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BBC《行星》製片人:科學的故事永遠「未完待續」

2021-01-20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6月5日電 題:對話BBC《行星》製片人:科學的故事永遠「未完待續」

  中新社記者 劉旭

  「從銀河系和恆星的角度來說,太陽系中的行星,不過是陽光偶然掠過的一顆沙粒。但是40多億年來,這些微塵之上卻寫就了許多鮮為人知的壯麗詩篇。這是關於行星誕生和消亡的故事。」

  5月29日,BBC(英國廣播公司)紀錄片《行星》在中國網絡平臺上線。從地球到木星,從行星到衛星,這部紀錄片以戲劇化的表達手法追溯45億年的太陽系變遷歷史,講述太陽系行星恢弘壯麗的生命故事。日前,該片製片人吉迪恩·布拉德肖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講述新作的幕後故事。

  2010年,BBC曾播出一套五集紀錄片《太陽系的奇蹟》。有評價稱,它將BBC自然紀錄片的視野從地球開拓至無垠宇宙,而布拉德肖正是這套紀錄片的導演之一。他告訴記者,之所以選擇在近十年之後,攜手「老搭檔」布萊恩·考克斯交出「同題作文」,最重要的原因在於這十年間科學的進步。

  「當我們製作《太陽系的奇蹟》時,已經有一些飛行器對行星進行探測。但十年過去了,又有更多的探測器飛往這些行星:水星有『信使』號,土星周圍有『卡西尼』號,『朱諾』號飛向木星,『新視野』號則一路飛向冥王星,是這些新飛行器回傳的數據不斷更新我們對太陽系行星的認知,也給我們機會講述這些新故事。」

  近十年間視頻拍攝和剪輯技術的進步也給新作帶來了更多創作可能。《行星》製作團隊在地球上具備外星地貌特徵的地點取景,在那些「遠離人群、遠離『綠色』」的地方,以實景拍攝畫面為基礎,輔以每集20至25分鐘的視覺特效場景,再現一系列奇特而又美妙的景象,將觀眾代入這些盪氣迴腸的星際劇情。

  與前作「授課式」的表達形式不同,《行星》將太陽系的八大行星擬人化,以劇情片的形式呈現四十五億年時間跨度內的星際劇情。「我們製作這部紀錄片不單是給科學愛好者看的,而是要面向大眾,讓他們都參與到劇情中來。」布拉德肖說。

  為了實現這一創作目的,布拉德肖的團隊「對標」以劇情講述能力見長的皮克斯動畫工作室。「我們經常會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是皮克斯來拍這部片子,他們會怎麼做?」布拉德肖說,「如果皮克斯能讓觀眾與一個玩具產生共情,那我們的挑戰就是要讓觀眾和一顆星球產生共情。」

  「比如土星,有人說它是太陽系裡最漂亮的行星,對於某些觀眾來說,這就足夠了。」布拉德肖舉例說:「但是有意思的是,這顆行星最美妙的地方在於,它的某一顆衛星上面可能會有生命,如果把這兩個事情加在一起,觀眾就有了兩個理由來看土星。所以每一集我們都會很認真地去策劃,尋找這樣能夠激起觀眾興趣的切入點。」

  「我希望這部片子能夠讓觀眾的視野打開一點點,能夠以不同的視角來看待這些遙遠的世界,在某種意義上,我們也是這個相互連結的系統中的一部分,它們並不只是大氣層外的星球,而是我們生態系統的一部分,沒有它們,我們也不會在這裡。」他談到,「隨著技術的進步,我們有可能更進一步地發現人類的存在有多獨特。」

  在布拉德肖看來,「一切都在不斷發展」正是科學探索的魅力所在。「正如著名的『卡西尼號』探測器,雖然探測器本身已經在土星大氣層焚毀,但它在這十幾年間回傳的數據還在處理中,科學家們每次回溯這些數據,仍然會有新的發現,不斷更新我們對宇宙的認識。」他笑言,「我們只是基於現有的知識體系在講故事,但是這個故事是『未完待續』的。(完)

相關焦點

  • BBC《行星》製片人:科學的故事永遠「未完待續」
    BBC《行星》製片人:科學的故事永遠「未完待續」 原標題:   中新社北京6月5日電 題:對話BBC《行星》製片人:科學的故事永遠「未完待續」  中新社記者 劉旭
  • 《阿麗塔:戰鬥天使》:特效夠"開眼"故事未完待續
    不過,《阿麗塔》的製片人和編劇之一詹姆斯·卡梅隆,如今反倒成了該片第一「生招牌」。這不是卡梅隆「貪功」,影迷們都知道,《阿麗塔》的出現,卡梅隆功勞最大。這部根據日本漫畫《銃夢》改編的科幻動作片,卡梅隆籌劃了十幾年,雖然沒有親自執導該片,但他也將《阿凡達》上映後日臻成熟的各種尖端特效技術運用到片中,再次令人在銀幕上「大開眼界」。
  • 我的故事,未完待續,而你我之間註定半場而退
    我的故事未完待續,而你我之間註定半場而退,落筆之時,也是我放下你之時。【圖片來自網絡,圖文無關,如有侵權,聯繫刪除】作者簡介:道路註定很漫長,但如果一味地等待,就永遠不會到達終點。
  • X人生:無限可能,未完待續
    「順拐」展示完個人才藝的張雨綺,評審們一致給到「X」牌。刨根問底詢問「X」究竟什麼意思,評委委婉表達:是既可選vocal又可選dance,日後有多種可能性的含義。結果沒聽出弦外之音,腦迴路直接的張雨綺,立刻「領悟」到了精髓——那就是超級厲害,無限可能啊!
  • 盤點神秘題材衍生劇:神秘故事永遠未完待續
    這些神秘的故事一向是電影電視非常討喜的主題。然而總是有些神秘的事件用電影的篇幅不夠講述,而小說的抽象又無法再現,於是電視劇就進入觀眾們的視線,為那些未完結但有口皆碑的神秘故事續上一個結局,再次演繹精彩。
  • 一場未完待續的報告——追憶心有大我的黃大年
    新華社長春1月8日電 題:一場未完待續的報告——追憶心有大我的黃大年  新華社記者孟含琪、李雙溪  2019年12月30日,蘇州大學報告廳內座無虛席。  講述者口中描繪的人已經逝世,但他的形象鮮活生動,仿佛從未離開。  臺下的聽眾,淚光閃閃。
  • 《龍珠Z》我們80與90後童年經典回憶 <未完待續>
    改編於漫畫中第195篇-第519篇,因為這期間鳥山明的漫畫風格轉為超激戰,而且故事也和前194篇風格沒有太大關聯,因此由東映動畫公司改編成為獨立的動畫片。題目中的"Z"為鳥山明所取,字母表最後一個字母,意為"結束"。故事發生於"龍珠"後五年的世界,講述悟空和夥伴們與超強外星生物作戰保衛地球的故事。裡面打鬥場面精彩至極,令人心神嚮往!
  • 未完,待續——《彗星來的那一夜》
    划過夜空的那一夜是最美也是最永恆如何欣賞你我需要做一個認真的選擇始終沒有耐心靜靜看完一場電影,而某一天心生貪念,想要和一人並肩欣賞影片並治療急心病,備忘錄裡收藏了毫無愛好可言的電影列表,只為有一天,共同選擇其一,完整看完。
  • 臺灣大學周孟萱:相遇本身就是奇蹟 分離只是未完待續
    2019年1月20日啟程聽著地陪說著金門的故事,其實心中有點不舍,明明是這麼一個有文化歷史的鄉鎮,卻是現在年輕人急著往外遷移的地方。廟宇的確就是一本書,讓人還想找機會到祖師廟好好了解建築上的每個故事。下午到蕭如松紀念園區,除了光線優美很好拍照之外,也敬佩老師是個如此嚴謹的教育家和藝術家,畫過這麼多風格的畫作,沒想到都是自學而來的。以上,若是社區營造能將社區中那些對於社會有貢獻的人的事跡傳承下來,那將會是每個社區獨一無二的故事。
  • 霹靂MIT再也沒有未完待續了......
    所以我會永遠記得他。「我前世一定戀過你 今生才能又相遇」「太熟悉 有一種似曾相識的秘密」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像我一樣,是由臺灣偶像劇「養」大的,命運裡有些東西真的很奇妙,不到你不相信的緣分。明明小時候,我是先看到的《王子變青蛙》先認識的明道他們,但是為什麼我的愛豆卻偏偏在霹靂MIT裡出現了,不是不夠喜歡,而是緣分未到。所以霹靂MIT對我而言,是有著不一樣意義的電視劇,包括裡面所有的角色。
  • 影視|《行星》,一場科學與視覺的知識盛宴
    《行星》是BBC2019年出品的宇宙探索類紀錄片,製片人兼導演是吉迪恩·布拉德肖,曾製作《人體奧秘》《美味科學》《太陽系的奇蹟》等高分紀錄片。
  • 對話《未來機器城》製片人:國漫崛起還早,成功作品背後都有血有淚
    為此,AI財經社對話《未來機器城》製片人郝雨,得知整部影片背後的創作故事,以及它憑藉親身實踐為中國動畫電影創造出的更多可能性。(2019上海電影節《未來機器城》主創見面會)用血淚經驗贏得好萊塢的平等對話6年前,《未來機器城》的原創故事《7723》在某社區發布引起諸多網友的關注,故事的原創班底是一個純網生內容創作團隊,主創人員的特性是,尤其擅長製作在網絡上發布的短內容。
  • 動物們走過最遠的路,是BBC製片人的套路
    《王朝:狐獴特輯》中瑪格霍格(Maghogho)家族的故事從旱季中期開始。狐獴群體通常由雌性首領統治,最成功的女王可統治多達30名成員,並由其女兒和外孫女繼承統治權,今天這位大女主——瑪格霍格(Maghogho)的王朝大業才剛剛開始,如今,她要負責家族的所有重要決策。
  • 光語者|製片人談北極越冬背後的故事
    沒有見過極致黑夜 就感受不到一縷光帶來的極致喜悅 能夠刺破黑夜孤寂的 永遠是人類發自本心的溫暖
  • 佐德將軍加盟《愛情故事》 科林叔擔任製片人
    佐德將軍加盟《愛情故事》 科林叔擔任製片人 時間:2015.09.23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慄子醬
  • 對話行星地質學家:「月球採樣」那些事
    對話行星地質學家:「月球採樣」那些事記者近日採訪了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行星地質學教授肖龍。  「無人採樣」計劃在月球採樣2000克  文匯報:在社會高度關注「嫦五」的同時,很多讀者第一次聽到「行星地質學」這個詞,請先介紹一下,「行星地質學」研究的是什麼?  肖龍:行星地質學是行星科學的一部分。
  • 【漢化搬運-火星獵人關愛組】火星對話(一)
    大致出現的人格:餅乾囧——餅乾先生,偵探囧——Daryl Wessel,珍珠囧——pearl,圍巾囧——Mould。各個人格或組成小隊行動或單獨行動。火星人的目的是(因為太陽系不能存在兩個文明這個…官方原因)摧毀地球,重現火星。
  • 看完BBC的《行星》,再看看這本《行星全書》
    (圖片來源於網絡)BBC的《行星》看完了,很巧,微信讀書上也有一本書,名字就叫《行星全書》。這本《行星全書》不是BBC推出的,如果BBC要把紀錄片《行星》出書,與可能只會是布萊恩·考克斯撰寫。我這是有多愛布萊恩·考克斯啊,看關於宇宙的科普讀物,第一時間想到的都是布萊恩·考克斯。
  • 夏天的未完待續……
  • 科學家如何吐槽《星際穿越》中的科學問題?
    以下會摘錄普萊特對於片中與科學理論相關的一些錯誤的吐槽內容。以下內容會涉及大量劇透,劇透對於本片的觀影感受無疑會是致命打擊(諾蘭本人也很在意這一點),所以還沒觀看本片並打算去看的各位請切勿繼續觀看。情節中的錯誤想要非常精煉地概括本片的故事不太容易,主要情節是在某個未詳細說明的未來時間點,世界陷入生態災難,糧食短缺,人口銳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