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愛上羊,男人是狼,女人是羊……」當喧囂的蹦迪音樂從公交喇叭裡傳出,總能看見部分乘客不滿而無奈的表情。
更值得深究的是,作為公共運輸工具的公交車廣播,交了錢的乘客到底有沒有聽什麼不聽什麼的選擇權?公交車上的廣播如果聲音過大,有沒有具體的治理標準或途徑?
慢搖「雷到」福州乘客
網友抱怨:「301,能不能別再放《狼愛上羊》?!」
「一大早乘301路公交上班,可車上全程播放「迪士高」,簡直是強姦乘客的視聽。」近日,網友小貝在東快網上發帖,「控訴」了301路的慢搖音樂。
一天早上8時許,小貝一坐上301路公交,就發現車上不停地播放著慢搖音樂。
「這裡不需要陽光,讓我們在搖擺中回歸最真實的自我」,「狼愛上羊,男人是狼,女人是羊,狼愛上羊很正常……」「one night stand(一夜情)」
嘈雜的音樂和不雅的歌詞令小貝抓狂,最終她用手機錄下了音樂,並發帖到東快論壇。而在小貝的帖子後面,不少有相同遭遇的網友也紛紛回帖。看來福州公交上的「噪音」,還真不是個別現象。
閩運回應:司機放歌都憑自己喜好
昨日,我們記者找到301路公交所在的閩運公交公司,質量管理部工作人員吳女士表示,由於公司目前沒有硬性規定公交上播放的內容,因此司機通常都是根據自己的喜好,通過外接設備播放自帶音樂。
「像有的司機就沒有播放任何東西,有的就是聽廣播或者是自己選的音樂。」但同時公司有規定,播放的音樂聲音不得大於報站點的音量,並且他們也不建議司機放網絡歌曲。
上班節奏要「輕快」 下班音樂重「悠揚」
本報調查:大部分讀者乘車愛聽輕音樂
連日來,本報通過熱線調查了62位讀者,其中有45位在20歲-40歲之間,為典型的「上班族」年齡。
當問到「您覺得公交車上要不要播放音樂?」82.3%的讀者選擇了「要」。
偶爾放放交響樂也不錯 「絕對比《兩隻蝴蝶》耐聽」
主持人:網友發帖說公車上的慢搖讓人「抓狂」、「雷到」,那麼公交車上,放什麼內容是最適合大眾口味的?從調查的數據來看,似乎更多人傾向選擇輕柔的音樂。
廖克:一般的網絡歌曲和慢搖本身的質量都不高。躁動的節奏也容易讓疲勞的人們更加煩躁。柔和的音樂是最好的形式,其實我個人覺得放些交響樂是很不錯的,只是福州市民對於交響樂欣賞的氛圍還不足,我覺得可以偶爾放一些,慢慢培養起大家欣賞高雅音樂的興趣,這絕對比「親愛的,你慢慢飛」這樣的曲子耐聽好聽。
另外我注意到,電臺在直播間做的一些訪談類的熱線節目,其實也相當有市場,因為受眾就是乘坐公交的群眾,既有趣味性,也滿足了大家愛湊熱鬧的心理。
心理醫生詳細解析:上班下班,公交音樂最好分時段
主持人:我們也看到有網友建議,是不是上班、下班,午休和晚上,可以分時間段來放不同音樂,從心理學的角度說,這樣會不會更利於調節情緒?
詹錦華:這個建議很好啊。我每次坐飛機時,都會注意到,在飛機起飛時,客艙裡總會響起《嚮往神鷹》,而如果飛機要降落了,就會放《回家》的薩克斯曲。
當然了,公交車上眾口難調,可以簡單分為節奏快速或者節奏舒緩的。比如早晨上班期間,大家都還迷迷糊糊的,就可以放些輕快又朗朗上口的曲子,有提神、興奮的作用;到了中午時間,大家都要回去午休,那可以放些曲調較慢的輕音樂,舒緩一下心情;而到了晚上下班回家以後的這個時間段。乘客心情可以說五味雜陳,有的人歸心似箭,有的人疲憊不堪,但都有個共同點,那就是忙碌一天了,需要一種宣洩和徹底的放鬆。這時候,放些鄉村音樂就是不錯的選擇。
投幣一元,能不能保障「視聽權」?
搭公交想聽什麼,「乘客可以要求,決定權在公交公司」
主持人:我們投幣坐車,一元錢保障了哪些權益呢?是不是也包括乘客的「視聽權」?乘客有權要求司機去放他們想要的內容或者音樂嗎?
丁兆增:當我們花一元錢買一張車票,公交公司就有責任把我們送到公交站牌上指定的站點,保護沿路的生命和財產安全。但一元錢裡卻沒有包括「視聽權」。嚴格來說,乘客可以要求公交公司放他們想要的內容或者音樂,但決定權卻在公交公司。
王榮堅:但如果車上的廣播或者音樂聲太大,形成了噪音汙染。乘客完全可以跟司機要求將音量調小,一般情況下,有好的交涉,司機通常也會接受乘客的意見。如果司機拒絕,乘客可以到福州環保部門投訴。而遇到車上播些不健康內容,我們甚至可以到福州廣電總局進行投訴。
新國標將出臺,客車噪音不得高於86分貝
主持人:廣告也好,手機外放音樂也好,甚至大聲吵嚷打電話。到底公交車上多大音量算「噪音」呢?
張鼎萍:這個目前沒有明確的數值,也沒有劃定哪個部門來保障。交通運輸部官網上曾發布消息,新國家標準《客車車內噪聲限值及測量方法》已通過評審。針對城市公交,新標準規定:前置發動機的客車,駕駛室、乘客區噪聲不得高於86分貝。到時候,就會明確規定車廂內的噪音值以及超標情況歸誰管。
遇上山寨機「大放送」 投訴廣播「委婉又巧妙」
詹錦華:如果遇到比較「橫」的司機,或者是用山寨機放很大聲音樂的人,只能理解為本人修養不夠。除了直接提醒,其實還有好辦法——常聽到有人會打巴士廣播網電話或者發簡訊,來投訴「自己坐的某輛車上,某個人行為給別人帶來困擾,希望主持人能提醒他改正等等」,我覺得這個方法委婉又巧妙,畢竟通過廣播報出來,他自己也挺沒面子的。
音樂「在血液裡流淌」,還真有這回事
莫扎特音樂能提高智商,《黑色星期天》曾讓100人自殺
現在,「毒品音樂」也開始在網上泛濫……
主持人:看了這公共場所播音樂,還真有一套學問,剛才也提到音樂對於人們的情緒影響很大,這個我們都知道,但到底音樂是怎麼影響人們情緒的呢?
詹錦華:音樂可以通過生理和心理層面上去調節人的精神狀態。在生理層面部分,音樂能刺激人體的自主神經系統,輕柔的音樂會使人體腦中的血液循環減慢;而活潑的音樂則會增加人體的血液流速。而在心理層次部分,音樂會引起大腦的自主反應,比如疲勞時聽聽莫扎特音樂,可以使人腎上腺素進入血液,導致大腦興奮,從而可以減除疲勞的作用,多讓孩子聽聽旋律舒緩的音樂,也能促進右腦的開發,讓他們變得「更聰明」。
相反的,極端音樂可能成為「無形兇手」,歷史上最著名的音樂慘案——一首《黑色星期天》導致至少100人在反覆聆聽後自殺,一度被人們稱為「魔鬼的邀請書」,查禁長達13年之久。而當年希特勒也是利用了華格納的音樂,來爭取德國人民對納粹的同情。
目前,一種被稱為「音頻毒品」,英文名稱I-Doser的音樂在網上流傳開了。該「毒品」的原理,正是通過控制各種腦波,從而讓人進入幻覺狀態。
因此,美國音樂改編協會的名譽主席曼森曾告誡說:「人們一定要學會避免被音樂所利用。因為音樂將比任何藥物更能影響人類的情緒和行為。」
編後:「追究」公交車上放什麼,並不是想幹涉司機朋友們的「欣賞自由」,確實,每個人都有選擇和播放音樂的權利,就連專家都委婉提示,「一元錢」,保障不了每位乘客的「視聽權」。我們想提示的是,公交廣播是當今公共傳播最重要的途徑之一,無差別對全體乘客播放,如果有一天,背著小書包投幣的學生問:「什麼是one night stand?」那才是公眾傳播的杯具。
(責任編輯:news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