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DSC或DSSC)源自光合作用研究(圖1)。在20世紀60年代後期,在研究從植物中提取的葉綠素時,伯克利的研究人員意識到有機染料可以在電化學電池的氧化物電極上產生電能。增加電荷收集的表面積被認為是提高電池效率的途徑。最終,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的一個團隊發現二氧化鈦(Ti2O)是理想的陽極材料。這種基本的電池設計現在是大多數DSSC研究的基礎,並且在其發明者之後被稱為Grätzell電池。
DSSC可以通過改性有機染料來適應服務中預期的光照條件。這些常見的化學物質已被很好地理解,其發展可追溯到紡織工業的早期階段。 DSSC的第二個主要成分是TiO2。這種材料也很豐富,因為它是許多應用的首選白色顏料,從油漆到紙張,甚至是牙膏。極端白色是由於高折射率導致使用TiO2作為光學塗層材料以及許多防曬乳液中的封閉劑。
由於TiO2作為一種廣泛可用,易於生產,價格低廉且特性良好的材料,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作為第三代電池研究的目標已經變得非常流行。
TiO2天然形成非常多孔的層,導致陽極表面積高,從而提高電池效率。但是對這種材料的更有針對性的研究已經導致更高的表面積層。納米技術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TiO2加工技術,以創造出許多不同的納米結構材料。 TiO2在納米管和納米線形式中相對容易生產,非常適合於最大化DSSC器件的效率。
共敏化已成為一種被廣泛接受和有前途的方法,以調整功能和性能的DSCs。為此,作者在光學吸收的基礎上對染料組合進行分類,以便區分實現全色共敏化太陽能電池的有用策略,並有助於更好地理解合理的分子設計概念如何應用於共敏化。本綜述可以幫助研究者對大量化學染料的光伏功能進行適當的比較,並以此為基礎,為共敏化太陽能電池的應用開發新的結構-功能關係,特別是那些旨在實現全色吸收的應用。共敏化提供了一個有前途的途徑,以具體地定製功能和性能的DSCs,以滿足不同的業務需求和應用
作者:電子設計
連結:http://m.elecfans.com/article/851237.html
來源:電子發燒友
作者:大兵哥
連結:http://www.cailiaoniu.com/174758.html
來源:材料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