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危險化學品登記管理辦法》、《化學品物理危險性鑑定與分類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技術文件/標準的出臺和應用,企業在危險化學品登記、註冊、倉儲、運輸、進出口等環節的合規工作,已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我們以往舉行的GHS(全球化學品統一分類和標籤制度)相關研討會,吸引了眾多企業代表參與。我們希望讓更多企業更深入了解化學品分類規範,不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UL法規事務經理邵俊精心準備了「化學那些事兒」專題文章,跟您聊一聊生活中的化學品、化學品類別,以及背後的分類邏輯,幫助您更透徹理解化學品分類規範及相關法規文件。
化學離我們有多遠?
化學品如何分類和鑑別?
化學品的分類體系和分類邏輯?
很多人提到「化學」二字,腦海中會浮現身穿白大褂的實驗人員、科研人員,以及化工廠的圖像。如果這樣去思考,「化學」距離非化工工作者來說還是比較遙遠的。
但是如果我們拓展一下思考的方式,或許會有全新的觀感。
關於生命起源,有不同的學說:自然發生論、宇宙生命論、化學進化論等 (如果想要深入了解這個化學進化論,推薦大家看克裡斯蒂安的兩本書:《大歷史》、《時間地圖》)。上海自然博物館採納的就是有趣的「化學進化論」。
化學進化論簡要來說就是:生命的起源是從無機小分子通過化學作用生成有機小分子,再由有機小分子生成大分子,逐漸形成多分子體系,最終演化為原始的生命。
1953年,美國科學家米勒和尤裡在實驗中將水蒸氣、甲烷、氮和氫的混合氣體衝入密閉真空的燒瓶後,進行了為期一周的火花放電。液體冷卻後,他們發現液體底部出現了11種胺基酸,其中包含4種天然胺基酸。這個實驗驗證了在原始大氣中閃點放電的過程,無機物可以轉化為有機物!
這樣看來,或許生命的誕生本身就是一種長期的化學演化的史詩。
如果說追溯生命的起源太遙遠,我們不妨看一看日常生活當中的例子。
化學技術在不斷地幫助人類贏得與疾病的鬥爭,比如青蒿素在治療瘧疾等疾病的過程當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也拯救了無數人的生命。而阿司匹林的合成也給我們帶來了一種可以稱之為萬能的藥品。
小到化妝品當中的香料以及表面活性劑,大到航空航天運用中的機身材料,在這些領域,化學都為人類不斷地做著貢獻。所以說化學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
生命的誕生離不開化學,現代生活更離不開化學。所以我們要學會利用化學品改善生活水平的同時,加強化學品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