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新網消息,在本月3日和4日兩天時間裡,以日本關東北部地區為震源,接連發生了5次3級以上的地震,其中3次達到了日本震度4級,從芮氏規模來看,大概在3.7至4.8級左右。
按照日本氣象部門的觀測數據看,這5次地震的震源深度與發生原因各不相同,至少沒有明確的證據表明,這些地震具有「聯動性」。
由於日本地處太平洋板塊與亞歐板塊邊界形成的「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地震發生概率非常高。據日本方面的統計,每年發生的有震感的地震就達1000多次,6級以上的地震發生頻率大概是每年一次。
若從這一客觀因素而言,日本這次在2天時間裡,接連發生5次地震,並不是多麼值得注意。但在該地震發生的前一天,曾傳出了「日本危險了」的消息。
據海外網報導,日本相關專家日前表示,東京在未來30年內,有70%的機率會發生「首都直下型地震」。說得通俗點,東京正下方發生地震的概率不斷增加,甚至可能會直接「下沉」。
日本專家之所以會做出這樣的判斷,主要是根據觀測數據顯示的日本關東地區的地殼正在以每年2釐米的速度推進,地殼運動將在極大程度上導致地殼變形,發生地震的概率在不斷增大。
這些專家還表示,「就算明天發生地震也不足為奇」,並呼籲相關部門做好能做的所有準備。
專家們的話言猶在耳,3日和4日關東地區就發生了地震,而且還是5次,可謂是「一語成讖」。在這5次地震發生後,日本氣象新聞公司也表示到,不論震源在哪,日本本身的地震就很多,頻繁發生3級以上的地震,並不是什麼新鮮事。
日本方面對於這2天內發生的5次地震,大都是抱著「不以為然」的態度,更加願意將原因歸咎在客觀因素上。若是放在以往,這5次地震確實能用這樣的說法解釋,但這一次,相關專家已經提前表示過,未來30年會有大概率發生地震,且間接「預言」了這5次地震的發生,並成真了。
這就表明,日本地區在未來30年內,還不一定要等到30年,就有可能會發生大的地震,日本方面還是要多加重視才行。
要知道,人類的力量在大自然面前太過渺小了。
往近了說,2011年的「東日本地震」間接導致核洩漏問題,即便安倍在上臺後一直以「震後重建」為己任,但至今都沒有完全撫平昔日的傷痕。
往遠了說,距離1923年發生的關東大地震,已經有近100時間。按照日本方面的測算,芮氏7級以上的大地震,大概間隔220年,但前100年是「靜穩期」,後100年為「活動期」。
看來,日本方面所說的,「未來30年內有70%的大地震發生概率」並不是沒有依據的。
人類的力量在大自然目前,顯得尤為弱小,但即便如此我們也要做好充足的準備,防止損失進一步擴大。如今的福島核洩漏問題,就是前車之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