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想過地球可能是平的?它也許並不像教科書上所說的那樣是個球形,而是一個巨大的圓盤?
上述言論,你肯定以為我在胡扯。然而,眼下,相信「地球是平的」似乎正在成為一場小規模的潮流,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入坑。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17日報導,第三屆「平地球國際會議」14日至15日在達拉斯一家酒店舉行,會議宣稱「地球是平的」, 演講和展示話題包括《太空是假的》和《測試月球:一個全球謊言》。會議還頒發了以「地球是平的」為主題的最佳影像獎。值得注意的是,會議組織者聲稱本屆會議有600多人參加。而在2018年上一屆會議上,與會者還只有區區30來人。
實際上,真正來參會的還只是這批怪人中的冰山一角。「國際地平說協會」近年來異常活躍,自2004年「重出江湖」後,他們利用網絡大規模招攬信眾,目前已經有了20萬註冊會員。其中甚至不乏名人,美國的著名說唱歌手B.o.B就是「國際地平說協會」的一員,他曾在眾籌網站籌款,希望能發射一顆衛星,去拍攝地球的弧度,來證明地球是平的。
這些相信「地平說」的人有一些很奇怪的理論,比如,他們認為地球是以北極為中心的扁平大圓盤,圓盤的邊界則是南極的冰川,相當於一堵冰牆。太陽、月亮、行星和恆星在地球表面上方幾百公裡處。太陽和月亮在地球這個大圓盤上水平旋轉,因此有了晝夜的變換。
此外,這些人不相信引力的存在,他們認為之所以起跳後還會落下,是因為地球這個圓盤在高速上升,並不是因為重力。至於如何解釋「地圓說」已經成為世界共識,他們認為「地圓說」只是政府或更高一級別的人類甚至是外星人的陰謀。
國際地平說協會的分部美國地平說協會曾在網站上列舉了他們認為「世界是平的」所謂十大證據,其中包括:
「除了NASA公布的圖片外,所有人們拍攝的圖片,地面都是直的。」
「如果地球是圓的還在旋轉,那麼地面的水應該晃來晃去才對,然而事實是水面是平的。」
「如果地球是圓的還在旋轉,那麼飛機停在空中,不就可以隨著地球的旋轉,到達任何地方。」
「聯合國圖標與平面地球的地圖一致,那是因為各國政府早知道了真相。」
當然,如果你缺乏科學素養,還偏好陰謀論,可能還真的容易被它繞進去。
實際上,國際地平說協會的起源,就是這麼一批陰謀論者。
「地平說協會」的現代歷史可以追溯到19世紀初,由英國人塞繆爾·伯利·羅博瑟創立。此公9歲時就輟學,後來通過自學,在機械發明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他的真正志向不是發明,而是醉心於通過科學論證證明《聖經》中關於地平說的暗示是正確的,於是他創立了一門叫做Zetetic天文學的學科,將地球模擬成一個以北極為中心的封閉平面。Zetetic是個希臘單詞,意為「尋找」。他還寫了一本叫《狂熱的天文學》的書,最初他的作品只是16頁的小冊子,後來擴展成了一本書。他的「地平說」主要基於對聖經經文的字面解讀。羅博瑟還在英國和美國各創建了一個Zetetic社團,發行了一千多本那16頁的小冊子。
如果說羅博瑟對地球的錯誤解讀還是吃了他是民科的虧,「國際地平說協會」的首任會長塞繆爾·森騰就更匪夷所思了,此人原本是英國皇家天文學會和英國皇家地理學會的註冊會員,也算科學圈裡的人,但偏偏是個重度陰謀論者,始終懷疑他的科學家同事們在背著自己搞一項巨大的欺騙工程。今天的國際地平說協會官網還留存著他的言論作為宗旨:「『國際地平說協會』是人類反抗思想壓迫的武器,也是擊破新時代『地圓說』謊言的武器。站在理性的立場上,我們為那些任性的思想家提供了一個家園,他們勇敢地以理性和真理前進,認識到地球的真正形狀——平坦。」
不過,直到上世紀末,「國際地平說協會」始終沒有鬧出太大動靜,會員最多時也只有3500人。但進入新世紀以後,藉助網絡的翅膀,這個協會開始大規模招兵買馬,尤其是網絡視頻化流行以來,「地平說」支持者開始爆發性的驚人增長。
德克薩斯理工大學科學傳播學助理教授Asheley Landrum的一項調查顯示,「地平說」支持者的驚人增長,主要驅動力就是YouTube。在連續調查了2017年和2018年兩屆「地平說」年度聚會後,Landrum發現,除了一名與會者外,所有與會者都是在看了YouTube上的視頻後才開始相信「地平說」的。相信「地平說」的人,往往是那些已經在YouTube上觀看過其他陰謀視頻的人,包括「9·11」的另一面、NASA是否真的登月等。YouTube則為他們推薦了「地平說」的相關視頻。
還有些人說,他們只是為了揭穿這些視頻而去看視頻,結果自己反而被其中的材料說服了。
Asheley Landrum表示,其中比較流行的一個視頻「地球不是旋轉球體的200個證明」傳播效果顯著,吸引了從聖經文字家、陰謀論者到更相信科學的人。這些人看了該視頻之後,有的也變成了「地平說」信徒,開始追問「曲線在哪裡」、「為什麼地平線始終處於視線水平」這樣的問題。由於目前短視頻的觀看者們大多習慣於淺層思考,這樣相對複雜、需要一定思維訓練的問題很容易將他們繞進去,最終被洗腦成為地平說的信徒。
研究者同時指出,網絡視頻化吸引了大量原本不善於閱讀文字的人接觸訊息,視頻化的特質導致了人們的思維流於淺層,再加上視頻網站推送算法的加持,很容易將人送入執迷不悟的信息繭房當中。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