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警告!地球正在發生磁極翻轉,大西洋南部已經開始了!

2021-01-16 科學探一探

專家警告!地球正在發生磁極翻轉,大西洋南部已經開始了!

大家到野外的時候最怕什麼?反正小編最怕的就是迷失了方向,這是如果有一個指南針就非常不錯了,而指南針之所以能在任何位置為我們指明方向,全靠地球上的磁場發揮的功效。

但是地球上的磁場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目前的地球磁場正在以每世紀5%下降,科學家們預測很有可能地球即將在兩千年內進行磁極翻轉,但是具體會在哪一年徹底翻轉,科學家也是沒法精準預測具體的日期!

而地球上每過40萬年,磁極就會翻轉一次,但是距上次磁極翻轉已經過去了78萬年,這說明我們早就該面臨的磁極翻轉遲遲沒來,這種毫無預見性的災難一旦發生就是無法挽回的!

那麼磁極翻轉對我們又有哪些危害呢?地球的磁極消失後,太陽中的帶電粒子就會更輕鬆穿過大氣層進入地球,而據科學家預測,每年將有10萬死於宇宙輻射,還會增加人類患癌症的機率!而沒有電力的供應,整個世界會變的比現在可怕100倍!

最近科學家們利用衛星進行全球觀察時發現,在南大西洋區域的磁場很紊亂,而衛星在飛到這個地方的時候只能被迫切斷和地球的聯繫。科學家們認為這裡已經開始發生磁極翻轉了!

總的來說雖然地球磁極發生變化會對人類造成很大的影響,但是人類肯定是能順利渡過這段時間的,畢竟上次磁極翻轉後還是由人類存活下來的!而科學家們也是在積極的想辦法應對了!

相關焦點

  • 專家警告!地球正在發生磁極翻轉,屆時部分地區將無法居住
    專家警告!地球正在發生磁極翻轉,屆時部分地區將無法居住但近來,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大氣與空間物理實驗室主任丹尼爾·貝克在一份新的報告中稱,有跡象表明有磁極逆轉的跡象。研究發現地球上重要的磁場在過去的200年裡已經減弱了15%。如果長此以往,這可能造成地球兩極發生翻轉。他表示,如果這種逆轉真的發生,有可能通過淘汰電網使這個星球的一些地區「無法居住」。
  • 地球磁極正在翻轉
    據澳大利亞新聞網7月15日報導,歐洲航天局的科學家研究發現,目前地球的磁極正在發生變換,未來數千年後地球南北磁極可能會翻轉,北極將會變成南極而南極將會變成北極。研究人員稱,這些變化全部是因為地球磁場的削弱。
  • 地球磁極翻轉即將發生,磁場減弱或消失會發生什麼?
    地球磁場的減弱,或許是地球磁極翻轉的前兆。根據地質學家對地球巖石的勘探,每經過100萬年左右,地球就會顛倒磁極,而在磁極產生變化移動前,地球的磁場會出現明顯的減弱,上一次磁極翻轉發生在78萬年前,人類很有可能正在經歷磁極翻轉。
  • 當指南針不再指南,地球磁極翻轉加速,地球將迎來什麼樣的後果?
    過去 10 年間磁極的移動速度已經增加了三分之一,並且現在正以每年 25 英裡的速度向西北進發—— 這可能是一個信號,表明我們將要經歷一些人類從未見過的事情:磁極翻轉。有證據表明,在過去幾百到幾千年的時間裡,我們的地球曾出現過一次有四個、六個甚至八個極點。這就是過去磁極翻轉時所發生的事情。 地磁翻轉的後果 然而,這種情況的再次發生,對我們來說並不是好消息。 同時存在多個磁極,也就意味著多個磁場會相互影響。在兩極翻轉期間,這將使地球的磁場保護作用減弱高達 90%。
  • 科學家警告:地球磁極將發生反轉
    另外,電子的分布位置並不是固定不變的,並會因許多的因素影響下會發生變化,再加上太陽和月亮的引力作用,地核的自轉與地殼和地幔並不同步,這會產生一強大的交變電磁場,地球磁場的南北磁極因而會發生一種低速運動,造成地球的南北磁極翻轉。
  • 地球北磁極正在不斷移動 未來或發生磁極翻轉
    地球北磁極正在不斷移動 未來或發生磁極翻轉 2019-12-23 15:58:41 來源:光明網  |  作者:陳龍 | 字號不過,地球的磁極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其每隔幾十萬年就會進行一次翻轉,而上一次發生磁極翻轉大約是在77萬年前,而這次磁極翻轉耗時長達22000年。自1831年觀測以來,地球北磁極以每年34英裡的速度穿過加拿大向俄羅斯方向移動,而近年來北磁極移動速度正在變緩,根據《2020年世界磁極模型》預測,北磁極將繼續向俄羅斯西伯利亞方向移動,時速大概為每年24.8英裡。
  • 地球磁極翻轉之後會發生什麼?
    稍早有報導提出地球的磁場強度在過去的200年內已經降低了15%,科學家認為這很可能是地球磁極即將發生翻轉的信號,並以此為基礎列舉出了多項磁場減弱和磁極顛倒所導致的毀滅性結果,其中就包括人類文明的終結。
  • 科學家警告地球磁極將發生反轉,那時將會發生什麼?
    另外,電子的分布位置並不是固定不變的,並會因許多的因素影響下會發生變化,再加上太陽和月亮的引力作用,地核的自轉與地殼和地幔並不同步,這會產生一強大的交變電磁場,地球磁場的南北磁極因而會發生一種低速運動,造成地球的南北磁極翻轉。
  • 地球地磁的兩極「天翻地覆」的翻轉:磁極翻轉恐釀災難性後果
    ,地球磁場也有南北極之分。但是科學家近年來發現,地球磁場有可能出現南北極翻轉,而且地磁出現裂縫等變化,可能引發一系列不良後果。人類需重視地球的這些隱形變化。科學家推測,地球在過去曾發生過磁極翻轉,而且是周期性翻轉,每20萬至30萬年翻轉一次。而在最近的78萬年來,地球磁極未發生翻轉。
  • 如果地球磁極翻轉會怎樣?地球會發生世界末日嗎?
    近日地球磁北極偏移的現象讓科學家對地球的磁場有了新的重視。地球的磁場可以保護地球不收太陽風的侵擾,但是地球磁場並不穩定,有時候甚至會發生難以置信的變化,比如南北磁極對調,不要太驚訝,這種情況實際上在歷史上發生過!
  • 南北方向正在「丟失」,NASA檢測到地球磁極正在發生翻轉
    近日NASA——美國航空航天局發現地球磁場凹陷,地球的磁極可能將發生反轉!這次凹陷很可能是對地球空間範圍內的衛星、生物和人類產生重大影響,甚至對國際金融系統產生巨大的衝擊。,由此見得,地球磁場已經進入到磁極倒轉的前夕。
  • 地球磁場的磁極正在翻轉!世界正在逐步走入大災難?
    那地球是什麼防禦措施呢?地磁場磁極正在翻轉?是的,不光地磁場的磁極會翻轉,太陽磁場的磁極也會翻轉,而且太陽磁極翻轉的周期大約僅僅為11年!也就是如果在太陽上放一塊指南針,在這十一年中,你會驚奇地發現,指南針慢慢地開始轉動,十一年後,已經完全指向了相反的方向!
  • 南大西洋上空的「磁力空洞」正在擴大!地球將迎來史無前例的磁極...
    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個令人震驚的現象:地球的磁場正在減弱。磁場對地球上的生命至關重要。它保護我們免受宇宙輻射和太陽輻射的帶電粒子。在短短5年的時間裡,它已經形成了一個最低強度的核心。科學家們懷疑,這種減弱是一種警告,表明地球正在走向兩極逆轉。這是南北兩極互換位置的時刻,上一次出現在78萬年前。自人類史以來,還從未發生過磁極倒轉。歐洲航天局(ESA)的一個團隊發現了這一現象,他們從該機構的Swarm衛星群中提取數據。
  • 地球磁極面臨大反轉? 專家:磁場正在迅速減弱
    地球磁極面臨大反轉?  強烈的太陽風暴每隔大約11年就要來一次,不過從百年來的發生情況來看,似乎對我們影響不大,為什麼呢?因為地球有個大盾牌,那就是地球磁場,它消解了絕大部分來自太陽的高能粒子和帶電粒子。然而近期的科學研究表明,地球磁場正在迅速減弱,這是否意味著又一次地球磁極翻轉的開始?
  • 地球磁極翻轉是毀滅性的嗎?
    科學家通過對巖石層和海底沉積物的磁力測定,得出結論,在過去的七千多萬年裡,地球磁極的翻轉已發生過一百多次。最近的一次翻轉距今只有七十萬年,而人類最少已在地球上生活了三百萬年。相對於七十萬年前的人類,我們的生存能力遠遠的超過了他們,他們能安然無恙,我們又何必杞人憂天。
  • 地球磁極將會在未來發生翻轉,那麼地磁翻轉會帶來哪些影響?
    假如地球磁極發生反轉,對地球的影響是多方面的,甚至是毀滅性的。類似地球磁極翻轉的話題,艾伯菌我也在很多地方聽過,說法本身有一定道理,但是可信度還是值得懷疑。據相關資料表明,地球在數十萬年前就曾發生過磁極翻轉。
  • 南大西洋現磁場異常,是地球磁場要翻轉嗎?專家稱或出現獨立磁場
    南大西洋磁場異常區最早發現於1958年,它的中心在南美洲與非洲之間的大西洋中,包括南美洲西南、非洲南端以及大西洋南部,科學家通過研究分析發現,這一帶的磁場從1750年就開始變弱了,其強度至今仍然在降低中,還有研究甚至認為這一帶的磁場減弱現象,從大約1000萬年前就已經出現了。
  • 是誰改變了地球磁極翻轉的規律?!
    「蜂群」衛星任務負責人魯內-弗洛貝格哈根說,科學家尚不明白地球磁場為什麼會衰減,但一個可能原因是,地球磁極將要發生逆轉。礦物記錄顯示,在地球的歷史中,地磁的方向已經反覆南北倒轉了多次。英國地質學家亞蘭-託馬斯教授也說:「在過去的幾千萬年中,地球的磁場消失過很多次,這是地球南北兩極將要互相翻轉的信號。」
  • 地球磁極翻轉會引發自然災害嗎?
    地球磁極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發生變換,南極變北極,北極變南極。磁極變換的時間間隔不等,平均為25萬年。據科學研究發現,上一次磁極變換發生在75萬年前,由此推斷,地球不久還會發生新的兩極翻轉。,從數據上分析,地磁場的北極正在往西伯利亞遷徙。
  • 磁極翻轉前兆?科學家:南大西洋磁場出現異常!地球磁場強度削弱9%
    眾所周知,近幾十年來地磁北極已經從加拿大快速移動至了西伯利亞,這引發了科學界對地球磁場的深入探索。然而,地磁學家們在繪製全球磁場圖時又發了一種極端異常的現象——位於南大西洋的地磁場強度出現明顯下降,仿佛在封閉球形的地磁場上鑿出了一道道裂口。這一現象究竟意味著什麼?研究人員再次陷入困惑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