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想過有一天,地球的南極和北極會互換位置?正常人都不會去思考看似如此荒謬的問題,但這個問題只是看似荒謬,卻會在未來的某一天成為現實。
當然,我們所說的南極與北極並不是指地理上的南極和北極,實際上地球有兩個不同類的極點,一個就是我們所熟悉的地理上的南極與北極,而另一個則是磁性上的南極與北極。眾所周知,地球是擁有磁場的,也正是因為地球擁有磁場,生命才能夠在這個星球上誕生並發展進化。而位於地球軌道外側的火星,也正是因為沒有磁場,所以無法成為一顆宜居行星。那麼磁場對於一顆行星,或者說對於一顆行星上的生命而言,到底有多麼重要呢?宇宙看起來風平浪靜,但我們切莫被這番假象所欺騙了,宇宙實際上是一個風起雲湧充滿危險的地方。
在宇宙中存在著大量生命體難以承受的高能輻射,而磁場的存在就如同一個保護罩,將這些對生命體危害巨大的輻射阻擋在外。
如果你覺得宇宙輻射聽起來有些虛無縹緲,那麼就來看看我們的身邊吧。地球之所以能夠孕育生命,與太陽的存在是密不可分的,而太陽除了給地球生命提供能量以外,還會帶來一些危險,作為一顆恆星,太陽經常會吹出劇烈的太陽風,而這股高能粒子流完全可以將地球大氣吹散,如果地球沒有了大氣,那麼孕育生命自然也就成為了無稽之談,而地球大氣之所以無法被吹散,同樣也是因為磁場的保護。
對於現代人類文明而言,磁場不僅保護著地表的生命,還保護著在地球軌道運行著的各種太空飛行器,要知道無論是宇宙輻射,還是強烈的太陽風,都足以將它們摧毀得體無完膚。
那麼地球為什麼會擁有磁場呢?關於磁場的產生,人類目前還所知甚少,不過一般認為地球磁場與地球內部的熔巖物質對流有關。
地球本身就處於不斷自轉之中,而在地球的內部,液態的熔巖物質會圍繞固態內核進行高速運動,而這種對流運動會帶動帶電粒子。現在地球看起來像什麼?是的,像一臺巨型發電機,而地球磁場就在電磁感應的作用下產生了。
既然地球磁場的產生是源於液態物質的對流,那麼地球磁場就不可能永恆不變,因為液態物質的運動並不是絕對穩定的,因此地球磁場也會隨之發生移動。地球磁場的移動並不是簡單的微調,而是會發生徹底的翻轉,也就是說北磁極會變為南磁極,而南磁極也會變為北磁極。
那麼地球磁場多久會翻轉一次呢?就如同對磁場產生的原因知之甚少一樣,人類目前對於地球磁場翻轉的周期還不能完全確定,但是主流的觀點認為地球磁場大約每30萬年就會翻轉一次,而最近的一次翻轉發生在距今78萬年以前。
不是每30萬年翻轉一次嗎?怎麼上一次翻轉是在78萬年以前呢?30萬年只是一個平均數字,地球磁場源於內部的對流,而液態物質的對流也是時快時慢,所以磁場翻轉的周期自然也是時快時慢。而現在,地球磁場就有加速移動的趨勢。大約在清同治年間,磁北極還在加拿大北部地區,而現在磁北極已經移動到了西伯利亞,經過計算發現,在過去的150年的時間裡,磁北極大概移動了1000多公裡。而現在它的移動速度已經達到了每年40公裡。
地球磁極是不是要翻轉了?這很難給出定論,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如果地球磁極發生翻轉,那麼這對於我們而言絕對不是一件好事。
地球磁極的翻轉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有規律,在翻轉的過程中會導致地球磁場發生紊亂,甚至是出現多個磁極,而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會直接導致地球磁場的減弱,這並不是杞人憂天,南大西洋異常區就是一個例子,這塊位於南半球的區域大約佔據了地球五分之一的面積,在這片區域中已經出現了明顯的磁場減弱,局部地區甚至出現了翻轉。
一旦地球磁場整體出現減弱,必然會導致一系列問題的出現,比如衛星及各種太空飛行器無法正常工作、地球表面會遭受更多的輻射風險。不過這些也只是猜想,因為人類對於磁場本身所知有限,對於磁場減弱後所帶來的影響也並不完全了解,幸運的是我們依然有足夠的時間去搞清楚這一切,畢竟以每年40公裡的速度來看,地球磁場距離發生翻轉還早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