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首輛手繪3D主題公交試跑 車載"海洋世界"

2020-12-04 齊魯網

  乘客們嘗鮮手繪主題公交車。

  半島都市報5月27日訊(記者 馬正拓 通訊員 劉珊) 27日下午1點30分,在利津路長途汽車站,以海洋為主題的交運溫馨巴士隧道3路3D手繪公交車首次亮相,剛剛試跑就吸引了眾多乘客的目光,乘客們紛紛拿出手機拍照並上車乘坐。據了解,這輛隧道3路公交車是省內的第一輛手繪3D主題公交,今後這輛「流動的海洋世界」將每天從膠州灣海底隧道穿行。

  「太震撼了!上了車就像置身於海底世界一樣,好像這些魚群和海龜都在海裡遊動,地面上的鯊魚還是3D立體的呢!」第一位登上車的乘客衣女士興奮地讚不絕口。不少乘客在下車時仍感覺到意猶未盡,專門跑到駕駛員跟前,詢問這輛主題公交車的發車時間,準備帶親朋好友一起來體驗。

  乘客們提出了多條建議,交運溫馨巴士將繼續完善和修改。整改後的隧道3路「海洋號」將於下月初正式上線運行。鑑於海洋號3D手繪公交首秀很受市民們的喜愛,從6月1日開始,這輛隧道3路將定點上路運行。「為了滿足市民們乘車觀景的願望,讓手繪主題公交每天多跑幾圈,主題公交將承擔黃島汽車站至火車站的大站區間車發車任務。」交運溫馨巴士總經理蘇昶世說,海洋號主題公交從黃島汽車總站車站的發車時間為7:00、8:30、10:00、12:30、14:00、15:30,從青島火車站車站的發車時間為7:30、9:00、10:30、13:00、14:30、16:00,沿途停靠黃島汽車總站、開發區管委、碼頭休閒村、北船職工公寓、青島火車站共5個站點。溫馨巴士工作人員還提示,由於受沿途路況影響,從副站青島火車站發車的時間可能會根據實際情況稍有調整,請市民給予理解。

  此外,記者還獲悉,由交運溫馨巴士和交運文化傳媒共同設計的「青島旅遊號」主題公交、「交通博物館號」主題公交將分別用手繪形式展示島城的著名旅遊景點、中國道路交通史的演進和未來道路的樣式,並於下月初完成繪製,與市民見面。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

)、撥打新聞熱線0539-8025117,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

@齊魯網

)提供新聞線索。

齊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山東廣播電視臺下屬21個廣播電視頻道的作品均已授權齊魯網(以下簡稱本網)在網際網路上發布和使用。未經本網所屬公司許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山東省廣播電視臺下屬頻道作品以及本網自有版權作品。

2、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以及由用戶發表上傳的作品,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版權和其它問題可聯繫本網,本網確認後將在24小時內移除相關爭議內容。

詳細聲明請點擊進入>>

相關焦點

  • 海底世界「進」公交 3D手繪身臨其境
    海底世界「進」公交 3D手繪身臨其境 2015-05-28 10:19:17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乘客們乘坐在手繪主題公交裡樂的合不攏
  • 鯨魚主題公交在北海潿洲島投入運營。
    廣告招商電話/微信:13557790966  # 潿洲島網紅公交車 #  近日,在四季溫暖如春的潿洲島,新潿公交公司攜手北海藝術設計學院打造的 鯨魚主題公交正式投入運營。  據介紹,鯨魚主題公交車身設計以布氏鯨為核心,車身外用火山、珊瑚、海浪、帆船等海島元素圍繞,車內採用3D畫面,立體感十足,給人身臨其境的體驗感,意趣盎然,承載著遊客無數的回憶和故事,讓乘客在感受美好生活的同時,踐行綠色出行
  • 青島元素亮相煙臺公交 鯨魚環繞人鯊共舞(圖)
    晚報訊 一個幻變的海底世界呈現在煙臺公交車上,鯨魚環繞、人鯊共舞、海底景觀、海洋生物都那麼惟妙惟肖……這是交運集團青島文化傳媒公司專業的手繪師為煙臺公交集團公司打造的「夢幻海底」公交車內3D彩繪的實況。
  • 探訪雄安「熊貓公交」:掃描手掌皮下3毫米處毛細血管就能乘車
    在第二屆河北國際工業設計周室外展場,獲得全球首張自動駕駛客車牌照的熊貓智能公交車,給參觀者帶來了全新的出行體驗。未來的智慧城市是什麼樣的?或許很多人都有著不同的看法。11月21日,第二屆河北國際工業設計周在雄安新區容城縣啟幕。設計周展覽現場一大波匠心設計的「黑科技」,給人們帶來了對未來智慧城市的新想像和新體驗。
  • 「喜迎十九大」主題手遊《東遊記》上線 答題闖關遊山東!贏遠洋科...
    齊魯網10月16日訊(記者 王春令)你敢想像自己去神秘的海洋世界探秘嗎?你敢想像自己跟著科學家一起去研究神奇的海底生物嗎?你敢想像自己跟著科學家一起,坐著國家「科學號」科考船,去太平洋深處探秘海底世界嗎?小編今天告訴你:你敢,你也能!
  • ...山東首個園區內載人無人駕駛項目在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運行
    韓星攝日前,在國內頂尖技術的「加持」下,青島的「無人安全駕駛」夢想變成了現實——全省首個園區內載人無人駕駛項目在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園區內試運營。可以實現最高時速60公裡 在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的園區內,6輛無人駕駛小巴正在平穩運行;目前,園區共設置了7個站點,每個站點前都會有車輛自動停站。
  • 青島海洋科普軍事主題研學
    播出平臺:山東廣播電視臺《鏘鏘校園行》。中國海洋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國家首批985工程、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青島極地海洋世界是一個以海洋動物展示、極地動物展示、海洋極地動物表演、海洋科技館、漁人碼頭等為主題的綜合性海洋主題公園,據說的這裡大白鯨會跳華爾茲,海豚會唱歌,海獅在做遊戲,這些精彩瞬間你都有機會看到
  • 山東臨沂重點監控柴油貨車,遼寧老鐵買106輛解放冷藏車
    臨沂重點監控柴油貨車為加快柴油車治理,山東臨沂發布通知,要求對具備條件的柴油貨車安裝車載診斷遠程在線監控,也就是我們所說的OBD系統。目前已經在實施階段,安裝費用將由政府補助。8月5日-11月30日為具體實施階段,車輛安裝除省級補助資金1681萬元外,其餘資金由市縣(區)兩級按照4∶6的比例配套分擔(以招標價為準)。
  • 「水氫車」真跑起來了! 可江蘇如皋氫能源車「每次充完走不遠」
    據媒體報導,南陽市政府於今年3月向南陽洛特斯購買了72輛氫能公交車,總價8000萬元。「南陽公交」此前發布消息稱,從4月28日起,南陽公交公司首批72臺氫能源公交車開始正式上線運行。   5月24日下午,N+財經在南陽公交總公司注意到,其內部場地停放著數十輛「青年牌」氫能源公交車,車輛尾部標註了「南陽洛特斯青年汽車」,車輛一側則寫著「綠色環保、氫能客車」。
  • 經略海洋中國深度!山東團隊研發水下滑翔機破世界紀錄
    ,山東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加快推動海洋裝備國產化,支撐山東在發展海洋經濟上走在前列,為海洋強國建設作出山東貢獻。青島藍谷匯聚了世界各地海洋人才4500多人。工程技術與科學需求在這裡對接,團隊研究找到了方向。2016年,團隊入駐,正式成為海洋國家實驗室的成員。實驗室還與省科技廳聯合發起「問海計劃」,「海燕」項目被列入其中,享受項目資金扶持。圍繞新目標,「海燕」團隊展開協同攻關,歷經多次試驗,自主研發出了萬米大容量浮力調節等多項關鍵技術,成為輻射帶動國家深海無人裝備發展的引領性技術。
  • 連夜破冰除雪、公交滿負荷運行……山東這樣迎戰「最強」寒潮
    隨著28日晚間山東多地出現大範圍降雪、強降溫和大風天氣,部分地區積雪和道路結冰,山東各地緊急啟動了抗寒潮、冰凍及次生災害影響的應對工作。多次發布預警,提前排查隱患29日上午9點,在濟南全福立交橋,車輛來來往往,通行較為順暢,路面上的雪早已溶解。路上行人穿梭,裹得嚴嚴實實。對於這場雨雪天及其帶來的大降溫,大家顯然是有備而來。寒潮未到,預報先行。
  • 世界動畫日 | 地球與水(手繪版)
    世界動畫日 | 地球與水(手繪版) 2020-10-29 13: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南海已更新1416輛新能源公交
    2018年,為擴大公交服務範圍,區交通局積極完善「骨幹線路-支線-微循環」三層級常規公交線網,加強客流銜接、改善換乘條件,實現重要產學研片區、各鎮(街道)與機場、高鐵、廣佛地鐵系統、交通樞紐和廣州重要片區聯繫線路100%全覆蓋。比如,在金融高新區構建支線微循環補充線路,在早晚尖峰時段增開公交高峰快線,滿足市民和企業員工的通勤換乘需求。
  • 南沙2035版公交規劃:300萬人,公交3750 輛,站場106個
    依託自貿區萬頃沙保稅港加工製造區塊、南沙 樞紐及海岸線資源,重點布局海洋科技產業,加強生態廊道及南沙溼地的保護, 建設國際濱海旅遊度假目的地。 龍穴島片區:範圍為鳧洲水道以南,龍穴南水道以東地區,面積 132 平方公裡,規劃常住人口 7 萬人。是國際航運及物流中心核心承載區。
  • 時速600公裡成功試跑!磁懸浮列車距離我們還會遠嗎?
    #科技快訊#由中車四方股份公司承擔研製的時速600公裡高速磁浮試驗樣車在同濟大學嘉定校區磁浮試驗線上成功試跑磁懸浮列車跑道(圖片源自網絡)據媒體報導,在試驗車成功試跑的同時,5輛編組的工程樣車研製也在穩步推進中
  • 海洋日報|世界首座海洋潮流能發電站正式運行
    國內時事1.世界首座海洋潮流能發電站正式運行8月23日下午3時許,浙江舟山聯合動能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和國網岱山縣供電公司籤訂購售電合同,進行已併網發電量的首次結算。這標誌著LHD海洋潮流能發電項目——世界首座海洋潮流能發電站正式投入運營,率先實現我國海洋清潔能源開發重大突破。
  • 6月8日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
    世界海洋日的由來2008年12月,第63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決定自2009年起,將每年的6月8日定為「世界海洋日」。設立海洋日的目的是,希望世界各國作出特別努力,通過各種形式的慶祝和宣傳活動向政府和公眾宣傳海洋,提高人們的海洋意識,強調海洋在造就和維持地球生命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強調保護海洋資源與環境的重要性,保持海洋的持續發展和海洋可再生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加強海洋國際合作。2009年,我國將原有的7月18日全國海洋宣傳日調整到6月8日,更名為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
  • 首臺「海豚」移動式海洋地震儀完成海試
    近日,自然資源部海底科學重點實驗室丁巍偉團隊自主研發的「海豚」移動式海洋地震儀完成海試。測試結果表明,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國內首臺移動式海洋地震儀達到預期的設計指標,後續將正式參與海洋地震長期化觀測。據悉,目前人類對地球深部結構的認識主要基於地震層析成像技術,通過獲取地球深部的速度場來構建深部結構特徵。海底地震儀是目前海域深部結構探測的主要手段,但由於布放和回收成本高昂,觀測無法實現長周期性和實時性。
  • 大氣與海洋科學系師生開展2020年世界海洋日主題系列活動
    今年6月8日是第12個世界海洋日和第13個全國海洋宣傳日,今年世界海洋日的主題是「為海洋可持續創新」。大氣與海洋科學系以線上活動為主的形式,面向全校師生開展了首個以「海洋日」為主題的校園文化周。文化周分為「海洋知識科普、海洋文創故事、海洋主題之夜」三個環節。海洋知識科普《大海,你還好嗎?》
  • 山東人冬季泡湯有這張手繪溫泉地圖就夠啦!
    開幕式上,「溫潤山東」山東省首張手繪溫泉地圖發布。據了解,本張手繪地圖集合省內精品溫泉,是全省範圍內溫泉旅遊攻略的首要選擇。後期還將運用新型技術手段豐富地圖內容,融合VR、視頻、地圖導覽、線上購票及語音導覽等全方位系統,為遊客提供一鍵式旅遊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