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虞子期
在地球的上空,隨時飛過一個物體可以說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因為我們地球上空的「太空垃圾」多不勝數,同時在太陽系之中,幾乎每天都有大量的太空巖石或者小行星路過。
所以很多時候,我們就算是在地球上,不憑藉任何的太空探測器都可以看到「火球」事件,只不過大多數時候,我們地球的大氣層都會將這些進入的物體會「燃燒掉」。
在2020年以來,我們確實也看到了很多類似的事件,在全球範圍之中都是有的。而在9月23日的時候,韓國也出現了一次「太空火球」事件,引發了大家的熱議,下面我們就來具體看看這個事情。
根據公開的科學報告指出,這次的韓國上空出現或者划過如月亮一般大小的「火球」,發生在9月23日凌晨1點15分到20分之間,並且韓國多地都發現了它的存在,多地民眾也目睹了這一過程。
根據韓國市民的描述,在出現「火球」的時候,外面傳來「哐」的一聲巨響,周圍瞬間變亮,如月亮一般大小的火球從天而降,因事出突然,沒來得及拍照,最後該事件一直成為了大家熱議的點。
同時也有網友表示,該火球是「橘黃色火球」,並且拖著長長的綠色尾巴飛行。那這到底是什麼呢?從現有的公開數據來看,天文專家們也只能給出一個初步的預判,這「火球」很可能就是流星雨,主要原因是在太空監測中心沒有接到有關報告。
所以大概的預判了一下。當然是否真的是流星雨暫時沒有誰來進行肯定,只是從描述和拍攝到的畫面來進行說明的,這就是大概的情況。
從本次的事件我們也可以知道,地球面臨來自太空的威脅其實並不小,這次如果真的是流星雨,就算是它屬於一顆小的「流星石」落入到地球的表面,對人類的影響可能也是存在的,大家應該也還記得,在2013年2月15日中午12時30分左右,俄羅斯就發生來了一次天體墜落事件,地點是位於車里雅賓斯克州,而這次的隕石墜落按照分析來看,母體叫作流星體,屬於太空巖石的一部分。
在科學的記錄之中,隕石墜落不是什麼罕見的事情,但是本次隕石墜落對地球產生的影響卻是罕見的,在形成所謂「隕石雨」之後,在墜落區域,許多建築的窗戶玻璃破裂,該事件已造成1200多人受傷。所以如果韓國本次事件也進入到了地球的表面,那麼帶來的影響可能也是存在的。這就是為何如今科學家們在不斷的升級防禦「太空威脅」的原因。
主要原因就是,人類對這些事件的發生都是毫不知情的,包括這次的韓國上空出現「火球」,太空監測中心也是未知的,所以我們時常說「漏網之魚」,其實也是說明了人類對太空的監測能力還是比較薄弱,並不是所有的太空物體都可以監測到。
如今科學家們擔心小行星的問題其實也是這樣來的,我們只有盡力做到小行星的防禦,才能減少對地球的影響,在如今美國宇航局(NASA)、歐洲宇航局(ESA)等機構也在實施小行星防禦的計劃,準確的來說,人類在實施太空巖石防禦計劃。
大家應該也記得,美國宇航局(NASA)局長曾說過,在我們有生之年,可能會看到太空巖石(小行星)撞擊地球,同時著名科學家霍金曾經也說過,未來我們可能會面臨太空巖石(小行星)的威脅,所以實施太空防禦計劃是必須的。而人類至於能不能做到,暫時還不能確定,但是採用的方式也是利用人造太空飛行器,進行對小行星的運行方向改變。
採用的技術方向是「撞擊」,也就是在兩個物體發生碰撞之後,將太空巖石(小行星)改成成為遠離地球的方向,從而減少太空巖石(小行星)對地球撞擊的可能性。科學界已經選擇好了需要實驗的太空巖石(小行星),並且也將相繼發射太空飛行器,勘察並且實施撞擊,當然具體撞擊的計劃預計在2022年實施,我們還是可以看到這個實驗的結果,拭目以待吧。
具體能否成功,這也是決定了人類未來有沒有能力實施太空巖石(小行星)防禦計劃,來減少地球的威脅。如果這個計劃失敗了,那麼也只能想其他的辦法來進行,這就是大概的情況。我們當然也還是期待能夠防禦下來,畢竟來自太空的威脅是無法預估的,在科學記錄之中,地球的恐龍滅絕可能都是因為太空巖石(小行星)導致滅絕的,所以對人類來說有必要進行這項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