下它們的「成字原理」,也就不難辨清了。

  「氽」字念 tǔn ,上面是「人」下面是「水」,合起來是人浮在水上。「人浮在水上」是漂浮的一種情況,所以「氽」的本義是「漂浮」,如木板在水上「氽」、「屍體氽上來了」。又引申為「用油炸」(因為油炸食品時大多食物都浮在油麵上),如「氽油條'、「氽蝦片」、「油氽饅頭」、「油氽花生米」。

  「汆」字念 cuān ,上面是「入」,下面是「水」,合起來表示「(把東西)放入(沸)水中」。「汆」字的常用義是一種「烹調方法,把食物放到沸水裡稍微一煮,」如「汆湯」、「汆丸子」「汆黃瓜片」。

  「糴」念 dí ,,上面是「入」,下面是「米」,合起來就是買進米。「米」可借代糧食,所以「糴」泛指「買進(糧食)」,如「糴米」、「糴麥子」。跟「糴」相對的「糶」 tiào ,則是「賣出(糧食)」。

  最後,讓我們把上面的辨析編成口訣,以便記憶:人( rén )浮水上讀作 tǔn ,入( rù )水煮炸念作 cuān ,出米為 tiào 入( rù )米( dí ),拆字會意不難判。

(責任編輯:賈志超)

 

【山東初高中學生專屬】

山東高考近五年真題,高考複習資料,初中期末試卷,更多資料

掃碼即可獲取

6月13-7月5日

2020中高考主題活動陪伴考生備考、擇校

掃碼或微信打開連結長按關注二維碼

立即獲取


掃碼獲取2020年河南高考志願填報講座入場券

掃碼添加新東方廣州學校老師

發送「2020高考」

獲取更多資訊

成都學校二維碼展示

長沙學校二維碼展示

2020湖北高考解析直播

長按識別掃碼 進入直播群

交流高考心得,獲取更多內容

名稱名稱

300次下載

微信掃碼關注"新東方網"服務號

回復""立刻獲取!

版權及免責聲明

凡本網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含本網和新東方網) 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本網未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僅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轉載稿的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新東方",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見稿後在兩周內速來電與新東方網聯繫,電話:010-60908555。

相關焦點

  • 漢字的故事:關於漢字的故事
    漢字的故事:關於漢字的故事 2012-11-26 16:52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 有關漢字的故事:漢字來歷的故事
    有關漢字的故事:漢字來歷的故事 2012-11-26 16:54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 漢字的來歷:漢字妻的歷史故事
    漢字的來歷:漢字妻的歷史故事 2012-11-26 16:53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 漢字的故事|漢字結構與演變草述(下)
    在上一個故事中,我們了解了漢字結構的六種條例(六書),分別是: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大家是否還有印象呢?沒有印象的小可愛,可以再回顧一下哦。這一期的故事,我們將繼續漢字之旅,了解漢字形體演變的三千多年歷史,了解它們成體系後,從一個個像畫一樣的甲骨文,演變到現在各類書寫的七個階段。現在一起來聽它們的故事吧。
  • 聽外國人講漢字的故事(組圖)
    瑞典漢學家林西莉自師從漢學大師高本漢學習漢語以來,這個問題就一直帶著她一步步探索漢字背後的故事。而對於我們這些每天都在使用漢字的中國人,對於漢字背後的故事又知道多少呢?也許是因為天天使用,我們失去了對漢字之美的感受力,也遲鈍於考究其歷史文化淵源。今日由一位外國人引領我們審視一筆一畫的故事,感知祖先的生活經驗,不能不說有一種慚愧和感動。
  • 《漢字真有趣》教學設計
    2.能夠認真閱讀教材提供的材料,從中受到啟發,搜集到更多體現漢字有趣的資料。3.感受漢字的有趣,了解漢字文化,並對漢字的規範使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4.通過活動,能夠很好地與他人進行合作學習,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重點 學習如何制訂活動計劃和搜集材料;感受漢字的有趣,了解漢字文化,並對漢字的規範使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 走出兩個誤區,講好漢字故事
    因此,有必要從學理上澄清有關漢字認知的這兩個怪論,在漢語國際傳播中樹立文字自信,講好漢字故事。江蘇南通崇川區唐閘鎮街道組織青少年體驗活字印刷,感受中國漢字之美。在日華人二代小朋友在課上讀中文漢字。新華社發 樹立漢字自信,講好漢字故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漢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誌,也是傳承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
  • 漢字的起源和演變:漢字的演變過程
    、漢字的歷史、漢字的故事、漢字的起源和演變等過程。漢字的故事中有我和漢字的故事、有趣的漢字故事、漢字歷史小故事、漢字來歷的故事等,和大家分享。   漢字,是我們中華民族特有的一種文字,也是中華文明的象徵。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時時處處都能見到它的身影,可以說,只要有中國人的地方,就一定有漢字。可是,大家知道漢字是怎樣發展來的嗎?
  • 每一個漢字都是鮮活的有機體
    《中華書法小故事》由著名書法家、書法博士安軒編寫,集漢字知識和書法知識於一身,把漢字的誕生、成長變化,以及五體書法是怎麼變來的,每一種書體的代表人物、代表作以及特點等,都用小故事的形式,生動有趣、通俗易懂地娓娓道來。
  • 漢字為何能令外國人痴迷?與英語相比漢字有什麼魔力?
    可見,漢字比英文要有趣的多!漢字到底有何魅力能讓外國人痴迷?而英語等表音文字為何沒有痴迷者?漢字不僅是工具,英語僅僅是工具!所以外國人學習漢字的時候很像是在做猜謎遊戲,很好玩,很有趣!更有趣的是漢字還可以根據畫面理解,賦予新的意思。比如「囧」這個漢字,原意為光明,前幾年有人發現這個字很像一個人的面部表情,耷拉的眉毛,張開的大嘴巴,活脫脫是一個尷尬之人的面部特寫,於是「囧」被賦予了「鬱悶、悲傷、無奈、尷尬、困窘」的新意義。
  • 漢字的故事:漢字結構與演變草述(上)
    漢字也是一樣,有其構成的規律,也隨著歷史的迭代,不斷演化成新的形式。在系統了解漢字之前,我們先一起了解漢字的結構與演變,了解那些關於漢字趣事。漢字結構「六書」是前人分析漢字結構所歸納出來的六種條例。綜合百家,現在名稱取自許慎《說文解字》,次序源於班固《漢書》,根據漢字起源於圖畫,象形、指事、會意與圖畫關係密切,所以圖畫在前;在象形(表意)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形聲(標音)在後;假借只在讀音上有聯繫,與字義無關,所以在最後。自然形成了大家公認的六書名稱次序: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其中前四為造字之法,後二為用字之法。
  • 大開眼界,原來「蛇」的漢字故事這麼有趣
    「蛇」的古體寫作「它」,現代」「它」與「蛇」已經是完全不同的兩個字,兩種不同意思了。《搜神記》也記載了隋侯救蛇,蛇報之以雙珠的神異故事。「蛇」與醫學的關係也很密切,且不說蛇毒可藥用,《異苑》記載,有一農夫發現一蛇,含一草為自己敷傷,後來這草就成了一種有名藥材,現在中藥店出售「蛇含」就出自此故事。蛇蛻也可入藥,蛇蛻又名龍子衣,一名蛇符。蛇在文學作品中屢見。如荀子《勸學》中寫「螣蛇無足而飛」。這種蛇能與雲霧而遊,也堪稱神蛇、靈蛇。帶「蛇」字的成語很多。
  • 「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漢字簡化是大勢,簡化漢字只能減不能增
    1954年的時候,早年就對白話文十分有研究的周有光被邀請進入了文字改革委員會中,他開始專心研究起漢語拼音以及漢字簡化的工作。並且揚言:漢字簡化是大勢所趨,簡化漢字只能減不能增!而當時漢字的簡化工作事實上在當時就引起了很大的爭議,直到現在還有人常常計較,什麼「親不見,愛無心,産不生,導失道」還常常出現在一部分人的口中。
  • 有趣的漢字之書畫同源和漢字符號記錄
    有趣的漢字,書畫同源和符號記錄。漢字是怎麼來的?傳說很多。最流行是倉頡造字的傳說。說的是古代有個非常聰明的人,名叫倉頡,他有四隻眼睛,看東西非常清楚。他抬頭看見天上的月亮有時圓有時彎,低頭看見地上鳥獸的腳印各式各樣,從中得到啟發,創造了漢字。這個行動驚動了天地鬼神。
  • 全球青年跨界感受「漢字之美」
    為了讓學生對漢字有所了解,遲迅給學生上了一節漢字課。「因為是設計比賽,不要求發音,我就把講解的重點放在漢字的內涵和意義上。」他通過各種有趣的小故事給學生講解漢字的組成和含義:以「家」字為例,遲迅首先向學生講解其結構——「宀」是屋頂,「豕」是「豬」;再如「宙」字,遲迅也用有趣的例子來解釋其字義。
  • 這部風靡30年的漢字動畫|短短10分鐘,讓孩子明白漢字的含義
    一部1984年的動畫,做到了寓教於樂,用了短短的10分鐘,讓孩子看了並明白了漢字的含義。 咱們今天,就一起來聊一聊這部只有10分鐘的動畫。這部動畫,叫做《三十六個字》,是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於1984年推出, 它用一位父親教兒子識字的視角,用一個個象形文字,串聯成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進而理解和學習文字。 這部片子,在一些小學裡,老師培訓會觀看,也會在小一新生開學時,放給新入學的孩子們看。
  • 外國人眼中的漢字長什麼樣?另類視角看漢字
    大部分留學生都表示:【漢字很複雜難寫】來自波赫的威力表示:「漢字超難寫」;來自匈牙利的李可認為:「漢字像『憤怒的貓抓』,感覺漢字很複雜,字字不能區別」;而越南的段維孟覺得:「漢字看起來像ロロ漢字「家」有人說:「一個漢字就是一個故事。
  • 每一個漢字都有一個故事,說文解字,原來這麼有趣
    每一個漢字都是逐漸演變而來,都有著它獨特的含義。今天說說來、麓、廉、法這幾個漢字。1.來。字義說明:來去的動作詞,古時視為麥類之一;許慎解釋,來是周代先人所接受的瑞麥,一莖兩穗,像芒刺之形。與來有關的字,有萊、徠、淶等字。
  • 《日本的漢字》:日語中的漢字,也是日本文化一部分
    而日本仍在本民族文字體系中保留著漢字。在相當長的一段歷史時期裡,東亞漢字圈的中國、朝鮮、日本、越南等共享著漢字書寫系統。而現在仍在國家層面上使用漢字的,只剩下中國和日本。「從4世紀漢字傳入日本到今天,漢字在日本列島使用了1700多年。但我們需要認識到,漢字在日本已經發生了許多變化,生長出許多新的內容,它已經就是日本人自己文化傳統的一部分。
  • 單子論與漢字:萊布尼茨與中國
    萊布尼茨認為中國的文化和歐洲可以取長補短,中國文明在倫理學、政治學方面非常擅長,而歐洲文化則長於數學、思辨科學方面,有趣的是,很多中國人認為的缺點,在萊布尼茨那裡恰恰是優點。萊布尼茨對中國文化頗有好感,並不是很多營銷號寫的「無腦吹」,而是源於他的哲學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