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大學周孟萱:相遇本身就是奇蹟 分離只是未完待續

2020-12-05 手機鳳凰網

2019年1月20日至1月27日,由臺灣中時媒體集團、北京師範大學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中國文化院、鳳凰網、佛光山文教基金會等單位,聯合主辦的第十期海峽兩岸大學生文化體驗營在臺灣地區舉行。

本期體驗營以「社區營造文化之旅」為主題,在金門開營,來自兩岸的30名大學生營員先在金門參訪了獅山炮陣地、金門文化園區、瓊林社區、碧山社區、燕南書院等地,體會到金門在閩南文化、戰地文化、僑鄉文化交融中產生的社區營造特色。在金門和平紀念園區,兩岸學子合力敲響「和平鍾」,鐘聲響徹金廈兩岸。

之後,體驗營一行飛抵臺灣本島,途徑臺北、新北、新竹、苗慄、彰化、南投、高雄等縣市,陸續參訪了北投社區、三峽鎮、蕭如松紀念園區、北埔社區、鹿港小鎮、彰濱工業區、桃米社區等島內具有代表性的社區營造案例。在桃米社區,營員們運用此行學習的經驗,以自己家鄉為例,就如何運用社區資源進行社區營造進行了提案展示。1月26日,體驗營在高雄佛光山舉行結業儀式。

來自臺灣大學的營員周孟萱記錄下了自己一路以來的感受和思考。

2019年1月20日

啟程

聽著地陪說著金門的故事,其實心中有點不舍,明明是這麼一個有文化歷史的鄉鎮,卻是現在年輕人急著往外遷移的地方。長期居住的人少,擁有金門戶籍的人卻那麼多,大部分都是為了這裡良好的福利而來,我想,該如何使金門的戰地文化被傳承下來,讓在地的年輕人願意留下來為家鄉貢獻一份心力,是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尤其金門又在交通樞紐的重要位置,肯定是未來能發光發熱的島嶼。

何其幸運,能在一個這麼有歷史氣息的地方,和夥伴們留下美好回憶。"

作者在燕南書院門前留影

2019年1月21日

認識

早上的開幕典禮、楊院長的講座,下午參觀了兩個社區和燕南書院,都讓我們更加認識金門的歷史,除了戰地文化,原來金門也是一個這麼有書香氣息的地方,光瓊琳社區就出了六個進士;站在燕南書院前的廣場,讀著朱熹的觀書有感,於制高點往下欣賞金門的遼闊風景,微風的吹拂,配上古色古香的建築,抬頭仰望,彷彿看到了宋朝的天空。

今天和夥伴們聊天,少了第一天的羞澀和緊張,多了一份熟悉和親近感,也多認識了許多人的生活小事,明天我們將飛向臺灣本島,更加深入理解社區營造的意義。"

2019年1月22日

吸收

從金門飛到臺灣本島,品嘗了道地的牛肉麵,便接著前往北投社區參觀。新北投車站、北投圖書館、溫泉博物館,藏著日治時期的文化,也有現代綠建築的成品。聽了北投文化基金會的演講,才了解到社區營造不只是推廣社區自己的特色,更是建立社區裡人與人之間的連結,長者的相關服務、農民市集等等,「以人為本」的服務,才是社區營造的最終目標。

今天晚上和夥伴們去唱歌,沒想到人生第一次夜唱,就是獻給文化營了。雖然唱到後來大家都累得快虛脫,但是心情是感到非常愉悅的,一次又一次的聚會,解除了彼此之間的距離感,大家的心感覺又更靠近了一些。

2019年1月23日

灌溉

早上參觀了三峽的李梅樹紀念館及清水祖師廟,李老師的技術及毅力,實在是令人佩服得五體投地。特別喜歡李老師所畫的透視圖和風景畫,能從他的畫作中看見國外藝術家的影子,卻又保持他自己的風格,對於作品要求極高的他,祖師廟的精緻是令人嘆為觀止的。廟宇的確就是一本書,讓人還想找機會到祖師廟好好了解建築上的每個故事。下午到蕭如松紀念園區,除了光線優美很好拍照之外,也敬佩老師是個如此嚴謹的教育家和藝術家,畫過這麼多風格的畫作,沒想到都是自學而來的。以上,若是社區營造能將社區中那些對於社會有貢獻的人的事跡傳承下來,那將會是每個社區獨一無二的故事。

最後去了三生埤塘社區參觀,景色遼闊讓人忘卻一切煩惱,很驚訝他們能將社區設計成如此美麗的風景區,期待他們之後將腳踏車道規劃完全,必定可以吸引很多人更加關注這個社區。

2019年1月24日

成長

鹿港,我覺得是臺灣做社區營造非常成功的例子之一。一府二鹿三艋舺,鹿港從前就是一個繁榮的城鎮,但是隨著首都北遷,鹿港也跟著漸漸沒落,不再佔有經濟上這麼重要的位子。雖然如此,在地的居民們並沒有放棄他們固有的歷史和文化,設立了鹿港民俗文物館,也保存了完善的鹿港老街;藉由民間信仰,透過廟宇吸引了各地的信徒和民眾前來鹿港觀光,成功將鹿港的故事傳承下來,也締造了許多當地的經濟成長。

今天晚上和同組的夥伴們討論明天的社區營造口頭報告,實在是覺得大陸的同學們太厲害了,就算不是自己故鄉的社區,也都能講出一大堆相關的文化,但是身為臺生的我們,卻對於臺灣的社區不大了解。我們只知道大多的社區都是著重在凝聚人與人之間關係的住宅社區,很少有像大陸那樣以經濟利益為主軸所發展出來的社區。就算臺灣也有一些以保護文化為目的所發展出的社區營造,身為臺灣人的我們也不甚了解,這也告訴我是該好好認識自己的家鄉,多多了解每個地區背後所承載的故事及歷史。

2019年1月25日

交流

營期中我們參觀了許多社區,桃米社區是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個。桃米社區之所以那麼有名,我想是因為他們的居民都是由衷的希望整個社區的人可以一起變得更好,所以就算是年輕人,也願意留下來為社區犧牲奉獻,也才能讓我們遇到這麼年輕的解說員。另外,我覺得桃米是個非常幸運的社區,因為這裡本身就有豐富的生態環境,又加上地利之便,才能夠讓他們在災後重建的過程中,成功打造出知名度。其他的社區若想仿效桃米社區,第一步驟就是要先找出屬於自己社區獨一無二的特色,才能有後續的發展。

下午的社區營造報告,讓我聽見了許多人家鄉的故事,不管是在兩岸的何處,社區營造都會是個重要的議題,而要如何無中生有,就必須靠我們年輕一代好好去發想了。

2019年1月26日

靠岸

為期八天的旅程,在今天悄悄靠岸了。早上的結業式,看見每一組都非常認真的分享這一趟旅途中的體悟和心得,影片也令人十分感動,突然覺得很感慨,是什麼樣的緣分,將我們這來自天南地北的三十個孩子綁在了一起,多麼幸運遇見你們,溫暖了我2019的冬天。

下午到了佛陀紀念館參觀,對於大師的開導,我頗有體悟的。「人生,要當一個觀眾,別當入戲太深的演員。」其實我一直都蠻相信命運的,很多事情早在冥冥之中就有安排,所以我們必須提得起,放得下,常保一顆善良的心,才是面對人生起起落落最好的應對之道。

在新崛江商圈裡,看著大家開心的吃著天使雞排,也失去理智的瘋狂購物,心中感到蠻充實的。一起相處的最後一個夜晚,沒有感傷,我們都要在彼此心中留下最美麗的倩影。

2019年1月27日

別離

相遇本身就是奇蹟,分離只是未完待續......

凌晨五點半發車,摸黑駛離佛光山,就象是帶領我們大家,前往一個未知的旅程。桃園機場的寒風凜冽,卻吹不散我們對彼此的情感。 在機場的出境入口,我們抱了又抱,拍了不知道多少張自拍,就是捨不得望著彼此的背影離去。我們說好,都要笑著說再見,因為短暫的別離,是為了下一次更美好的相遇。這次的文化體驗營就像一顆種子,種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期待未來的日子裡我們再相會,讓這顆種子漸漸茁壯,長成屬於我們這一期友誼的大樹。

夥伴們,珍重再見!

相關焦點

  • BBC《行星》製片人:科學的故事永遠「未完待續」
    BBC《行星》製片人:科學的故事永遠「未完待續」 原標題:   中新社北京6月5日電 題:對話BBC《行星》製片人:科學的故事永遠「未完待續」  中新社記者 劉旭
  • 對話BBC《行星》製片人:科學的故事永遠「未完待續」
    中新社北京6月5日電 題:對話BBC《行星》製片人:科學的故事永遠「未完待續」  中新社記者 劉旭  「從銀河系和恆星的角度來說,太陽系中的行星,不過是陽光偶然掠過的一顆沙粒。但是40多億年來,這些微塵之上卻寫就了許多鮮為人知的壯麗詩篇。這是關於行星誕生和消亡的故事。」
  • 一場未完待續的報告——追憶心有大我的黃大年
    新華社長春1月8日電 題:一場未完待續的報告——追憶心有大我的黃大年  新華社記者孟含琪、李雙溪  2019年12月30日,蘇州大學報告廳內座無虛席。  講述者口中描繪的人已經逝世,但他的形象鮮活生動,仿佛從未離開。  臺下的聽眾,淚光閃閃。
  • 《我們相遇的奇蹟》
    其實我一直在想,我們相遇的奇蹟的「我們」到底指的是誰。一開始我以為是兩個相互交錯的家庭,比如胖大叔和慧珍?支行長和姸花?直到看到結局 我才知道,原來這個「我們」可以是任何人。可以是人類和神 也可以是昨天的我和今天的我 可以是曾經不堪的自己和未來改變後還不錯的自己因為 相遇本身就是一種奇蹟。很多人都說胖大叔也太委屈了吧。可是我想說支行長就不委屈了嗎?支行長的車禍也是人為造成的,而且這個車禍的起因就是支行長知道了貸款黑幕。
  • X人生:無限可能,未完待續
    「順拐」展示完個人才藝的張雨綺,評審們一致給到「X」牌。刨根問底詢問「X」究竟什麼意思,評委委婉表達:是既可選vocal又可選dance,日後有多種可能性的含義。結果沒聽出弦外之音,腦迴路直接的張雨綺,立刻「領悟」到了精髓——那就是超級厲害,無限可能啊!
  • 我們相遇就是個奇蹟
    又或者相遇再晚一點,晚到兩個人在各自的愛情經歷中慢慢地學會了包容與體諒、善待和妥協,我們再走到一起的時候,就不會那麼輕易地放棄、任性地轉身,放走愛情。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那是太難得的緣分。  @xiaohuakind:劍橋校訓:「我們與世界相遇,我們與世界相蝕,我們必不辱使命,得以與眾生相遇。」蘇格拉底  @GUO-HAO:世界之大,為何我們相遇?這就是緣分。
  • 霹靂MIT再也沒有未完待續了......
    「我前世一定戀過你 今生才能又相遇」「太熟悉 有一種似曾相識的秘密」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像我一樣,是由臺灣偶像劇「養」大的,命運裡有些東西真的很奇妙,不到你不相信的緣分。明明小時候,我是先看到的《王子變青蛙》先認識的明道他們,但是為什麼我的愛豆卻偏偏在霹靂MIT裡出現了,不是不夠喜歡,而是緣分未到。所以霹靂MIT對我而言,是有著不一樣意義的電視劇,包括裡面所有的角色。
  • La La Lab | 相約愛樂實驗室,見證相遇奇蹟
    需要多大的緣分我們才能在南大相遇,這是我窮極一生寫不完的故事。我們相遇這件事本身就是一個奇蹟,為了讓這次相遇更為盛大,我們精心準備了這次迎新晚會,讓這個奇蹟篆刻在我們心間。大家是否看過一部電影《愛樂之城》《愛樂之城》中Mia和Sebastian在La La Land 這片熱土上相知相愛,執著的追求自己的夢想,令人盪氣迴腸。實驗是科學的基礎,這句話在環化生三門學科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 《我們遇見的奇蹟》我們相遇的奇蹟!
    其實我一直在想,我們相遇的奇蹟的「我們」到底指的是誰。一開始我以為是兩個相互交錯的家庭,比如胖大叔和慧珍?支行長和姸花?直到看到結局 我才知道,原來這個「我們」可以是任何人。可以是人類和神 也可以是昨天的我和今天的我 可以是曾經不堪的自己和未來改變後還不錯的自己。
  • 我的故事,未完待續,而你我之間註定半場而退
    沒有喋喋不休,沒有要死要活,我只是看著你越來越遠的背影,當時我只是覺得這或許是對我們兩個人最好的結局。我一如往常的工作,健身,逛街,聚餐,好像你不曾離開,亦或不曾出現過,我的生活中不曾出現過你,直到有天在街上看見和你背影很相似的背影,我就像發瘋一般衝上去,發現那人不是你,蹲在大街上失聲痛哭。
  • 《阿麗塔:戰鬥天使》:特效夠"開眼"故事未完待續
    《阿麗塔:戰鬥天使》(下稱《阿麗塔》)的導演是羅伯特·羅德裡格茲,也就是拍了《殺人三部曲》《殺出個黎明》《罪惡之城》一批在影迷心目中頗有分量電影的那位導演不過兩個小時對於講述這個有著龐大格局的故事來說不是很充足,所以整部電影給人「未完待續」的感覺比較明顯。不過,顯然創作者是想把《阿麗塔》的故事講下去的,這個有著機械身軀、戰力爆表的少女的故事,這才剛剛開始。   畫面突破次元:阿麗塔一隻眼像素比一個咕嚕還高   《阿麗塔》的故事發生在未來的26世紀。
  • EXO成員KAI加盟新劇我們相遇的奇蹟,我們相遇的奇蹟什麼時候更新
    EXO成員KAI加盟新劇我們相遇的奇蹟EXO成員KAI加盟新劇我們相遇的奇蹟,我們相遇的奇蹟什麼時候更新播出?作為韓國EXO組合的主舞,KAI的舞蹈實力不在話下,而他也涉足影視劇,參演過《春天來了》《Andante》《Choco Bank》《我鄰居是EXO》等劇,此次KAI加盟新劇《我們相遇的奇蹟》也是備受粉絲期待。據韓國媒體報導,EXO成員KAI確定將出演KBS電視臺新劇《我們相遇的奇蹟》,將與金明民、金賢珠、羅美蘭、高昌錫等展開合作。
  • 我們相遇的奇蹟劇情介紹
    我們相遇的奇蹟劇情介紹【導讀】:《我們相遇的奇蹟》是一部備受期待的韓劇,那麼我們相遇的奇蹟什麼時候播出?我們相遇的奇蹟每周幾更新幾集?我們相遇的奇蹟什麼時候播出2018年3月26日首播,在韓國KBS電視臺播出。
  • 和外面的妖豔賤貨不一樣,臺灣的淡水之美就是一股清泉!
    雖然只是隔著臺灣海峽,但是海峽的那一頭的臺灣,淡水生態確實比大陸這邊要好很多。360°全方位的美!兩側的巖壁有特別的地質紋理↓屋久島的感覺↓南港溪流中的臺灣特有種,明潭吻蝦虎↓臺灣的水域也有比較無奈的地方,那就是全球各地都面臨的物種入侵問題。「享負盛名」的當然有清道夫,也被稱之為琵琶鼠魚、垃圾魚↓
  • 愛情本身並沒有錯,而錯的是我們的相遇
    悽美的愛情故事不是想要的,只想平凡的生活過日子,不要求轟轟烈烈愛情,但求可以平安度過餘下的時光,往往不奢求的卻是最終走向失敗告終,也許這就是命運的安排吧,愛情不是你想的模樣,也不要去計算和規劃,如果灌入太多抱有希望太大反饋回來的很超乎想像豈不會傷心欲絕。愛情本身沒有錯,錯的是我們相遇的不是時候。
  • 未完,待續——《彗星來的那一夜》
    划過夜空的那一夜是最美也是最永恆如何欣賞你我需要做一個認真的選擇始終沒有耐心靜靜看完一場電影,而某一天心生貪念,想要和一人並肩欣賞影片並治療急心病,備忘錄裡收藏了毫無愛好可言的電影列表,只為有一天,共同選擇其一,完整看完。
  • 《龍珠Z》我們80與90後童年經典回憶 <未完待續>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未完待續敬請期待!
  • 南京大學MBA沙漠紅鷹隊榮獲|沙九團隊第九名
    南京大學MBA沙漠紅鷹隊延續輝煌,榮獲團隊第九名,再次斬獲最高榮譽沙鷗獎,也是亞沙史上唯一一所連續八年獲得沙鷗的院校!就是經歷了這樣種種的我們,在8月22日站上了70km賽場的起點。站上起點的那一刻,我們成為了把背後交給彼此的人,信任彼此無論遇到任何意外都會為了沙鷗而戰。我們知道,再次相遇的地方,只能是終點。
  • 李敖開天眼——與臺灣大學校長李嗣涔對話
    >歡迎關注心靈第一大微信平臺,百合書院每日發布親子、國學、佛學、奇蹟課程李敖開天眼——訪問李嗣涔教授李嗣涔,1952年出生於臺灣,祖籍河南省濟源市,臺灣大學校長,是臺灣地區電機工程學學者,主要研究半導體領域,為臺灣地區早期研究非晶矽的學者,並為國際電機電子工程學會會士(IEEE Fellow),在該領域有一定聲望。後來應臺灣地區「國家科學委員會主委」陳履安等人的邀請轉入氣功、特異功能方面的研究,而使其學術地位充滿爭議性。
  • 臺灣大學生成植物人3個月 奇蹟醒來考上研究生
    馬英九(左2)19日參加屏東科技大學畢業典禮,頒發「勤學不倦」獎給因車禍植物人3個月後甦醒臺灣「中央社」圖  中新網6月19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屏東科技大學學生楊弘盟今天從馬英九手上接過「勤學不倦」獎,他曾經成為植物人3個月,休學3年,重回學校時,每天由父母陪同上課,完成大學學業,並考上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