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時候,我們會看到天空飛過一些物體,例如隕石,其實這也可以說是天空中的垃圾。在太陽系中,每天都會有大量的太空巖石或者是小行星。但大部分時候,它們都會在太陽系中被燃燒掉,並不會掉落到地球上面。
最近,韓國出現了一次「太空火球」的事件,那麼它究竟是如何形成?根據資料顯示,這顆火球是在韓國的天空出現,大小似乎是跟我們平時看到月亮一般,甚至在多地都可以看見這顆火球。
由於這顆「火球」出現太過突然,還沒有來得及拍照。根據看客所說,「火球」是橘黃色,並且拖著綠色的尾巴。由於沒有實質數據顯示,所以科學家暫定這個「火球」很有可能是流星雨。不過這些只是科學家的猜測,畢竟沒有實質的數據可以證明這個觀點。
從這件事可以看出,太空對於地球的威脅並不少,如果是大範圍的流星雨對於人類的生活將帶來很大的影響。如果這顆流星雨真的砸在居民區,無疑會引起嚴重的災難。由於流星雨本身也就是隕石,它以極高速度衝向地球,自身帶有極大的能量,人類自然難以承受這股力量。
雖說隕石墜落並不是很罕見的事情,但是這次隕石墜落卻造成了不少的傷害。根據報導,這個隕石雨墜落導致不少建築的玻璃受損,更有超過1000人因為這次隕石墜落而受傷。也正因為這件事,科學家需要更加重視外太空對於地球的威脅,升級防禦很有必要。
其實,沒有人可以知道隕石是什麼時候墜落到地球。就連這次韓國發生「火球」事件,也是相當突然,太空檢測器並沒有檢測到這次隕石事件。這也說明人類現有的技術還是不夠高級,所以才會有這樣漏網之魚發生。同時也說明,目前的儀器並不是什麼太空物品都可以監測出來。
如今,我們需要更擔心的是小行星的問題。因為太陽系每天都會有大量小行星經過,大部分它們都能燃燒掉,但是也有不少的一部分會到處散開。如果小行星真的撞擊到地球,將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對比隕石,小行星的體積更大,那麼它的殺傷力也是更大,所以現在科學家大多是在研究更多科技來防禦小行星事件。
之前著名科學家霍金表示過,未來某一天,我們都要面臨這些小行星的威脅。如果沒有做好任何防禦措施,地球將不堪設想。最好的情況,就是能有機器監測到小行星飛到地球,從而我們做好防禦。而最好的方法就是採用高科技,改變小行星的運行方向。
目前改變小行星方向最好方法,就是通過「撞擊」方式。我們都知道,如果兩個物體發生了撞擊,那麼自然會改變原來的方向,或者說減少小行星的體積。即使它真的要飛散到地球上面,也會減少大部分衝擊力。根據科學家的解釋,如今已經準備開始試驗,並且發出相應的太空飛行器。測試是否可以通過撞擊的方式,改變小行星的軌跡。而這項試驗很有可能在2年後實施,到時候,就可以知道這樣的方法是否可以操作。
當然,我們希望這次試驗能夠成功。如果成功的話,就代表人類有能力改變小行星方向的能力,從而降低小行星對於地球的威脅。當然這個試驗也有可能失敗,那麼就意味著科學家還要繼續探索新的方案。不過這個方案必須要繼續研究,因為這關乎人類未來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