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設計作品「宴」字電飯煲 遲迅供圖
「繁星浩宇」燈與設計者瑞利 遲迅供圖
遲迅與學生在討論設計 遲迅供圖
日前,以「家和萬事興」為主題的第二屆「漢字之美」全球青年設計大賽在京落幕。作為北京國際設計周的重要組成部分,「漢字之美」的優秀作品展吸引了不少公眾。
漢字之美無窮
「宴」字電飯煲、「害」字老鼠夾、「繁星浩宇」燈、「安定生活」情侶項鍊……這些「漢字」設計作品,全部出自美國南加州拉古納藝術與設計學院視覺傳達專業的學生之手。
據美國南加州拉古納藝術與設計學院副教授遲迅介紹,作為比賽指導教師,他共有30多名學生參加本屆「漢字之美」的比賽。「在異國他鄉看到關於中國的信息就有一種親切感。」在美國任教11年的遲迅看到「漢字之美」的比賽信息之後,就號召學生參加比賽。
「寰」字App的設計者威廉說:「從漢字的構造和含義來說,理解起來並不容易。好在遲老師給我們解釋得很詳細。」
為了讓學生對漢字有所了解,遲迅給學生上了一節漢字課。「因為是設計比賽,不要求發音,我就把講解的重點放在漢字的內涵和意義上。」他通過各種有趣的小故事給學生講解漢字的組成和含義:以「家」字為例,遲迅首先向學生講解其結構——「宀」是屋頂,「豕」是「豬」;再如「宙」字,遲迅也用有趣的例子來解釋其字義。
通過遲迅的講解,美國學生對於漢字的認識與理解逐漸豐富,並將這種理解融入設計中。「宴」字電飯煲的設計者艾倫將「宴」字的「宀」設計成帶把手的蓋子,蓋子下是用以放置食物的分層盒子;「繁星浩宇」燈的設計者瑞利以浩瀚星空中的星座為基點連線,連接出漢字「宙」,黑色的背景與微弱的燈光營造出悠遠浩瀚、若有若無的神秘感。
正如「漢字之美」全球青年設計大賽視覺傳達類召集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博士生導師陳楠所說,「隨著中國的發展,漢字元素成為越來越多設計師的選擇,漢字裡面的美和智慧是無窮的。」
他視角看漢字
「對於外國人來講,準確理解漢字很難,但相較於中國人我們有不同的視角。我很喜歡漢字的奇妙構思,並將其融進了設計中。」瑞利說,「而且我發現,好的設計是沒有國界的。」
來自日本福岡國際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的院長海村惟一就很欣賞「宴」字電飯煲的設計,「如果將來設計可以轉化成實物進入市場,我一定要買」。「這個設計在日本非常實用,可以盛放不同的食物,還可以保溫。」海村惟一說。
威廉的作品「寰」字App受到了「漢字之美」全球青年設計大賽總召集人、首都文化創新與文化傳播工程研究院院長於丹的肯定,認為其體現了「未來價值取向」,「不僅扣題,而且既實用又有溫情」。
看到學生的作品受到評委認可,作為指導教師的遲迅說:「看到學生們在比賽中獲獎,作為老師很驕傲。」確實,在本屆比賽中,遲迅的學生提交的30多件作品中,有14件作品進入決賽並會進行全球巡展,遲迅也獲得了「最佳指導教師」獎。
雖然比賽收穫頗豐,但遲迅坦言「還是有些小遺憾」。「我自己很喜歡的『和我一起學漢字』增強現實作品,用手機掃一下就會出現漢字的圖畫和解釋。如果時間再充足一些,會做得更好。」遲迅的期望是這些設計將來能真正走進人們的生活。
感受漢字魅力
「此次大賽不僅讓學生得到了實踐與鍛鍊,也讓更多的學生了解了中華文化,讓世界感受了『漢字之美』。」遲迅說。
參賽的美國學生表示,通過比賽,他們對於漢字有了一定的認識。「如果有機會,我會學習中國文化、漢字,也很想了解中國的建築。」艾倫說。
在遲迅看來,創意要有基礎,要有『根』。「對我來講中華文化就是藝術創作的『根』。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和哲學,對於藝術創作很有裨益。」據遲迅介紹,他還開發了一些受東方思想所啟發的課堂項目,如視覺對聯、陰陽正負空間轉換等,「希望學生能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
「漢字裡面蘊藏著中國人獨特的觀念,從漢字的發展可以看到文化心靈的成長。」於丹認為,「作為觀念承載的漢字,不僅可以活化入日常之用,使我們感受漢字實用價值的同時心生歡喜;漢字也可以打破國界,激發起我們共同的價值默契;同時,漢字也是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載體。」
於丹表示,「漢字之美」2018全球青年設計大賽優秀作品全球巡展會把中國的「漢字之美」帶到全球的各個角落,讓世界感受漢字的魅力,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