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鋁合金廣泛的工業應用,專門針對其連接工藝進行了許多研究。但是,由於它們的高導熱性,高膨脹係數,高氧化敏感性等,也帶來了不少挑戰。對於輕型結構,通常採用傳統的焊接技術,例如金屬惰性氣體(MIG)焊接和鎢極惰性氣體(TIG)焊接,導致典型的樹枝狀顯微組織,強度差,焊接接頭固態裂紋,從而降低了這些合金接頭的機械性能。
在所有用於金屬連接的技術中,攪拌摩擦焊(FSW)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受到了廣泛的關注,並且在當今已經被頻繁使用。FSW是一種固態焊接工藝,將旋轉工具插入要連接的板鄰接邊緣。許多研究都關注這類合金的FSW接頭性能,但對其循環特性的關注則較少。對於循環載荷下的焊接結構設計,普遍的共識是,由於微結構的細化,與傳統的焊接技術相比,FSW通常可以改善焊接接頭的疲勞壽命。因此,研究其循環特性對於安全可靠的設計非常重要。
本研究在恆定應力比(R=0.1)下,分析了攪拌摩擦焊接2024鋁合金焊後熱處理(PWHT)對接頭微觀結構和循環特性的影響。相關論文以題為「Effect of post-weld heat treatment on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fatigue crack growth rate in welded AA-2024」於發表在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
論文連結:
https://doi.org/10.1016/j.msea.2020.139116
熔核區進行焊後熱處理後,未觀察到明顯的晶粒長大,即保留了等軸細晶粒。但是,焊後熱處理會導致熱機械影響區(TMAZ)和熔核區(NZ)中的粗大析出相重新析出。觀察到攪拌摩擦焊後強度的損失是由於析出物的粗化,而析出物在200°C/10h,焊後熱處理(PWHT)後發生回復,塑性應變增加到焊接條件下的1.67倍。與190°C相比,PWHT隨後在200°C下進行時效,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抗拉強度,但在不影響屈服強度的情況下,顯著提高了接頭的延展性。190°C和200°C的PWHT使硬度在整個焊縫橫截面上均勻分布。與190°C相比,200°C的時效溫度顯示出硬度值的改善,特別是在熱影響區,這主要是由於強化析出物的產生。
圖1 FSW焊後接頭組織
圖2(a)焊接條件下焊縫熔核區的SEM圖像;(b)熔核區的晶粒尺寸分布
圖3 在焊接橫截面中晶體織構的極圖
圖4 焊接接頭橫截面的顯微硬度分布
在不同的PWHT條件下,疲勞裂紋擴展率的門檻值Kth明顯不同。與190°C相比,PWHT隨後在200°C進行時效導致Kth值有所提高。
圖5 不同熱處理條件下焊接接頭的裂紋擴展行為
總的來說,本文發現焊接工具的轉速是控制熱量輸入,硬度以及焊接接頭疲勞裂紋擴展的關鍵參數。PWHT的焊接接頭的延展性和硬度有了顯著改善。焊縫攪拌區的硬度值低,疲勞裂紋擴展率高。(文:33)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材料科學與工程」。歡迎轉載請聯繫,未經許可謝絕轉載至其他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