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輛只需加水即可行駛」,《南陽日報》的一篇報導讓青年汽車集團和它的水氫車成為了輿論焦點。N+財經也兵分三路,直抵事件漩渦中心的南陽、去年曾接受3輛氫燃料電池大巴的江蘇如皋和水氫車制氫專利技術源出高校湖北工業大學,試圖撥開迷霧,挖掘事件真相。
5月25日上午,現年61歲的青年汽車集團董事長龐青年現身南陽。 儘管龐青年現身說法,但外界仍然疑問重重。這次的氫能源汽車是「水變油」的騙局,還是技術成熟的標誌?N+財經在江蘇如皋調查獲悉,該地的氫燃料公交車暫未正式運營,截至目前累計只運營了20多天。
那麼,水氫車採用了什麼專利技術?這些技術的實現難度又如何呢?N+財經在水氫車制氫專利技術源出高校湖北工業大學探訪時得知,事實上,水氫車不是加水或催化劑就能跑,而是通過金屬將氫置換出來。這項技術是可行的,但實現起來也有一些困難。
現場:水氫車真跑出了幾十米
「上面這個是碳纖維做的,炭纖維都是進口的,包括這些管道都是進口的,我們國內做不了。」
「上面這個系統都是進口的。這個系統叫氫燃料電池,氫燃料電池有時候叫氫反應堆,有時候叫氫發動機,各種說法都有。」
「這是第三輛,一臺已經報廢了。」
「這個補貼是根據政策來的,政策是國家補貼50萬元,地方補貼有些地方有有些地方沒有。」
「人家以為我在南陽拿了什麼好處。我這個車,現在108臺,都是120萬元一臺,網上都有,招投標。你猜其他人賣多少?260萬元。」
……
5月25日上午,現年61歲的龐青年終於現身,鮮豔的領帶和襯衫尤為顯眼。這個當前正被外界質疑的「神車」創造者絲毫沒有慌張的神情,現場展示了水氫車……
N+財經留意到,面對來自全國各地的媒體記者,龐青年言談自如,甚至在說得興起的時候抽起了香菸,還聊起了國外對國產技術的打壓,宣稱自己的部分技術為獨家技術,整個技術能值幾百億元。而就在5月23日,《南陽日報》報導稱,南陽洛特斯下線的車載水解制氫系統,南陽市委書記點讚「very good」,引起外界熱烈關注,並發酵至今。
核心技術來源哪裡?龐青年回應稱,相關技術來源除了湖北工業大學外,主要是集團自身。目前集團內有技術人員研發了幾十年,(成果)都是獨家專利技術,但不能向外界說明。
採訪過程中,龐青年在談到技術時顯得信心滿滿,聲稱補貼政策是國家制定的,絕對沒有騙補。
龐青年及技術人員還現場示範了「加水就能跑」的水氫發動機車。工作人員通過水管現場給「水氫車」加水,啟動時司機接上了腳下的電線接頭,隨後,車輛發出強烈的嗡嗡聲,還真跑出了幾十米。對於N+財經質疑車中是否還隱藏了其他的氫能設備,現場工作人員回應稱,搞這麼大,這(樣做)有必要嗎?
72輛氫能源公交車只充電不加氫氣
南陽市政府官網資料顯示,2018年12月28日,南陽高新區·金華青年汽車氫能源整車項目籤約,該項目建成後可實現產值300億元。「水氫發動機」生產企業南陽洛特斯所負責的「氫能源汽車項目」,被南陽高新區列入了《2019年高新區重點工作檯帳》。
上述資料顯示,到2019年12月31日前,南陽洛特斯將完成租賃廠房、辦公樓裝飾改造,完成生產設備安裝以及租賃廠房生產線調試,氫能源公交車也將下線。其中,車企將交付氫能源大巴1000輛、氫能源物流車5000輛。
工商資料顯示,南陽洛特斯成立於2018年11月27日,註冊資本2億元,法定代表人為何雅琪。其中,金華市青動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華青動能源)持股比例為51%,南陽高新區投資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49%。後者註冊資本為1.608億元,實控人為南陽高新區管委會。
南陽市青動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隸屬於金華市青動能源,而金華青動能源大股東為何雅琪,第二大股東名為龐博尹,二人持股佔比95.61%。N+財經了解到,二人分別為龐青年的夫人和小女兒。
據媒體報導,南陽市政府於今年3月向南陽洛特斯購買了72輛氫能公交車,總價8000萬元。「南陽公交」此前發布消息稱,從4月28日起,南陽公交公司首批72臺氫能源公交車開始正式上線運行。
5月24日下午,N+財經在南陽公交總公司注意到,其內部場地停放著數十輛「青年牌」氫能源公交車,車輛尾部標註了「南陽洛特斯青年汽車」,車輛一側則寫著「綠色環保、氫能客車」。
這些號稱氫能源汽車的公交車,有些正在充電樁旁「充電」。值得一提的是,充電車輛後側標有「H2」充氣口,但並沒有使用。
現場的司機介紹稱,他大概從4月26日開始駕駛車輛。還有司機向N+財經表示,這些車主要是充電,並沒有加氣。號稱氫能源的公交客車為何只充電,而未充氣?
5月25日,龐青年證實了24日的情況。他表示,由於目前南陽只有一個移動充氫氣點,且價格較貴,此前於4月28日交付的72輛氫能公交車加裝了充電設備,大部分時間動力靠充電,而非未充氫動力。目前南陽跑的氫能源公交車並非在南陽生產,而是由金華公司賣給南陽洛特斯,再由南陽洛特斯賣給南陽公交公司。
江蘇如皋氫能源公交暫未正式運營
據新華社5月25日報導,南陽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回應「水氫發動機下線車」稱,不管研發也好,實驗也好,它都是一個樣車,還需要不斷通過技術創新來進一步改造提升。
據龐青年此前介紹,青年汽車集團於2014年開始介入氫能產業,通過增資控股南通百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百應能源)全面布局氫能汽車全產業鏈。
資料顯示,金華青動能源除了持有南陽洛特斯51%股份,還通過如皋市亞曼汽車有限公司掌握了百應能源。N+財經注意到,作為龐青年的青年汽車集團版圖中最早參與氫能源動力研發的主體,百應能源手中握有的氫能源動力專利是青年汽車集團目前少有的自主開發專利。
據媒體公開報導,早在2018年6月,如皋市星星公交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星星公交)就接收了3輛氫燃料電池大巴,這些車輛由青年汽車集團生產,其核心動力技術氫燃料電池系統則由百應能源研製,目前投放在如皋市102路公交車線路上。
彼時,龐青年表示,大巴動力源是總容量達560升的4個氫氣罐,同時配備了一塊鋰電池以應對緊急措施,車輛加滿氫滿載情況下可持續行駛440千米。
5月25日上午,N+財經前往星星公交進行採訪。在現場可以看到10個左右的充電樁,一位公交車司機告訴N+財經,這些充電樁是用於普通電動公交車充電。
而一位星星公交的負責人告訴N+財經,星星公交目前不具備給氫燃料公交車充氫的技術,102路氫燃料電池公交車目前停駐和充氫都在如皋市經濟開發區。氫能源由百應能源從外地運輸過來,再由其進行充氫。
該負責人還向N+財經透露,氫燃料公交車目前暫未正式運營,到目前為止氫燃料公交車累計運營了20多天,每次充完氫後,公交車大概能行駛幾十公裡,「車子是好車,就是每次充完走不遠」。
其進一步表示,目前如皋市政府正在計劃建造加氫站,希望能解決此問題。
而與該負責人說法不一致的是,根據此前媒體報導,如皋開發區已建設並投用了國內首個商用加氫站,該加氫站位於如皋開發區益壽路,由神華集團建成,且「格外繁忙」。但實際情況是,該加氫站大門緊閉,站內空無一人。N+財經向加氫站對面加油站的工作人員詢問,對方表示,該加氫站「一直就沒開過門」。
在加氫站尚在調試的情況下,氫能源公交車加氫不便且成本較高。有媒體此前報導稱,百應能源有關人士透露,氫能源汽車成本高在氫燃料電池系統和氫能的運輸成本。
隨後,N+財經聯繫了如皋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馬金華。馬金華表示,未與青年汽車集團或相關企業籤訂任何有關類似南陽「水氫永動機」的協議,之後其以開會為由掛斷了電話。
實探水解制氫專利來源高校湖北工業大學
事實上,水氫車關鍵的「水解制氫」技術來自於湖北工業大學的研究團隊。2019年4月,青年汽車集團通過關聯公司獲得湖北工業大學相關專利授權,此前還通過橫向項目與該學校研發團隊進行過「水解制氫」方法及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合作。
據今日(5月26日)上午南陽高新區管委會發布的通報說明,「水氫發動機汽車」專業名稱是「車載水解即時制氫氫能源汽車」。該技術由湖北工業大學與青年汽車自2006年6月起聯合研發,項目名稱為「車載水解制氫用鋁合金製備的關鍵技術基礎研究」,由湖北工業大學董仕節教授為首的團隊研發,2010年被科技部「973計劃」批准立項,其基本技術原理是「鋁合金粉末+催化劑+水」反應制氫,目前已取得相關專利。今年5月22日,青年汽車在南陽研發基地試製了第一臺樣車,(若要)定型量產還需要進一步改進完善。
湖北工業大學官網公告顯示,今年4月,學校將「一種水解制氫鋁合金及其製備方法」等兩項相關專利獨家授權給南陽市青動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其運營期間使用,發明人中均包括董仕節、羅平。另外,如皋市青動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於2018年與羅平合作進行「制氫鋁合金原料配置」等兩個項目的研發,不過工商資料並未顯示該合作項目是否已取得專利。
與「水氫發動機」生產企業南陽洛特斯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一樣,上述兩家公司也屬於金華市青動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均為青年汽車集團關聯公司。
5月25日,N+財經實地走訪了湖北工業大學材化學院,可能因為是周末且當天下著大雨,學院內並沒有太多人,大部分是一些正在清理物料的學生。5月25日上午,湖北工業大學材化學院進行了材料加工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答辯,其中一位學生的研究課題正是「水解制氫」材料及性能的研究,導師為董仕節。
上述材化學院老師對N+財經表示:「『水解制氫』技術確實是我們學院一個團隊在做,團隊大概有十來人,這些年取得了一些發明專利,雖然董校長(即董仕節)調任湖北經濟學院,但原來的團隊還在湖工大。」
據湖北工業大學5月25日公告顯示,現已將「車載鋁合金水解制氫技術」兩項專利授權給南陽市青動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允許其在授權期間使用,且授權期限為4年。
該老師介紹,董仕節的主要技術就是金屬跟水制氫這一塊,保證產氫速度跟得上。至於車輛集成、發動機及氫的儲存容器等方面,是由(青年汽車)公司負責的。
據《南陽日報》報導,「水氫發動機」意味著車載水可以實時製取氫氣,車輛只需加水即可行駛。而青年汽車董事長龐青年5月25日在南陽接受採訪時也表示,車輛現在完全可以商用,不過催化劑都要回收。
「(青年汽車)宣傳得有點過了。」上述老師告訴N+財經,「水解制氫」方案是可行的,其實是用水跟鋁粉反應,通過鋁作為還原劑將氫置換出來,而不是簡單的加水或催化劑就可以了。「(這一方案)需要的金屬量還不少,大概9公斤的鋁可以產生1公斤的氫氣。」
目前,氫能汽車加氫方式主要為加氣站集中供氫、車載裝置制氫兩種,湖北工業大學主要研究方向便是車載水解制氫。在材化學院授權專利表中,2017年度授權專利包括3項相關專利。
N+財經注意到,「水解制氫」相關技術或許並非青年汽車獨有。在天眼查以「水解制氫」為關鍵詞進行專利信息搜索,共搜索到174條結果,包括上海交通大學、吉林大學、廈門大學等高校均有水解制氫相關技術專利。此外,董明珠參股的銀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也擁有「一種基於鋁儲能的循環式可再生能源水解制氫系統」的專利。
不過「水解制氫」專利雖多,但真正應用到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消息並不多,直到青年汽車集團在南陽下線「水氫發動機」引發全國關注。
上述材化學院老師表示,「水解制氫」技術成本上可能高一點,能跑多遠要看加多少金屬粉,但具體成本沒有計算過。他還告訴N+財經,(水解制氫)面臨的技術困難也很大,要保證裝置平穩地產氫,而且不能讓它溫度太高。道理很簡單,但真正做起來很難。
而對於氫燃料的研發和使用,一位業內技術專家向N+財經表示,國內暫時未聽說有十分成熟、且能大規模市場推廣的技術應用。
「我們清楚地認識到中國燃料電池技術與國際先進水平之間的差距,燃料電池汽車亦然,要想趕超國際先進水平,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們需要腳踏實地積累技術和經驗,逐步實現技術創新和突破。」
(文章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責任編輯:DF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