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中有個塑膠袋
李新華
秋季運動會開幕式,隆重,熱烈。各個代表隊落座後音樂驟停,全場莊嚴肅靜,主持人正按議程進行,話筒裡不時有風的呼呼聲。突然,在主席臺和幾千人方陣之間的紅色塑膠跑道上,一個白色的塑膠袋不知道從哪兒意外飄了過來。
看著風中旋轉的小小的塑膠袋,很不是滋味,感覺與整齊劃一的氛圍很不協調。那個塑膠袋卻很興奮,伴著風兒,像蝴蝶一樣時飛時落。方陣裡的師生有的沒注意到,有的注意到沒在意。這時,迷彩服方陣裡閃出一個學生,一下子抓住那隻白色的「蝴蝶」,以最快的速度回到方陣。
開幕式繼續進行,風似乎小了。紅色乾淨的塑膠跑道和行列筆直的方陣在藍天的映襯下越發朝氣蓬勃。
但我卻一直忘不了那個沒有看清面目的「小迷彩」,由此也引發我一些思考。
教育是培養人的事業,學生會做題考上一所好大學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提高素養,學會生活。
1994年,日本廣島第12屆亞運會開幕式結束後,六萬人的體育場,所有的座位、通道、樓梯、拐角和路面,沒有一張廢紙和紙屑。那些曾經舞動的紙花、紙板,那些臨時座位下墊身的紙頁、布片,以及餐巾紙、食品包裝紙,沒有一張遺留在現場,人手一份的礦泉水瓶和食品盒,更是不見蹤影。難怪第二天世界上各大報刊出現的頭條新聞,都是「可怕的日本民族」、「難以置信的民族」。
保持環境整潔,並非難事,難就難在心裡到底有沒有將不丟一張廢紙與保護環境、文明禮儀聯繫起來。
每年國慶天安門升旗儀式後「垃圾何時休」一直是媒體關注的一個話題。激動地唱著國歌,興奮地舞著一面小旗,本來愛國之情是滿滿的,不幸卻被隨手扔垃圾的行為抹殺了。還好,媒體說,近年旅遊人數增多,垃圾的噸數越來越少了。甚慰。
著名臺灣暢銷書作家張德芬曾經攜父母一起來內地講學。活動結束後他們有些私事要處理,主辦方就派司機開車陪同。張家發現司機竟隔窗吐痰,實在難以接受,便委婉辭退不用,寧肯租車。司機對自己的行為渾然不覺,卻疑惑臺灣人莫名其妙。
有個學生別人介紹了個對象各方麵條件都不錯,就因為看電影男孩兒把飲料瓶扔在地上斷然分手。「自私自利,眼裡沒有別人,不知道尊重清潔工」等等,上綱上線,總之,人品低下。我聽後默然一笑。
一個學生的分數經過刷題可能會很快提升,而一個人的素養卻需要慢慢教化。我們教育學生要有遠大的理想,要有胸懷天下的志向,而身邊的小事兒怎麼處理同樣需要指導。
古訓曰: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日常生活中,丟一張紙屑是惡,隨地吐痰是惡,對物不珍惜鋪張浪費是惡,公眾場合大聲喧譁抽菸也是惡;相反,微笑是善,禮貌是善,尊重是善,節約是善,光碟是善,輕放餐具是善,垃圾歸位是善,幫人是善,認真是善......
行善是一種生活方式,是一種進步的機會,是一種讓你成才成功的因素。當有了這樣的認識,並且每次都能從心裡付出的時候,相信生活一定會有很大的提升。
冬天到了,但只要我們能注意自己的言行,文明向善,提升素養,再冷的冬天也會春意盎然。
最後,祝福那位在風中抓「蝴蝶」的「小迷彩」,相信他人生的道路會越走越寬。
(圖片攝影:張晶晶)
關注芬芳書社,遇見更真實的自己。
作者:中學語文高級教師,河南省骨幹教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安陽市首批教育系統家庭教育骨幹講師;愛生活,愛教育,愛文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