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真的要移民火星嗎?火星到底是什麼樣的?讓好奇號帶我們看看全景圖吧。
來源 | NASA
譯 | 金小麥
美國宇航局的好奇號探測器拍攝到了迄今為止火星表面最高解析度的全景圖。該合成圖由2019年感恩節期間拍攝的1000多張圖片組成,在隨後的幾個月裡進行了精心組合成了包含18億像素的火星景觀。漫遊者的桅杆相機Mastcam,使用它的長焦鏡頭來產生全景圖;同時,它依靠它的中角度鏡頭來產生一個低解析度、近6.5億像素的全景圖,其中包括漫遊者的甲板和機械臂。
除了不帶流動站的近18億像素全景外,NASA的好奇號還拍攝了含漫遊者本身的6.5億像素的全景圖。圖片來源 | NASA / JPL-Caltech / MSSS
兩幅全景圖都展示了「格倫·託裡登」Glen Torridon,這是一個位於夏普山一側的地區,好奇號正在探索。這些照片拍攝於11月24日至12月1日之間,當時任務組正外出過感恩節。在等待團隊返回並下達下一個命令時,探測器靜靜地坐著,幾乎沒有什麼任務要做,它有一個難得的機會連續幾天從同一個有利的角度觀察周圍環境。(仔細看:一個特殊的工具允許觀眾放大這個全景圖。)
在這四天裡,好奇號需要6個半小時的時間才能拍到這些照片。Mastcam操作人員編寫了複雜的任務序列,包括指向探測器的桅杆處於焦點位置以確保圖像清晰。為了確保光線的一致性,他們將成像時間限制在火星當地時間正午至下午2點之間。
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的好奇號項目科學家阿什溫·瓦薩瓦達Ashwin Vasavada 說:「當我們團隊中的許多人在家裡享受火雞時,好奇號卻在創造這場視覺盛宴。」這是執行任務期間,我們第一次將操作專用於360度立體全景。」
2013年,好奇號使用兩個桅杆攝像機Mastcam拍攝了13億像素的全景圖;它的黑白導航攝像機Navcams提供了探測器本身的圖像。影像專家通過創建由單個圖片組成的馬賽克並混合它們的邊緣來創建一個無縫的外觀,仔細地組裝火星全景圖。
位於聖地牙哥的馬林空間科學系統Malin Space Science Systems建造並運行好奇號的桅杆攝像機Mastcam。JPL是加州理工學院帕薩迪納分校的一個部門,負責管理位於華盛頓的美國宇航局科學任務委員會的項目,並製造導航攝像機和探測器。
延 伸 閱 讀
About Curiosity Mars Rover
好奇號火星探測器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好奇號火星探測器是美國國家宇航局研製的一臺探測火星任務的火星車,於2011年11月發射,2012年8月成功登陸火星表面。它是美國第七個火星著陸探測器,第四臺火星車,也是世界上第一輛採用核動力驅動的火星車,其使命是探尋火星上的 生命元素 。項目總投資26億美元,是截至2012年最昂貴的火星探測項目。2019年10月,美國航天局表示,好奇號火星車在火星蓋爾隕石坑內發現了富含礦物鹽的沉積物,表明坑內曾有鹽水湖,顯示出氣候波動使火星環境從曾經的溫潤、潮溼演化為如今冰凍、乾燥的氣候。
好奇號的任務包括:探測火星氣候及地質,探測蓋爾撞擊坑內的環境是否曾經能夠支持生命,探測火星上的水,及研究日後人類探索的可行性。
好奇號的設計將是項目中的火星2020探測車任務設計基礎。2012年12月,好奇號原本運行2年的探測任務被無限期延長。
2014年6月24日,好奇號在發現火星上曾經有適合微生物生存的環境之後運行滿一個火星年的探測任務。
2018年11月12日,由地球24名科學家組成的團隊,利用延遲15分鐘指令發送,控制與駕駛距地球約1億2,600萬千米的好奇號,駛往預定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