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剛認識植物的時候,點地梅這種植物,是我印象頗深的,原因很簡單,它的花太小巧、雅致了,我一向對這樣的花情有獨鍾。
春天的北方草地上,無論是平原還是淺山區,點地梅都是非常常見的野生植物,五瓣的小花,仔細看真有點像梅花的樣子,而它植株矮小,花星星點點的散布在草地上,我們也不難理解點地梅這個名字的來歷了。
點地梅屬Androsace,是報春花科中的一個中型的屬,全世界約有120種,我國有大約60種,點地梅Androsace umbellata是其中最常見的一種,從北至南幾乎都能見到點地梅的身影,而且它還是一味普通的中草藥,可清熱解毒、消腫,特別是可以治療喉疾,所以又有個喉嚨草的別名。
點地梅
我們很多人都知道點地梅,因為太常見,特徵也清晰,容易識別。但對於這個屬其他的種類,或就不那麼熟悉了,我們也來認識一下,華北地區可以見到的幾個點地梅屬植物。
華北北部高山,偶爾會見到小點地梅Androsace gmelinii ,也叫高山點地梅,跟點地梅相比,小點地梅的葉子具有明顯的長柄,花梗幾乎與葉柄等長,一般一個花序有2-3朵白色的小花。這種點地梅,生長的地方海拔一般都在1600米以上,是一種高山草甸上的植物。
小點地梅,引用自中國植物圖片庫
同樣是華北北部,草原地帶有兩種很類似的點地梅,一個是東北點地梅Androsace filiformis,一個是北點地梅Androsace septentrionalis ,這兩種點地梅不注意觀察,很容易混淆。
東北點地梅
北點地梅
它們都是基本沒有葉柄,花序有多朵花,花小,最開始,我就沒搞明白這兩個的區別,以致把這兩個植物一直認錯,說起來也是挺尷尬的。
其實它們還是可以區別的,首先東北點地梅的葉子下端好像有翅狀的柄,而北點地梅葉子沒有這個特點;東北點地梅的葉子中脈不隆起,北點地梅的葉子中脈隆起,既然看花不易區別,就在葉子上找不同點吧,這樣還是很容易區別的。再有東北點地梅主根不發達,而北點地梅有明顯的主根,不過這個區別得挖起來,儘量不用吧。
跟上面的類似的還有秦巴點地梅Androsace laxa,這種華北南部的山區有分布,葉子的形態有點像北點地梅,但花明顯要大一些,顏色也是漂亮的粉紅色。
秦巴點地梅
我在河北小五臺山的北臺山地,見過另一種點地梅,它的樣子除了花,其他特點幾乎顛覆了我對點地梅屬植物的印象。
這種點地梅是多年生草本,根莖蔓延交叉成網狀,一長就是一片,莖幾乎是俯臥的,葉子細小,簇生在節上,花白色、花筒紫紅色,很漂亮,根據特點,查出這個點地梅叫白花點地梅Androsace incana。
白花點地梅
同樣在小五臺山,還能見到另一種葉子在節上簇生的種類,只不過,它遠沒有白花點地梅粗壯,比較細小,葉子上的毛也明顯比白花點地梅長,這個是旱生點地梅Androsace lehmanniana。
旱生點地梅
上面說的幾種點地梅,無論其它特徵如何,至少花葶是比較長的,而下面介紹的這種點地梅,花葶很短,藏在葉子中,反而是葉子細長,特點很明顯。因為它的葉子細長,也就典型的起名為長葉點地梅Androsace longifolia 。這種點地梅,在華北北部的草原可見。
長葉點地梅
華北地區,基本就是這八種點地梅屬植物,種類不算多,但是想都見到也絕非易事,這些種類大多都是春天和夏初可以見到,過了這個時節,再見它們就更不易了,所以,想看這些點地梅屬植物,你要掌握好時節,再仔細記住它們的識別要點,想把它們都認識,還是會很快實現的。
高原上的墊狀點地梅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感謝資源提供者
關注苦丁老師植物學苑微信公眾號,獲得更多植物知識和活動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