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億光年外,千新星孕育了一顆磁星,傳統理論再次遭遇挑戰

2020-11-14 姿勢分子knowledge

在宇宙中,令人感到恐怖的天體不止有黑洞,還有一種天體同樣令人聞之色變,那就是磁星

和地球只有不到7×10^-5 特斯拉強度的磁場相比,磁星的磁場強度可以達到恐怖的1000億特斯拉,是地球磁場強度的一千萬億倍!即使是一個100億特斯拉的磁場,位於距離我們超過38萬公裡的月球位置上,都足以將地球上的一張銀行卡消磁!

科學家指出:磁星的本質,其實就是中子星,屬於中子星的一種。但是,磁星到底是怎樣產生的,目前卻仍然是個謎。最近,美國西北大學的天文學家Wen-fai Fong領導的一支研究團隊在55億光年以外,發現了一顆千新星,或許可以告訴我們這種恐怖天體的來源。

所謂的千新星,指的是兩顆緻密星併合過程中的天文事件,比如雙中子星、雙黑洞或者是中子星和黑洞之間的併合,由於峰值亮度可以達到普通新星的1000倍而得名。在併合的過程中,會千新星會爆發出強烈的電磁輻射和引力波,並且產生一個更加巨大的天體。

迄今為止最著名的一次千新星,就是2017年10月16日時LIGO與Virgo團隊第一次同時探測到的引力波GW 170817。這次千新星事件來自於兩顆中子星的碰撞,不僅僅釋放出了引力波,還在許多波段發出了強烈的電磁波,如伽馬射線暴,可以幫助科學家了解千新星事件的一些細節。

科學家們有信心,再次看到千新星時,就可以按照這些信息進行觀測,確定我們到底在觀測什麼。

可是事與願違,當科學家審視GRB 200522A這次伽馬射線暴時,原本以為可以看到熟悉的千新星,結果卻有了不一樣的發現。

當時,NASA的尼爾·蓋爾斯威夫特天文臺首先發現了55億光年以外的一道亮光。作為專門捕捉伽馬射線暴這些宇宙高能事件的望遠鏡,它的預警系統馬上行動,聯繫到了世界各地的望遠鏡。隨後,位於智利甚大望遠鏡陣列、位於夏威夷的W.M.凱克天文臺、位於加州的拉斯坎布雷斯天文臺甚至是翱翔在太空的哈勃望遠鏡等全世界最先進的觀測設備都收到了通知,對準了宇宙深處的這個方向。

它們從各個波段對這次僅僅持續了2秒的伽馬射線暴進行了觀測和分析,表明這次千新星事件來自於兩顆中子星的併合。而當他們審視哈勃望遠鏡的近紅外波段數據時,問題出現了。

哈勃太空望遠鏡的觀測數據顯示,這次千新星事件所釋放的紅外線極其明亮,比理論上中子星碰撞所產生的紅外區強了10倍!

Fong介紹說:「這些觀測數據和短伽馬射線暴的傳統解釋並不匹配,根據我們對這次爆發的無線電和X射線數據的了解,甚至可以說是格格不入。即使是在哈勃的近紅外波段觀測,它也太亮了。」

人類的天體物理學理論再一次遭受到了挑戰。

英國巴斯大學的天文學家Tanmoy Laskar說:「隨著越來越多的數據出現,我們可以繪製一張我們看見的那些光源的產生機製圖像。我們需要徹底改變自己的思路,因為哈勃的額外信息讓我們意識到自己需要摒棄以往的理論,去看看正在上演的新的天文現象。然後,我們需要搞清楚這些極端高能爆炸的背後有哪些物理學機制。」

我們知道,中子星是緻密星的一種,一般來自於死亡恆星的核心。這種天體的質量在太陽的1.1到2.5倍之間,但是這些物質高度集中,以至於體積非常小,直徑可能只有10-20公裡,表面積還不如一座普通的城市大。

而如果是兩顆這樣恐怖的天體發生碰撞,那就會釋放出極其巨大的能量,同時還伴隨著強大的伽馬射線暴。雙中子星的併合,可能會產生黑洞,前提就是併合後的質量超過了奧本海默極限。比如著名的GW 170817,很可能最終就在原處留下了一個黑洞(距離太過遙遠已經無法探測)

和它不同的是,GRB 200522A千新星的近紅外亮度暗示我們:它留下的產物可能並不是黑洞,而是另外一種恐怖的天體,那就是磁星。

磁星的特點我們已經在開篇介紹過了,它們的恐怖磁場使它們在宇宙中特立獨行,雖然也是中子星的一種,但磁場卻比普通中子星強1000倍以上。

Laskar介紹說:「本質上說,這些磁場線都固定在這顆星球上,並且每秒鐘能夠自轉超過1000次,從而產生一股強大的磁化風。這些旋轉的磁場線獲得了中子星併合過程中的能量,並且注射到爆發出的噴射物中,於是使它更加明亮。」

目前來說,這也只是個猜想,需要更多的觀測來證明。但是迄今為止,人類觀測並確認的磁星只有24顆,相當有限,這也給相關研究帶來了很大的限制。如果在GRB 200522A事件中,兩顆中子星真的併合成為了磁星,那麼對於我們了解這種神秘天體的形成機制將有極大的幫助。而在此之前,科學家們更多地認為磁星來自於超新星爆發。

Fong指出:「我們知道宇宙中有磁星存在,因為我們已經在銀河系內觀測到過。我們認為磁星基本上是大質量恆星爆發而死亡後留下的中子星,在高度磁化後形成的。不過,有一小部分磁星或許來自於中子星的併合。我們此前從沒有發現相關的線索,更不用說在紅外波段,因此這一次的發現尤其值得注意。」

(圖片說明:科學家模擬雙中子星併合產生磁星的過程)

不過,現在他們還不能下結論,畢竟不論是千新星還是磁星,人類的了解都還非常有限。比磁星更尷尬的是,人類迄今為止也只對GW 170817這一次千新星有非常深入的探索和研究。雙緻密星的併合不是能夠經常看見的,科學家需要把握住每一次機會,才能接近宇宙中最極端的物理法則,了解那些宇宙中最極端的天體。

相關焦點

  • 中子星合併產生的磁星發出光是經典千新星的10000倍
    很久以前,在整個宇宙中,巨大的伽馬射線爆發在半秒鐘內釋放出的能量比太陽在整個100億年的生命中所產生的能量還要多。最高新星的峰值亮度達到經典千新星峰值亮度的10,000倍的新星,在宿主星系的左上方顯示為亮點(由箭頭指示)。 據信中子星的合併產生了一個磁星,它具有非常強大的磁場。磁星產生的能量使爆炸產生的物質變亮。
  • 天文學家發現巨型磁星 對黑洞理論形成挑戰
    綜合國外媒體報導,一些天文學家8月18日稱,一顆擁有超強磁場的中子星的發現對恆星演化和黑洞理論形成挑戰。這顆磁星位於距地球1.6萬光年的天壇星座裡的Westerlund 1星團。該星團是1961年瑞典天文學家發現的,它是銀河系裡擁有質量超級龐大恆星最多的星團之一,達數百顆,有些恆星的亮度幾乎是太陽的100萬倍,有些的直徑是太陽的2000多倍。對於宇宙的年齡而言,這個星團非常年輕,大概只有350萬到500萬年。Westerlund 1星團裡有一些銀河系裡為數不多的磁星,這些磁星是由超新星爆炸後形成的特殊的中子星,其磁場比地球的磁場強百萬甚至是10億倍。
  • 超強伽馬射線暴或是見證磁星誕生
    今年5月探測到的這次閃光來自幾光年外的伽馬射線的猛烈爆炸,儘管只有半秒,它瞬間釋放出的能量超過了太陽在整個100億年生命周期內所產生的能量。 這項研究已被《天體物理學雜誌》接受。
  • 千新星!中子星碰撞產生大量的黃金和鉑金
    中子星碰撞產生大量的黃金和鉑金(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如果你從來沒有聽說過「千新星」這個詞,不要覺得難過,因為這似乎並不常見。上面的插圖顯示的是中子星碰撞之前,從中子星上剝離出來的熱的、密集的、膨脹的碎片雲。
  • 中美學者觀測到來自66億光年外的「磁星之光」
    新華社合肥4月11日電(記者徐海濤)4月10日公布的人類首張黑洞照片引起全世界關注,但雙中子星合併除了產生黑洞,是否還可能產生磁星?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薛永泉領銜的中美合作科研團隊,觀測到一個持續約7小時、來自約66億光年外的獨特X射線輻射信號,各種關鍵數據表明其極有可能源於雙中子星合併之後產生的磁星。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4月11日刊登了這個重大研究發現。中子星是宇宙中最神奇的天體之一,它幾乎全部由中子組成,具有超高密度和超強磁場,是檢驗基本物理規律極佳的天然實驗室。
  • 研究稱中子星碰撞可能產生了擁有極強磁場的罕見磁星
    據外媒CNET報導,當兩顆中子星相撞時,可能會產生「千新星」這種暫現天文事件,它可以發出明亮、快速的伽馬射線。它還會在時空結構中產生漣漪。科學家認為,這種類型的短爆發生在兩顆中子星碰撞時,所以當望遠鏡看到其中一顆時,就會瘋狂地爭奪電磁波譜上其他波長的觀測數據。有關的碰撞發生在大約55億年前,但我們的望遠鏡現在才接收到這些信號。
  • 中子星碰撞為科學家研究短伽馬射線暴提供了新的啟示
    科學家們探測到了兩顆中子星碰撞產生的短伽馬射線暴,它在半秒內釋放出的能量比太陽在其100億年的壽命中釋放出的能量還要多。這場伽馬射線暴被命名為200522A,它起源於距離地球54.7億光年的地方,在它導致一顆新的、高磁性的中子星形成後,發出了比新星大10倍的亮度。
  • 中美學者發現來自66億光年外的「磁星之光」
    本報合肥4月11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王磊 王海涵)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薛永泉教授等人領銜的中美合作科研團隊發現了一個持續約7小時的獨特X射線輻射信號,這個信號來自約66億光年外。各種關鍵觀測數據均表明,該信號極有可能源於雙中子星合併之後產生的磁星。
  • 在宇宙中的恆星爆炸裡,千新星是威力最大最糟糕的一種
    「千新星」,它比新星亮一千倍(當一個白矮星爆發),卻不如超新星明亮。兩個恆星的屍體碰撞引發千新星,而這產生了宇宙中最強烈的電磁爆炸,同時向宇宙空間中四散黃金。圖解:哈伯觀測到的第一顆千新星。恆星的外殼中子星是有問題的恆星屍體。
  • 15億光年外的太空信號不知真假,16億光年的行星倒真有一顆!
    在全宇宙引起軒然大波的「15億光年外的太空信號」,就是下面這貨捕獲的 位於加拿大的射電望遠鏡(這造型,完全顛覆了求索君對於望遠鏡的認知) 在美國加州,也有一個專門接收外星信號的望遠鏡陣列——艾倫望遠鏡陣列,外星智能探索中心的主管說
  • 新發現的磁星Swift J1818.0-1607挑戰了我們對於磁星和脈衝星的傳統認知
    新發現的磁星Swift J1818.0-1607挑戰了我們對於磁星和脈衝星的傳統認知(Credit: Ryuunosuke Takeshige)(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科技日報:10月7日,來自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觀測到了一顆名為Swift J1818.0-1607的新磁星,它的發現挑戰了我們對於磁星和脈衝星的傳統認知。
  • 磁星的死神之力
    至此,在不到5億年的時間內,我們的地球已經發生了5次生物大滅絕。這次就是地球的第五次大滅絕事件,同時也是「威名在外」的恐龍大滅絕。許多科學家們認為造成恐龍大滅絕事件的「元兇」可能就是來自外太空的隕石撞擊。最近,他們在外太空發現了另一種天體,它和隕石一樣,也有可能造成地球生命的大滅絕,那就是恆星炸毀之後的屍體——磁星。它潛伏在太空中,隨時可能滅掉地球。
  • 3萬光年外磁星爆發耀眼光環如太空煙火
    天文學家認為,軟伽馬射線復現源是磁星或具有超強磁場的中子星 北京時間2月12日消息,據美國宇航局太空網報導,目前天文學家正在利用美國宇航局的「雨燕」(Swift)衛星和費米伽馬射線太空望遠鏡(Fermi Gamma Ray Space Telescope),觀察距離地球30000光年的一個恆星殘餘物中頻繁發生的一些高能伽馬射線爆發,這種爆發宛如天國煙火。
  • 中國發現66億光年外神秘信號:首次證實神奇的磁星
    據報導,藉助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錢德拉空間望遠鏡完成的最深度、最靈敏X射線巡天觀測「七百萬秒錢德拉南天深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薛永泉教授帶領的團隊發現了一個來自66億光年外的獨特X射線輻射信號,持續了長達約7個小時。經過分析,科研人員認為,信號源極有可能是雙中子星合併之後產生的磁星。
  • 磁星,宇宙中磁場最強的天體,當它爆發時威力有多大?
    在高速自轉的過程中,中子星內核物質對流所產生的電流會在中子星上傳導,中子星的磁場就是在這一過程中誕生的。不過,不同的中子星在形成初期的自轉速度也是不盡相同的,而自轉速度的不同就會導致中子星磁場強弱發生差別。簡單來講,轉速越快,那麼電流傳導範圍就越大,所以磁場也就越強。如果中子星的自轉速度達到了一定的程度,那麼則會形成一顆特殊的中子星,也就是磁星。
  • 千新星!引力波和輻射(內含中文視頻)
    千萬光年外\N的一個星系中的雙中子星合併他們探測到了引力波和因合併釋放出的輻射衝擊波第一次觀測到了千新星我知道在Guide to Space 我們一直在討論引力波\NI know we』ve been talking about gravitational waves quite a bit here on the Guide to Space,
  • 科學家深入銀河深處,發現外星信號源:3萬光年外,一個隱秘天體
    這個距離大約位於15億光年外,代號為FRB180814.J0422+73一時間15億光年外的外星人給我們打招呼的說法充斥網絡,但很顯然這是不可能的,因為15億光年外的射電信號要有效傳到地球,發出這個信號的整個星系,都可能被籠罩在死亡的光暈之下,因為這個功率實在是太大了!
  • 什麼是磁星?
    而當這些恆星死亡,他們向外對光線的壓力將無法抵消光線受到的向內的強大引力。這種巨大的向內的力十分強大,超過了原子內部粒子間的斥力,以致於原子發生塌縮,使得質子和電子被強行壓縮到一起,成為中子。這就是中子產生的過程。這顆恆星以前還有氫,氦,碳和鐵?呵呵,現在它只有中子。剛形成的中子星首先會是一顆脈衝星。
  • 宇宙最強磁場天體磁星,變種的中子星,宇宙間恐怖存在
    磁星宇宙間具有最強磁場天體,它的危險程度不亞於黑洞,它的強大磁場使得你還沒接近時就已化為無有,知道萬磁王吧,他的操控磁場已是神般存在,而磁星可說是宇宙中的萬磁王,它的恐怖地球也曾感受過。,距地球約5萬光年,由於星震發出伽碼射線高能量電磁波,就在這麼遠的距離5萬光年(光每秒走30萬公裡,光走了5萬年的距離,腦補下多長吧)瞪了眼地球,使的地球大氣層發生電離,形成極光,地球軌道外千餘顆衛星受到影響,這也是有史以來遭遇最強咖碼射線暴,也多虧地球大氣層以及自身磁場削弱了這種高能電磁波,使的我們不受影響,若磁星位置距地球稍進的話足以致命,可見其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