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毛澤東赴重慶談判,與相識二十年之老友柳亞子重逢山城。柳亞子《贈毛潤之老友》七律送毛澤東後,又向他索詩。毛於離別重慶前的10月7日將《沁園春·雪》抄錄給柳亞子。
柳隨即贊曰:「展讀之餘,以為中國有詞以來第一作乎。」
當時毛澤東沒帶印章,無法在詞上鈐印。柳亞子當即向毛澤東表示「贈印兩方」。事後,柳特請篆刻家、十萬印樓主曹立庵刻了一方「毛澤東印」白文印,一方「潤之」朱文印。印刻好後,柳亞子先將兩方新印加蓋在毛澤東抄送他的《沁園春·雪》後,再將二印奉致毛澤東。
當時,在蔣介石的統治下,膽敢給毛澤東刻印,是有殺頭之險的。但曹立庵卻擲地有聲地說:「我人雖是肉長的,刻印刀卻是鐵鑄,為毛澤東刻印何懼有之!」
無獨有偶,1948年有篆刻王之稱的謝梅奴,也冒著生命危險,在滿街飛馳逮捕共產黨人的警車呼嘯聲中,在深更半夜昏暗的燈光下,飛筆走刀,為毛澤東著名的《沁園春·雪》刻下30多方印章。當時長沙尚未解放,篆刻王是以自己的熱血和鐵筆為我國刻下第一組毛澤東詩詞篆刻藝術品迎接黎明。這一組篆刻已視為珍貴文物收藏於中國歷史博物館。
1950年夏,毛澤東派秘書田家英接老畫家齊白石到中南海促膝談心,朱德總司令也應邀前來。品茗賞花後,三人共進晚餐。毛澤東將政務院聘請這位名揚四海的大藝術家為中央文史館館員的喜訊告知老人外,還特別感謝他贈印之情。原來,齊白石對毛主席情深誼長,他在開國大典前夕,以名貴的壽山石精雕細刻「毛澤東」朱文、白文印各一方,轉贈毛澤東主席。
著名書法家鄧散木也以壽山石為毛澤東刻印一方。此印獨出心裁,有兩大特點。一是將「毛澤東」三字橫刻,他還將「澤」字的三點從左邊挪到右下端。原來「毛」字筆畫較少,與繁體字筆畫多的「澤東」二字排列不協調,鄧散木這一大膽創作真可謂「畫龍點睛」之筆。二是此印為龍鈕大印,頂部空琢雙龍,並刻邊款,這一珍貴文物現陳列於韶山毛澤東紀念館。
錢君匋是當代著名篆刻家,生前因崇拜清代治印大師趙之謙(號無悶)、黃牧甫(號倦叟)、吳昌碩(號苦鐵)的篆刻藝術風格,於是在他們三位名家中各取一字作為自己的齋名——無倦苦齋。國畫大師潘天壽、朱屺瞻、劉海粟等皆請他治過印。
1954年,錢君匋在北京中國音樂出版社任副總編。一天,他應邀赴中南海,毛主席笑著與他握手說:「你刻的印非常好,謝謝你。」原來錢君匋曾為毛主席刻過一方「毛澤東印」白文印。此後,毛澤東又通過上海博物館請錢君匋刻了一方「毛氏藏書」朱文印。(王兆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