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器共模抑制比(CMRR)參數評估與電路共模抑制能力實例分析

2021-01-21 電子發燒友網

    許多硬體工程師會將放大器的共模抑制比視為最難掌握的直流參數,首先因為定義所涉及的因子容易產生混淆;其次,掌握了共模抑制比的定義,按其字面理解難以在設計中直接使用;最後,掌握了放大器的共模抑制比參數的評估方法,不代表可以在應用電路對共模信號實現有效抑制。本篇解析放大器共模抑制比參數定義與其影響的評估方法,以及結合一個實際案例討論影響電路共模抑制的因素。


    在討論共模抑制比之前,先認識兩個專有名詞,差模增益Ad、共模增益Ac。


    如圖2.42(a),差模增益定義為加載於兩個輸入端之間的信號所獲得的增益,如式2-24。

    其中,Vd為差模輸入信號,它可以等效為圖2.42(b)。


    如圖2.42(c),共模增益定義為同時加載於兩個輸入端信號所獲得的增益,如式2-25。

圖2.42差模輸入與共模輸入信號增益示意圖


    放大器的差模增益是電路所需要的增益,而共模增益將放大直流噪聲。共模抑制比(Common Mode Rejection Ratio,CMRR),定義為差模增益與共模增益的比值,如式2-26。

    通常Ad值很大,而Ac值趨近於零,所以CMRR很大,數據手冊中通常使用dB為單位,計算方式如式2-27。

    從應用的角度,共模抑制比可看作輸入共模電壓變化引起輸入直流誤差,如式2-28。

    式中,Vcm為輸入共模電壓,Ver_CMRR為共模電壓所引起的輸入直流誤差。


    老一代精密放大器的共模抑制比通常在70dB至120dB左右,新一代精密放大器的共模抑制比性能大幅提升。如圖2.43所示,OP07在25℃環境中,供電電壓為±15V,共模電壓為±13V時,共模抑制比最小值為100dB,典型值為120dB;而ADA4077在同等工作環境和工作電壓下,共模電壓為-13.8V至13.8V時,共模抑制比最小值為132dB,典型值為150dB。


圖2.43 ADA4077與OP07共模抑制比性能


    如圖2.44,在相同電路中對比OP07、ADA4077共模抑制比的性能,假定電阻完全匹配(R1=R3,R2=R4),共模電壓為10V。


圖2.44 0P07與ADA4077差分放大電路圖


    使用OP07共模抑制比的典型值120dB代入式2-28,共模電壓在輸入端將產生的輸入直流誤差為10μV。


    而使用ADA4077共模抑制比的典型值150dB代入式2-28,共模電壓在輸入端將產生的輸入值誤差為0.316μV。


    由此可見,在該差分電路中,使用ADA4077替換OP07,由放大器共模抑制比限制所產生的直流誤差明顯改善。


    上述分析通常適合在選型階段評估放大器共模抑制比是否符合要求,在實際設計中,放大器共模抑制比參數不等於電路共模抑制比,而電路的共模抑制是更為關注的設計要點。


    2017年10月中旬,筆者接到一位異地項目負責人的特急求助電話,其研發的設備在核心客戶試用中出現異常,將影響核心客戶產品的生產品質,已經收到限期整改通知。電路如圖2.45,工程師使用2片ADA4522-2組建差動電路,第一級電路U8A、U8B實現差動電路的輸入緩衝器功能,第二級電路U5A實現差動信號放大電路,其中,R6、R7阻值為30KΩ,誤差為1%,R5、R74阻值為3KΩ,誤差為1%,電路預期的增益設計為10倍。


圖2.45 ADA4522-2組建差分電路


    核心客戶在25℃恆溫環境下使用設備,測試點TP76、TP77對地的共模電壓為7V,在TP76、TP77之間輸入26.5mV差模信號時,電路輸出(U5A 1腳)為259mV,接近電路預期設計,但是當TP76、TP77輸入差模信號為1mV時,電路輸出(U5A 1腳)只有5mV,誤差過大。


    筆者即時給出電路分級測量定位故障的方法,而項目負責人當時不能完全理解逐級測試原理。堅持認為電路只有放大器和電阻,並且電阻的誤差為1%,電路在處理1mV的差分信號誤差達到50%,篤定是ADA4522晶片出現問題,沒有使用推薦測試方法。所以次日凌晨筆者郵件回復電路分析過程。


    如圖2.46,ADA4522-2 是零偏型放大器,在25℃環境中,供電電源為30V時,失調電壓最大值為5μV,相比於1mV的電壓影響可以忽略,輸入偏置電流最大值為150pA, 輸入失調電流最大值為300pA,與輸入側電阻作用所產生的失調電壓也可以忽略。


圖2.46 ADA4522失調電壓與偏置電流規格


    其次,根據圖2.45推導電路的傳遞函數,如圖2.47。如步驟三,關於項目負責人認為電路增益為R7與R74比值,建立條件為R5與R74,R6與R7完全一致。


圖2.47第二級差動電路傳函推導


    那麼這四個匹配電阻使用1%誤差的器件,所導致電路的誤差還會是1%嗎?


    最後,通過Excel生成簡化之前的電路傳遞函數,模擬測試點輸入TP79輸入7V,TP80輸入7.001V,R5、R74保持為理想電阻,分組調整R6、R7的誤差,計算差分電路標準傳遞函數的輸出值(Vo1),與計算差分電路化簡之後傳遞函數的輸出值(Vo2),如圖2.48。


圖2.48計算差動電路匹配電阻誤差產生的影響


    結論如下:

    (1)R6、R7 使用理想電阻,Vo1與Vo2相同。

    (2)R6、R7 調整為1%誤差電阻時,Vo1為0.136V ,Vo2為0.0099V二者差異巨大。

    (3)R6、R7調整為0.1%誤差電阻時,Vo1為0.0227V ,Vo2為0.00999V二者仍存在明顯差異。

    (4)R6、R7調整為0.01%誤差電阻時(LT5400A為例),Vo1為0.01127V ,Vo2為0.009999V,二者誤差為11%。

    (5)R6、R7 調整為0.0025%誤差的精密電阻時(LT5400B為例),Vo1為0.01031797V,Vo2為0.00999975V,二者誤差為3%。


    後續,項目負責人在原機型中,使用LT5400精密電阻替代原誤差為1%的電阻R5、R74、R6、R7,整改設備順利完成核心客戶的測試驗收。


    導致該故障的根本原因是由於差動電路的匹配電阻失配,使得整個電路對共模信號的抑制比遠低於預期。電路共模抑制比的影響因素一部分來源於放大器內部(共模抑制比參數),另一部分來源於應用電路,例如差動電路的匹配電阻、信號源內阻。尤其是後者往往不被工程師所重視。

相關焦點

  • 放大器共模抑制比參數評估與電路共模抑制能力分析
    許多硬體工程師會將放大器的共模抑制比視為最難掌握的直流參數,首先因為定義所涉及的因子容易產生混淆;其次,掌握了共模抑制比的定義,按其字面理解難以在設計中直接使用;最後,掌握了放大器的共模抑制比參數的評估方法,不代表可以在應用電路對共模信號實現有效抑制。
  • 放大器共模抑制比參數與頻率的關係
    在《放大器共模抑制比(CMRR)參數評估與電路共模抑制能力實例分析》文中,介紹使用共模抑制比的倒數,將共模信號折算到輸入端評估所引起的誤差,有工程師認為這種方式在輸入共模信號為交流信號時的結果「不準確」。其實在共模信號為交流信號時,這種評估方法仍然實用,問題在於放大器的共模抑制比參數並非恆定不變,它隨共模信號頻率變化變化。
  • 如何消驅動電路提高共模抑制比
    心電檢測是在強共模幹擾下的微弱信號檢測,為了提高電路的共模抑制比,常採用對消驅動電路(右腿驅動)來提高共模抑制比。採用高共模抑制比的前置放大器,如在50Hz時80dB共模抑制比的儀表放大器是屬於性能比較好的產品,這樣工頻幹擾的幅值還是達到了信號幅值的十分之一,對於醫生診斷來說是不能接受的,心電圖機普遍採用對消驅動電路來進一步增強共模抑制能力。
  • 共模抑制比CMRR是什麼CMRR的技術及計算公式詳細說明
    打開APP 共模抑制比CMRR是什麼CMRR的技術及計算公式詳細說明 發表於 2019-09-14 10:57:00 CMRR(Common Mode Rejection Ratio)共模抑制比。
  • 適合過程控制應用的完整高速、高共模抑制比(CMRR)
    大共模電壓擺幅也非常典型,尤其是小信號差分輸入;因此,良好的共模抑制性能是模擬信號處理系統的一項重要特性。圖1所示的模擬前端電路經過優化,可在處理這些類型的工業級信號時提供高精度和高共模抑制比(CMRR)。
  • 差分放大電路的CMRR與輸入電阻分析
    共模抑制比CMRR 運放的共模抑制比是常被關注的參數,尤其是在差分放大器和儀表放大器中。但這裡只討論共模抑制比以及其帶來的誤差。 首先來了解下共模輸入電壓:指運放的兩個輸入引腳電壓的平均值。如下圖所示,對於雙極性輸入級的運放,運放的共模輸入電壓,一般達不到電源軌。
  • 共模抑制比和輸入阻抗高的儀表用差動放大電路及其工作原理
    本電路是儀表用差動放大器的最基本電路,具有多種特點。如可以提高輸入電阻,提高共模抑制比待。OP放大器A1,A2採用了性能相近的器件,這樣可以簡化溫度補償電路;只須改變一個電阻即可自由選定增益。本電路也可作為通用直流放大使用。
  • 集成運算放大器的電路構成及特點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706/349871.htm了解集成運算放大器的一般概況;掌握集成運算放大器在線性和非線性應用方面的基本電路工作原理及分析方法
  • 具有270V共模抑制性能的雙向隔離式高端電流檢測模塊
    負載電流通過一個電路外部的分流電阻。分流電阻值應適當選擇,使得在最大負載電流時分流電壓約為100 mV。AD629放大器精確測量和緩衝(G = 1)小差分輸入電壓,並抑制最高270 V的高共模電壓。雙通道AD8622用於將AD629的輸出放大100倍。
  • 運算放大器主要的22個參數說明
    2.直流共模抑制(CMRDC)該參數用于衡量運算放大器對作用在兩個輸入端的相同直流信號的抑制能力。3.交流共模抑制(CMRAC)CMRAC用于衡量運算放大器對作用在兩個輸入端的相同交流信號的抑制能力,是差模開環增益除以共模開環增益的函數。
  • 差分放大電路分析
    差分放大電路又稱為差動放大電路,當該電路的兩個輸入端的電壓有差別時,輸出電壓才有變動,因此稱為差動。差分放大電路是由靜態工作點穩定的放大電路演變而來的。 集成電路中電路都是用的各種恆流源作偏置,偏置電路中電流都是恆定不變的,所有的參數計算都是圍繞這個恆定的電流。
  • 經典差動放大器應用電路詳解
    經典的四電阻差動放大器 (Differential amplifier,差分放大器) 似乎很簡單,但其在電路中的性能不佳。本文從實際生產設計出發,討論了分立式電阻、濾波、交流共模抑制和高噪聲增益的不足之處。 差分放大電路具有電路對稱性的特點,此特點可以起到穩定工作點的作用,被廣泛用於直接耦合電路和測量電路的輸入級。
  • 運算放大器中如何放大倍數的電路單元
    在實際電路中,通常結合反饋網絡共同組成某種功能模塊。它是一種帶有特殊耦合電路及反饋的放大器。其輸出信號可以是輸入信號加、減或微分、積分等數學運算的結果。由於早期應用於模擬計算機中,用以實現數學運算,故得名「運算放大器」。運放是一個從功能的角度命名的電路單元,可以由分立的器件實現,也可以實現在半導體晶片當中。隨著半導體技術的發展,大部分的運放是以單晶片的形式存在。
  • 運算放大器工作原理及誤差分析
    當MOS管技術成熟後,特別是CMOS技術成熟後,模擬運算放大器有了質的飛躍,一方面解決了低功耗的問題,另一方面通過混合模擬與數字電路技術,解決了直流小信號直接處理的難題。 經過多年的發展,模擬運算放大器技術已經很成熟,性能曰臻完善,品種極多。這使得初學者選用時不知如何是好。
  • 幾個經典差動放大器應用電路詳解
    本文從實際生產設計出發,討論了分立式電阻、濾波、交流共模抑制和高噪聲增益的不足之處。  大學裡的電子學課程說明了理想運算放大器的應用,包括反相和同相放大器,然後將它們進行組合,構建差動放大器。圖 1 所示的 經典四電阻差動放大器非常有用,教科書和講座 40 多年來一直在介紹該器件。
  • 【E課堂】電路測試主要運算放大器參數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85120.htm  現在經常使用三種測試電路拓撲對運算放大器 DC 參數進行工作檯及生產測試。這三種拓撲為 (1) 雙運算放大器測試環路、(2) 自測試環路(有時稱故障求和點測試環路)和 (3) 三運算放大器環路。
  • op37運算放大器引腳圖與op37功放應用案例分析
    op37功放應用案例分析   在沒有更好的測量運算放大器的情況下,實現測量放大器的最好的解決方案就是應用通用集成運算放大器中的精密集成運算放大器OP07/PO37。為了充分發揮OP07/op37的性能,要將op37/OP07的調零電路包括在測量放大器的電路之內。實際的測量放大器電路如圖:
  • 儀表放大器的特點和電路設計原理
    一個高質量的儀表放大器典型的線性誤差為0. 01 % ,有的甚至低於0. 0001 %.低失調電壓和失調電壓漂移 儀表放大器的失調漂移也由輸入和輸出兩部分組成,輸入和輸出失調電壓典型值分別為100μV 和2 mV.
  • 採用一個精準差分放大器的高壓側電流檢測電路
    採用一個精準差分放大器的高壓側電流檢測電路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85860.htm
  • 技術文章:放大器電路噪聲峰峰值的評估要點與實例
    雖然在上一篇《來吧LTspice|算清放大器電路噪聲RMS值的糊塗帳》文中,分享了由放大器電壓噪聲密度、電流噪聲密度參數,在具體電路中所導致噪聲RMS值的計算方式與LTspice仿真方法。但是在電路中,對信號產生直接影響的是噪聲峰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