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木塔月每天給你帶來最新最權威的科學資訊!
2021年起禁用不可降解塑膠袋!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住房城鄉建設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文化和旅遊部、市場監管總局、供銷合作總社等九部門聯合印發《關於紮實推進塑料汙染治理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出, 自明年1月1日起,在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城市建成區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餐飲打包外賣服務以及各類展會活動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購物袋,但是暫不禁止連卷袋、保鮮袋和垃圾袋。
規定明年起,全國禁止生產和銷售一次性塑料棉籤、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全國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但是牛奶、飲料等食品外包裝自帶的吸管暫不禁止。
塑膠袋的化學成分組成與分類:
聚乙烯(PE):高密度聚乙烯(HDPE)常見於商場購物袋、包裝內袋;
低密度聚乙烯(LDPE)常見於商場購物袋、外包裝袋、包裝內袋、熱縮膜;
線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常見於保鮮紙(膜),或用於混入LDPE生產。
聚丙烯(PP)常見於高透明外包裝袋,高透明包裝膜,高透明熱縮膜。
聚氯乙烯(PVC)用於血液袋、軟膜裁剪縫製袋、熱縮膜。
醋酸乙烯(EVA)用於大公司特製袋。
聚乙烯+醋酸乙烯(PE+EVA混合料)用於大公司特製袋。
聚乙烯複合聚丙烯(PE/PP)用於高質量印刷外包裝袋。
聚乙烯複合醋酸乙烯(PE/EVA)用於大公司特製袋。
聚乙烯複合聚氯乙烯(PE/PVC)用於真空或保鮮的預先包裝袋。
聚乙烯複合尼龍(PE/Nylon,PE/PA)常用於肉類真空及保鮮的預先包裝袋。
聚乙烯複合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PET)用於真空或保鮮的預先包裝袋。
聚丙烯複合聚丙烯(PP/PP)常用於高質量印刷外包裝袋。
一般人認為塑膠袋在近代人類歷史裡出現,且已經被廣泛使用,無法被輕易取代。
塑膠袋質輕,容易塑造,應用層面廣泛,可軟、可硬、可溼、可幹、可密封、可透氣、可一次使用亦可長久使用。自有塑料以來,都被研究利用塑料替代金屬、木材或玻璃等物料,以減輕重量有利於方便使用、便利儲存、運輸或減輕燃料消耗。塑膠袋也可用於-保護貨品、為食品保鮮、可承載液體、可包裹空氣。在超市貨品裡大部分都是全塑料包裝。
塑料製品的危害:
大部分塑料在自然條件下難以分解,焚化也會帶來空氣汙染的問題,所以由塑料製成的塑膠袋也因此被時代雜誌評選為「50大最糟發明」之一,這是因為人類自私的隨意丟棄塑膠袋的後果。尤其塑膠袋被廣泛使用,因此環保組織都關注於如何減少使用塑膠袋或者找到塑膠袋的替用品。例如香港有環保團體在2006年起定期舉行無塑膠袋日,鼓勵市民減少使用,在2009年7月7日實行徵收塑膠袋環保徵費,以減少塑膠袋的使用;有國家開始徵收塑膠袋稅,以達到減少人民使用塑膠袋。另外塑膠袋也開始使用被認為環保的其他物料製造的袋代替,例如紙袋、環保購物袋,和以生物可分解塑料製造的塑膠袋等。不過上述物料成本較塑膠袋高,因而大部分地方仍主要使用塑膠袋。
而就環保問題論,塑料之所以難以杜絕替代是因為塑料不單可以多次循環再造,而且是眾多物料中耗用能源最少和工序技術最容易的,所以中、小型塑料再生廠特別多。根據香港環保處一份擴大塑料購物袋環保徵費計劃公眾諮詢文件顯示,因塑膠袋稅2010年比2009年增加了25萬多袋垃圾(包括多種物料的環保袋、紙袋、垃圾塑膠袋),而袋裝垃圾重量則增加約17公噸。
在20世紀70年代,塑料購物袋還是一種罕見的新奇事物,如今已成為一種無所不在的全球產品,年產量達一萬億個。它們的足跡遍布世界各個角落,包括海底最深處,珠穆朗瑪峰最頂峰以及極地冰蓋。塑膠袋給環境帶來了嚴峻的挑戰。
塑膠袋發展史:
一次性塑膠袋是如何煉成的?又是如何被禁止的?
1933年——英國諾斯威奇的一家化工廠無意中研製出最常用的塑料——聚乙烯。儘管此前聚乙烯被小規模生產,但這是第一次合成了工業上使用的化合物材料,並在之後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英國軍方秘密使用。
1965年——一體式聚乙烯購物袋由瑞典Celloplast公司申請了專利。這款由工程師斯滕·古斯塔夫·圖林(Sten Gustaf Thulin)設計的塑膠袋很快在歐洲取代了布袋和紙袋。
1979年——已成功佔據80%袋裝市場的塑膠袋進一步走向國際化,被廣泛引入美國。生產塑膠袋的公司開始大力推銷他們的產品,鼓吹塑膠袋優於紙袋以及可重複使用包裝袋的種種好處。
1982年——美國兩家連鎖超市巨頭喜互惠(Safeway)和克羅格(Kroger)轉而使用塑膠袋。越來越多的商店紛紛效仿,之後短短10年內,塑膠袋幾乎完全替代了紙袋,雄霸世界。
1997年——航海家兼研究人員查爾斯·摩爾發現了太平洋垃圾帶。海洋環流會使大量的塑料垃圾聚集,而這一垃圾帶是世界上五大海洋塑料聚集區面積最大的一個,嚴重威脅著海洋生物的生存。塑膠袋因造成大量海龜喪生而臭名昭著,它們被海龜當做水母而誤食,從而使其窒息而亡
2011年——全世界每分鐘消耗100萬個塑膠袋。
各國禁止使用塑膠袋應對環保挑戰:
2002年——孟加拉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實施塑膠袋禁令的國家,因為在災難性洪災中,塑膠袋是排水系統堵塞的首要原因。其他國家隨後紛紛加入"禁塑"行列。
2016年,德國聯邦政府出臺了一項規劃,讓零售商可以向購物者對使用塑膠袋收費。當然也可以不收。環境部說,收費之後塑膠袋的使用明顯少了,將其評價為巨大的成功。然而,這些都是相對的!
絕大多數德國超市仍在免費提供一次性塑膠袋
就算是每年人均塑膠袋的消耗量確實從45個下降至24個了,但德國有8200萬人,算一下吧: 還是非常大的一個數字,然而這個數字卻沒有大到讓政府可以有所行動,政府反而將手指向德國出色的廢物處理和回收系統,稱有該系統就無需再禁塑膠袋。一位環境部的發言人說,徹底禁掉"太誇張"了。在德國人均每年產生的令人難以置信的220公斤塑料廢物中,在這些塑料廢物可以得到回收利用的機會之前有一半被直接燒掉了-。
2017年——肯亞實施最嚴「禁塑令」,如此一來,全球已累計20多個國家通過實施「限塑令」或「禁塑令」來規範塑膠袋的使用。
2018年——「塑戰速決」被選為世界環境日主題,由印度主辦。世界各地的企業和政府紛紛表示支持,陸續表達了致力於解決一次性塑料汙染問題的決心和承諾
2016年,紐約州籤署對紙袋或塑膠袋收取費用法案,但反對者眾多,沒實施下來。到2019年3月,紐約州又重新開始討論塑膠袋禁令,也一直沒實施下來,許多細節可能沒確定,因為關係到小商店,超市,農貿自由市場,餐廳,大型商場是否可以繼續使用塑膠袋。
2020年,紐約州的塑膠袋禁令生效,但有一些是可以豁免,紐約的禁令豁免用於餐館外賣食品的袋子,包裹肉用的塑膠袋,和準備食物用的袋子。
一些商店如果還有剩餘的塑膠袋在4月1日之後就不能再使用,如果被 抽查發現,對首次違法的零售商發出警告,以執行禁令。零售商最終可能面臨250美元的罰款,而隨後的違規將面臨500美元的罰款。
一次性使用的紙袋仍將被允許使用,可以選擇收取5美分的費用。
~ 在紐約市,這項禁令涵蓋範圍內的所有公司都必須對紙袋收取5美分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