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一婦嬰近年來提倡科研項目的申報和科學研究的深入開展 採訪對象供圖(下同)
新民晚報訊(記者 郜陽 通訊員 高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日前發布了《關於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評審結果的通告》和《關於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評審結果(第二批)的通告》。記者獲悉,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共獲批項目33項,立項數再創歷年新高。繼2017-2019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數連續三次位列全國婦產科專科第一之後,一婦嬰今年的國自然立項數再次位列全國婦產科專科前列。
此次一婦嬰獲批項目中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項,面上項目18項,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4項。獲批項目在全院臨床、科研、行政後勤「多點開花」,實現多個重要突破。
圖說:2009-2020年一婦嬰立項情況 採訪對象供圖
據院方透露,醫院近年來高度提倡科研項目的申報和科學研究的深入開展,倡導學科帶頭人、科主任以身作則,帶領團隊深入挖掘臨床問題,從根本上解決疾病發生發展的機制機理,期望為患者謀取最大的福祉。一婦嬰東院四室科護士長黃蓉本年度獲批護理學科青年項目1項,本項目是在管理學口獲得的重要突破,醫院也踏上了護管結合的新臺階。
一婦嬰院長萬小平強調,科學問題來源於臨床,科研成果應用於臨床。醫學臨床和基礎研究是個人對醫院長遠發展的責任。醫院領導的高度重視、醫院政策的大力支持、全院上下的積極申報、專家的全方位指導,以及全面精細化的科研管理模式,成為一婦嬰科研「加速度」的最大助力:一方面,年度申報數量連年創下新高;另一方面,項目的申報質量也逐年提升。
值得欣喜的是,經過近年來的精心耕耘播種,醫院的立項項目類型佔比由金字塔形結構向紡錘形結構轉變,即面上項目佔比55%、青年項目佔比42%。這意味著經過各方面的努力,一婦嬰研究主體為中層科研人員,未來將有望出現可持續產出的情況。
萬小平表示,醫院下一輪跨越式發展的路徑須牢牢依靠科學研究、人才建設和臨床轉化,醫務人員要把科研思路在臨床工作中貫穿始終,注重臨床與科研並舉,這將是建設高水平研究型醫院的強大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