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專業由冷轉熱:一流大學少不了天文學科—新聞—科學網

2020-11-30 科學網

    曾屬於「冷板凳」的天文專業,今年吸引了眾多有志於天文領域的考生報考。圖為天文愛好者拍攝的安徽省黃山市黟縣宏村鎮的夏季銀河。湯珺琳攝

編者按

又是一年大學招錄季。每年這個時候,新生在收到錄取通知書後,最關心的就是自己即將就讀的專業。哪些專業最受追捧、未來最有發展潛力? 專業和就業之間的匹配度如何? 認識自己的專業,識別自己的興趣,這是每位新生在大學裡必過的一關。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隨著一批批90後步入大學,高校專業「冷熱」之間的切換也在不斷上演。除了數學這樣的基礎專業早些年就開始走熱外,諸如文史哲以及天文、地理等曾經一度被貼上「冷門」標籤的基礎專業,招生也呈現回暖跡象;而另一方面,對於金融、外語、計算機、外貿等一批所謂的「熱門」專業,考生在報考時也愈發理性,部分專業的熱門程度有所消退。

大學校園內外,學生選擇專業的口味正發生著一些新的變化。

■本報首席記者 許琦敏

多年來,天文學專業在高校中一直屬於「冷板凳」。但近幾年,設立天文學專業、恢復天文學系的高校越來越多———2012年,廈門大學恢復設立天文學系;2013年,上海交通大學將物理系更名為物理與天文系,並於今年改為物理與天文學院;2015年,中山大學成立物理與天文學院;而清華大學早在2001年就依託物理系成立了天體物理中心。

是什麼讓天文專業由冷轉熱? 記者日前採訪獲悉,隨著我國加大對基礎科學研究的投入,大量天文學和空間科學項目獲批,對天文學人才的需求正變得旺盛。同時,國內高校正在推進「雙一流」建設,作為一門不可或缺的基礎科學,天文學在高校興起將成為一種趨勢。

基礎研究投入加大,「長線學科」開始走紅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天文系博士畢業生這兩年變得特別搶手:總共13名博士,有3位破天荒地直接去了國內天文機構,7位繼續讀博士後,還有3位去了高科技公司。

而在過去很多年,敢於報考天文學專業的學生,一般都被視為比較「理想化」,因為這個專業畢業後工作並不好找。

在國內高校,天文學屬於比較稀少的專業,較有口碑的僅南京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四家。「學天文的學生,本科畢業就業的極少,一般都需要讀到博士畢業。」中科大天文系前執行主任袁業飛教授說,因為該專業的主要就業方向是去高校、天文臺等機構從事教學研究工作。過去由於崗位有限,不少博士生畢業後還必須去國外科研機構接受更多訓練,才能謀到職位。

不過,這兩年情況已有些改變。當一些大學著手為天文學科「招兵買馬」時,天文學專業畢業生也開始走俏,現在有些優秀博士生無需去國外深造,即可謀到教職。與此同時,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上海天文臺的不少研究員流動到了高校,成為教學科研的骨幹力量。

從中科院上海天文臺流動到中山大學天文學系的林偉鵬研究員告訴記者,天文學屬於基礎科學,這些年隨著我國綜合國力大幅提升,國家重視對基礎研究的投入,建造了大量天文學大科學裝置,比如世界最大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郭守敬望遠鏡、暗物質科學衛星「悟空」等;啟動了不少科學計劃,比如探尋引力波的天琴計劃、阿里計劃等。他說,這麼多大科學裝置觀測收集的海量數據,需要大批優秀天文學家、物理學家去分析研究。

袁業飛說,天文學這樣的「長線學科」開始走紅,預示著我國科技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境界。

物理系前沿與天文相關,一流大學少不了天文學科

天文學科在國內高校興起的另一個原因,則是高校「雙一流」建設帶來的動力。

林偉鵬說,在「數理化天地生」的傳統基礎科學分類中,天文學是不可或缺的一塊,更重要的是,目前物理學的最前沿領域,很大一部分與天文學相關。比如中微子、宇宙加速膨脹、暗物質、暗能量等研究,都與天文學、空間科學密不可分。所以,很多高校將物理學與天文學放在同一院系中,至少在物理系中設立天文學相關專業。

不少天文系的教授都提到,天文系、天文研究中心幾乎是國外一流大學的「標配」。比如,哈佛大學的史密松天體物理中心,牛津大學的物理天文系,史丹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普林斯頓大學的天文學專業都赫赫有名。林偉鵬說,過去較長一段時間,我們比較重視應用科學,不少高校天文學專業萎縮、斷檔,但現在的確到了再次興起的時候了。

袁業飛說,天文學的由冷轉熱,現在只是剛剛開始,還將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因為我們與國外天文學科的水平還有較大差距,而我國未來在宇宙探索、深空探測方面的人才需求還會增加,天文學專業的發展前景將更加廣闊。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天文學哪家強,揭全國天文學科排名前五院校
    原標題:天文學哪家強,揭全國天文學科排名前五院校 天文學在中國是稀有專業,真正比較有研究氛圍的高校天文學專業在國內很難找出十個來,學術界一般都只提及中國有四個本科天文學專業——南大,科大,北大,北師大。
  • 山東大學何以頻出一流數學家—新聞—科學網
    ——訪山東大學校長樊麗明   獨創「夏道行函數」的夏道行院士,在解析數論尤其對「哥德巴赫猜想」作出重大研究成果的潘承洞
  • 國家天文臺與貴州師範大學共建天文學科和「南仁東班」
    貴州師範大學供圖中新網貴陽12月25日電 (記者 張偉)記者25日從貴州師範大學獲悉,國家天文臺與貴州師範大學日前在貴陽籤訂了共建貴州師範大學天文系和天文學科協議書。雙方將共建貴州師範大學天文系和「南仁東班」,為中國天文學發展輸送更多優秀的、高層次的天文專業人才。
  • 天文學專業排名前六的「王牌」大學:五個「985工程」,一個「211...
    下面就給大家介紹我國的天文學專業最優秀的幾所高校,僅供大家參考。NO.1南京大學 首批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大學A類建設高校、」211工程「、」985工程」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前身天文學系創建於1952年,是全國高校中歷史最悠久、培養人才最多的天文學專業院系,擁有目前國內唯一的天文學一級重點學科。
  • 助力衝「雙一流」!這所地方強校成立天文系
    來自全國各天文相關單位的領導、院士、學者70多人匯聚一堂,與廣州大學200多名師生一起見證了這一時刻。廣州大學天文系前身是1994年樊軍輝教授在廣州師範學院建立的天體物理中心。2000年廣州大學合併組建後,學校於2002年聘請了中國科學院陳建生院士和周又元院士作為特聘教授,指導天文學科建設。
  • 華中科技大學成立「天文學系」!
    「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天文學系暨喻家山天文臺規劃,正式啟動!」7月26日,來自國家及地方天文臺、兄弟高校、科研院所天文學科的院士、專家200多人,線上線下齊聚一堂,共同見證華中地區首個天文學系的誕生。
  • 中科大天文系引入強援,戴子高教授加盟,南京大學只能默默流淚
    天文系一直都是一個較為高精尖的學科,我國只有開設這個專業的大學屈指可數。就連國內高校巨頭清華大學也是在2019年決定成立清華大學天文系,納入理學院,同時保留清華大學天體物理中心(虛體),掛靠天文系。目前國內開設天文系的老牌高校為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北京大學和北京師範大學。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包信和訪問紫金山天文臺
    2018年1月14日下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包信和一行訪問紫金山天文臺,就雙方共建2.5米大視場光學望遠鏡進行協商討論,並對中國科大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科教融合工作進展情況進行了調研
  • 廣州大學成立了天文系
    11月8日,廣州大學舉行天文系成立大會暨合併組建20周年學術活動之天文學科論壇,成為國內高校中成建製成立的第16個天文系(學院)。2000年廣州大學合併組建後,學校於2002年聘請了中國科學院陳建生院士和周又元院士作為特聘教授,指導天文學科建設。經過26年的發展,我校天文學科先後取得了廣東省重點學科、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天文學一級學科碩士點、博士點等學科平臺,並依託物理專業培養有天文特長的本科生,形成了較為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
  • 廣州大學舉行天文系成立大會
    來自全國各天文相關單位的領導、院士、學者70多人匯聚一堂,與廣州大學200多名師生一起見證了這一時刻。  廣州大學天文系前身是1994年樊軍輝教授在廣州師範學院建立的天體物理中心。2000年廣州大學合併組建後,學校於2002年聘請了中國科學院陳建生院士和周又元院士作為特聘教授,指導天文學科建設。
  • 第二屆中國天泉湖天文論壇召開—新聞—科學網
    第二屆中國天泉湖天文論壇召開在主論壇環節,四位來自海內外的知名院士進行了主題演講及圓桌討論。 中科院院士崔向群以光學望遠鏡為開篇,回顧了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天文學家發展自己光學望遠鏡和天文儀器的故事。IAU前任主席、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羅伯特·威廉士以國際合作為題,探討了國際科學合作如何推動人類社會邁向進步。中科院院士景益鵬以「宇宙起源」為主題,讓聽眾了解了目前主要的巡天計劃和全球最先進的各類大型巡天觀測設備。
  • 聚焦組學「三國」 演義一流期刊—新聞—科學網
    該刊副主編、基因組所研究員楊運桂對《中國科學報》說,其優勢之一是專家了解領域動態,能夠為期刊選擇適合的約稿對象。 2008年,楊運桂受邀擔任GPB編委,他一邊邀請國內外領域內的大家加入期刊編委會,一邊積極向認識的科學家約稿。2013年,為慶祝創刊10周年,楊運桂邀請導師託馬斯·林達爾在GPB發表了「通向DNA修復之路」一文。
  • 江蘇省天文學會2020年學術年會暨成立90周年慶祝大會在寧召開
    江蘇省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馮少東,南京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楊忠,中科院院士熊大閏、方成、崔向群、景益鵬,江蘇省天文學會理事長周濟林,學會副理事長李國平、袁啟榮、史銀根,學會前任理事長劉林、戴子高,國內天文機構和江蘇部分地市科協的領導,以及江蘇省天文學會會員和師生代表近180人參加了本次會議。會議由學會秘書長吳偉主持!
  • 陳雲敏:一流大學要做「一流的事」
    他從建設一流工程學科出發,指出一流大學應當著眼於做「一流的事」——面向社會需求,解決重大科學問題。】建設「雙一流」是浙江大學當前和未來一個時期最重要的目標。我以為,知道什麼是一流,才有可能做到一流。李約瑟曾說浙大是「東方劍橋」,引用這句話的同時,我們應該自問:有沒有作出與「東方劍橋」相匹配的貢獻?
  • 廣州大學天文系成立
    11月8日,廣州大學天文系成立大會暨廣州大學合併組建20周年學術活動之天文學科論壇舉行。來自全國各天文相關單位的領導、院士、學者匯聚一堂,與廣州大學師生一起見證這一時刻。 廣州大學副校長周雲在成立大會上發表致辭。
  • 廣州大學成立天文系,為國內大學第18個天文系(學院)
    據廣州日報客戶端報導,11月8日,廣州大學天文系成立大會暨廣州大學合併組建20周年學術活動之天文學科論壇舉行。
  • 廣州大學本科生在國際期刊發表七篇論文—新聞—科學網
    廣州大學大四本科生邱燕璇(右)在董文教授指導下做實驗
  • 這所大學,成立天文系!
    11月8日,廣州大學天文系成立大會暨廣州大學合併組建20周年學術活動之天文學科論壇舉行。來自全國各天文相關單位的領導、院士、學者匯聚一堂,與廣州大學師生一起見證這一時刻。廣州大學副校長周雲在成立大會上發表致辭。
  • 1065位兩院院士本科就讀院校分析,北京大學位居榜首
    學校總分數排序北京大學6641清華大學576.52復旦大學356.53南京大學2784浙江大學2665上海交通大學2496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487吉林大學1848武漢大學1659山東大學13710哈爾濱工業大學13111解放軍各專業大學13012同濟大學12913東南大學98.514中國地質大學9715哈爾濱工程大學9116北京航空航天大學9017天津大學9017華中科技大學
  • 席南華:我們志在培養頂尖人才,而非「一流大學」
    攝影/本刊記者 董結旭我們志在培養頂尖人才,而非「一流大學」——專訪中科院院士、國科大本科生培養委員會主任席南華「我們不是和別的學校爭什麼,也不是為了辦成國內另一所所謂的一流大學。我們只是探索培養出最高端的科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