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有雪山冰川、有草地森林;高山之巔白雲飄飄雲霧繚繞,駕車穿行其中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做為自駕遊的愛好者,作為司機一定要體驗一下。這裡彎多路險,溝壑縱橫,有塌方落石,駕行中經常聽到山上落石滾落,駕行其中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這就是獨庫公路,中國最美的公路之一。
G217公路,即217國道,是新疆的一條交通要道,從獨山子到庫車段又稱為獨庫公路,此段跨越天山,經過諸多險峻路段,作為司機和自駕遊愛好者,如果不走一次這段公路,將是很遺憾的事情。
從巴音布魯克到獨山子是獨庫公路的一部分,其中巴音布魯克到庫車還有一段距離。從巴音布魯克到獨山子要翻越天山的諸多支脈,從南往北分別是那拉提山、阿爾善山、依連哈比爾尕山、博羅科努山。其中在依連哈比爾尕山和阿爾善山的山間平地之間有著名的喬爾瑪烈士陵園和獨庫公路紀念碑。這段路程有280公裡,我們打算用一天時間來行駛,翻越天山,並體驗穿行在草地、森林、溝壑和冰川白雲之間的樂趣是主要目的。
就要離開美麗的巴音布魯克了,有一種依依不捨的情愫在其中。離開巴音布魯克鎮沿著開都河東行,因為傍晚時分落日的餘暉(上一篇中有照片),所以今天天氣是陰沉的。但開都河谷是一樣的寬闊平坦。
開都河谷是個地勢平坦的地方,這裡還有露營者。其時自媒體沒有今天這麼發達,極少有露營做自媒體者,有露營者大都是旅行愛好者。如果現在再去各大景區,我估計這種自駕或徒步或騎行做自媒體為生者應該遍地都是,因為現在打開各種網站的APP,大都是這種自媒體做的視頻。片子拍曝了,是頭天晚上不小心設置手動拍夜景忘調回來,第二天白天拍攝也沒看,拍完也沒回放,自然就過曝。天空一片死白,RAW格式也調節不回來了。(新疆之行多虧帶了兩部相機,上面和下面的片子都是另一部相機拍的)
巴音布魯克的居民主要是蒙古族,是蒙古族的土爾扈特部。以前有一部著名的電影叫《東歸英雄傳》,描寫的就是當時在頓河流域的蒙古族土爾扈特部東歸中國的故事。他們回歸後,乾隆皇帝將他們安置在這裡,一直生活到今天。在巴音布魯克景區,還能看到流動的寺廟,就是東歸路上他們用來祭拜的。土爾扈特部蒙古族放牧的是黑頭羊,這和在其他地方看到的哈薩克族放牧的大尾羊完全不一樣。
從巴音布魯克出來後,公路只有一段在開都河谷行走,逐漸地轉入山中,開始海拔較低,公路兩邊的綠色滿眼,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隨著山勢,海拔越來越高,道路逐漸走入雲中,現在我們行走在白雲裡了。在河谷地帶,看到的是山巔有白雲籠罩,現在行走在白雲裡,對現在的我們來說,其實就是行走在霧氣中,駕車要越發小心。
隨著海拔的升高,霧氣越發嚴重,山間雲霧繚繞,猶如仙境一般,山石隱約看見。如果不是因為能見度和在公路邊停車危險,這些地方可以停下來好好拍攝一番,此種仙境難得一見。
高海拔的山頭無安全被雲霧所籠罩,在這裡開車尤其要小心。獨庫公路本來就不寬,因山勢而建,蜿蜒曲折。雨霧籠罩下的公路水多路滑。
因為海拔的升高,路邊的植被已經沒有了那種高大的喬木,相反是一些草甸和灌木。這裡的海拔高度已經不適合高大的樹木生長了。這個高度依然有人生活,路邊還有放牧的牛羊。
山與山之間的平地依然是雲霧繚繞,但是高多了。這裡海拔較低,因此氣候溼潤。
在山於山之間會有平地。平地是開闊的,因為海拔降低氣候溼潤,所以綠色就多了起來,當然也有了森林。牧民在山間平地上生活,這裡是他們的帳篷。在這裡生活是一種什麼感覺?是靜謐?是孤獨?我們沒在這裡生活,所以未可知也。
因為獨庫公路要翻越多座大山,有多個高海拔地方。我們過了這個山谷繼續前行,地勢再次升高。樹木是沒有了,但是路邊的草地還是翠綠的,也能看到牧民的帳房。
一條小溪蜿蜒曲折從山上流下,就是這涓涓細流匯成的滔滔大河吧?
回望走過的路,彎彎曲曲依山勢而上。
獨庫公路橫穿天山,很多路段山勢險要,為防止塌方將公路掩埋,很多地方都加蓋這種保護措施。
山勢陡峭,雲霧繚繞,塌方居多。所以獨庫公路一年有半年時間是不能通行的。開車在路上,經常能看到山上的落石,有時你車剛過,落石就在車後滾落,煞是驚險刺激。
遠遠的看到路邊的冰川,目測距離不太遠,我決定帶女兒到冰川的邊緣去看看。
從路邊到冰川看似很近,其實距離很遠。從公路邊到冰川根本沒有路,只能走右側的斜坡側面,左側的高山不時有落石從山巔滾落,行走時要十分小心,注意觀察落石並聽聲音判斷,以確保安全。
山上手機是沒有信號的,我們帶了兩部對講機,通訊距離三公裡。我和女兒爬山帶一部,一部放到車上不登山的朋友拿著。還沒到達冰川的邊緣,超過了對講機的通訊距離,對講機也失去了作用,現在我和女兒與大部隊完全失去了聯繫。
費盡了各種艱險,我們終於來到冰川的邊緣。沒有登山靴,冰川是無法攀登的,所以只能在這裡欣賞一下。遠望潔白無瑕的冰川到近前看太粗糙了,上面布滿了碎石和殘雪和沙土。遠看細細黑線原來是一條小河溝,由於冰雪融水不斷的衝刷,在冰川上刻畫了很深的一條疤痕。我跳入其中,冰川河溝到本人胸口,腳下仍然是冰的世界。我身高1米82,從這個比例看,可見這冰川的厚度至少有幾米。
從冰川的邊緣回望,山勢層巒疊嶂,怪石嶙峋。陽光偷偷地透過雲層的間隙灑落在山坡之上,將剝落的山坡染成了金黃色,這既是山的顏色,也是光的精彩。我一直將攝影定義為「記錄瞬間精彩的技術」,所以趕快用相機記錄下來,下次再去,未必能看得見。
在冰川的高度,天山的北坡,海拔至少有3500米,這個高度不能生長高大的樹木,草在這裡生長也有困難,只適合這種苔蘚和地衣類植物生存。
翻越依連哈比爾尕山後就進入奎屯市的管區,下山的路是很好走的。這裡有奎屯公路局立的紀念碑:守護天山路。碑文上書:打通莽莽天山,築成天山公路;歷盡艱險,勇於犧牲的英雄築路官兵,值得我們永遠懷念。確如所言,在獨庫公路的中段,阿爾善山河依連哈比爾之間的山間平地上,有一座烈士陵園,安葬著築路犧牲的烈士。我們到達這裡給準備給烈士獻花,我的相機在這裡摔壞了。但是並不後悔,因為是英雄讓我們有了今天的體驗!我們翻越了天山!
這是新疆自駕遊的第十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