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來自北邊的天空,在星際空間的深度凍結中徘徊了1億年。它是來自某個遙遠恆星起源的氣體和塵埃的冰凍呼吸。由於伴隨著世界誕生的引力渦流的強大作用力,它於是開啟了穿過銀河的旅程。
2019年春季,這個冰塊開始掉入地球人類所處的太陽系中。來自遙遠太陽的微弱熱量,導致一氧化碳從它的表面釋放,散發出微弱的熾熱霧。孤兒般在宇宙中漂移的冰塊於是變成了一顆新的彗星。
六個月後,克裡米亞天文學家根納季·鮑裡索夫在巨蟹座前觀察到它的漂移,於是向全球天文愛好者發布了它的存在。12月8日本周日,現在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彗星2I 鮑裡索夫,將圍繞太陽做一個大尺度的轉圈,然後將會駛離太陽系。
隨著它的離開,它會逐漸地變亮並且增大,因為陽光仍會不斷地清除掉彗星上的灰塵。12月28日,這顆彗星將從距離地球近2.9億公裡的地方經過,這是它此次旅程中距離地球最近的位置。
在地球上,一個剛剛踏上星際探索之旅的物種,正以極其渴望的目光迎接它的到來,並渴望從觀察中的得到更多有關它的信息和故事。目前駛離地球的最遙遠人類科技,是兩艘旅行者號太空飛行器,他們最近相繼衝破了太陽的氣泡狀邊界,這裡是將熱的太陽風與冷的星際空間分開稱之為「日球層」的地方,之後它們進入了星際空間的探索旅程。
與此同時,一群科學家和工程師正在制定一項雄心勃勃的的名為「突破星擊「的計劃,未來他們想發射一隊蝴蝶大小的探測器,目標是距離我們最近的恆星系統阿爾法半人馬座。
在地球人類正在大動腦筋,如何實現讓我們的太空飛行器科技到達附近的恆星系統時,大自然一如既往地慷慨,它們正以星際彗星的方式來進入我們的星系,目前天文學界已經確認了兩顆來自太陽系外的星際訪客。
兩年前,天文學家發現了一塊名為奧陌陌的星際巖石,它正在太陽系中遊弋。關於它可能是外星探測器的猜測十分轟動,並且引發了激動人心的討論,直到進一步的研究得出結論: 它實際上是一顆沒有尾巴的彗星,儘管它來自未知的地方。但是仍有一些科學家,例如哈佛的天文系主任,堅持認為它是外星探測器的可能性存在。
現在第二個星際訪客2I波裡索夫又讓天文學家們興奮起來,他們已經準備好瞭望遠鏡,即時跟蹤它的動向。耶魯大學天文學家格裡高裡·勞克林博士表示,讓人興奮的感覺部分源於這些發現的時機 。
實際上奧陌陌和2I鮑裡索夫的發現,對於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在智利建造的一種名為「大型綜觀巡天望遠鏡」的新型設施無疑是個好兆頭,它可以每隔幾天就掃掠一遍整個天空,未來可能發現更多的闖入彗星,甚至可以及時發送探測信號,向其發出深度撞擊式任務。
長期以來,天文學家一直懷疑,如果有什麼東西來自另一個恆星系,那一定是彗星。新的恆星和行星系統被巨大的冰冷的剩餘碎片雲所包圍,所以故事就這樣開始了。這些雪球很容易被路過的恆星多次移動和撞擊,許多向內朝向母恆星及其行星移動,但也有一些反方向向外穿過星系。
到目前為止,人類觀測到的兩顆星際彗星是截然不同的。奧陌陌最初被誤認為是一顆小行星,因為它周圍沒有由氣體和塵埃組成的彗星雲,至少這是可以觀察到的。但當它在視線之外移動消失時,其運動中的微小擾動表明,這塊巖石實際上是一顆彗星,被從其表面噴出的氣體所推動。
彗星2I鮑裡索夫的發現人鮑裡索夫
相比之下,鮑裡索夫的移動過程中卻日漸壯大,並且出現了典型的濃密的、閃閃發光的尾巴。其實作為一顆彗星,如果不是因為它是來源於另外一個星系,它實際上很普通。但是考慮到奧陌陌和它的相繼出現,這一切還是讓天文學家感到很奇怪。截止到到11月24日,天文學家觀測到彗星2I 鮑裡索夫的尾巴已經長達16萬公裡,而彗星的核心只有1600米。
當12月開始的時候,彗星2I鮑裡索夫正在隕石坑星座中漂移。它的亮度在天文學上是16級,對於肉眼甚至雙筒鏡來說都太暗了,但對於一臺普通的望遠鏡和CCD相機來說則是可以觀測到的。馬裡蘭大學天文學家葉全志表示,這顆彗星預計在12月20日前後一周左右的時間範圍內達到約15級的亮度峰值。
這顆彗星來自仙后座的大致方向,將通過南天望遠鏡星座離開太陽系。它的離開對於天文學家來說,並不意味著觀測的結束,這只是對它的跟蹤的剛剛開始。
天文學家們將跟蹤鮑裡索夫至少到明年年底,在此期間什麼事都可能發生。當彗星接近太陽時,蒸發的冰、氣體和塵埃的間歇泉就會噴發,其中的氣體會升溫並導致爆炸,大量的塵埃會噴出,這將使彗星變得更加明亮和可見。
無線電觀測結果屆時可能特別能說明問題,或許可以解釋一個古老的謎團。這顆彗星在我們附近的追蹤過程中,是否它所釋放的不僅僅是灰塵和冰,科學家期待能夠發現一些更讓人激動的事情,例如被樂觀的天體生物學家稱之為「前生物」的複雜有機分子。如果真能發現這樣的跡象的話,我們不禁要思考的是:人類來自哪裡?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來自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