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的一部電影在豆瓣評分8.8,片名還叫做恐怖分子,讓以為是什麼經典犯罪動作片,結果看完一遍之後才意識到自己理解的有點離譜。它是一部純粹討論生活和情感的影片,如果問在生活和情感中什麼最恐怖?可能很多人有不同的答案;可如果反過來問一成不變在生活和情感中算不算恐怖?那麼答案應該會非常統一。現在經常聽到有人提起新鮮感、儀式感等等,它就像平淡生活的一種調味劑,乍一看好像無關緊要,卻有可能成為長期壓抑生活中的一劑良藥。
很難想像一個人如果每天都是重複著同樣的工作與生活,他到底能堅持多久。或許沒有外界因素的時候,他能堅持一輩子,因為這樣沒有什麼不好。可某天生活迫使他不得不改變時,他的心態是否還能承受得住,一旦發生扭曲就可能做出諸多過激的舉動。當下社會應該有不少人同男主一樣,有些趨於病態的活著,他不像是人更像機器人。
李立中是一位科研工作者,每天機械化的工作和生活著,沒有什麼情趣可言,更不懂如何讓生活富有新意。他的妻子周鬱芬是一位女作家,經常因沒有靈感而愁眉不展,作品也是修修改改推倒重來如此反覆。李立中從來不理解妻子真正的苦惱,也不理解為何寫小說是這麼要命的事情,如果他真的好好反思,那麼就會明白一切的問題源於他對生活的墨守成規。正是這種一成不變的普通生活,讓周鬱芬逐漸心灰意冷,不得不自己去尋求改變。
所以當舊情人小沈再度出現時,周鬱芬壓抑了太久的情緒終於爆發了,並最終走向了出軌的道路。其實從前面已經可以看出,即便今日不是小沈,他日也可能是小王或者小杜,只是時間早晚罷了。周鬱芬離家出走幾日再回來的時候,也預示著他們夫妻生活終於走到了盡頭,但李立中還是不明白為什麼要離開,自己的妻子到底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當有人告訴丈夫,你的妻子離開你後發生的事情都寫在了小說裡,可他第一反應是找朋友詢問。所以他口口聲聲說著不理解妻子如何如何,根本就是他從未想真正地去了解,如果真那麼在乎的話,常規邏輯應該是第一時間把小說通讀一遍,再去找朋友商量真偽吧。一個小細節的順序調轉,讓懶人覺得李立中是一個非常自我且鑽牛角尖的人,周鬱芬離開丈夫是明智的選擇。感情和事業連續的挫折讓李立中徹底迷失了,他偷了警察朋友的配槍,幻想自己殺了領導、殺了小沈。可實際上他能殺死的,只有他自己,對於當下的他來講,未嘗不是一種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