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河南南陽日報頭版發文《水氫發動機正式下線,市委書記點讚!》。文章稱,「水氫發動機在我市正式下線啦,這意味著車載水可以實時製取氫氣,車輛只需加水即可行駛。」
24日水氫發動機迅速刷爆朋友圈,在全國引起巨大爭議。
南陽日報的報導顯示,青年汽車實現了車載水實時製取氫氣,再輸入氫燃料反應堆,即氫燃料電池,產生電能,然後驅動車載電機和引擎,從而使車輛行駛。水氫燃料車的最大秘密,就是一種特殊催化劑,在這種特殊催化劑的作用下,才能將水轉換成氫氣,最終實現「青年水氫燃料車」在不加油不充電只加水的狀態下,續航裡程超過500公裡,轎車續航裡程可達1000公裡。
就此,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採訪了山東省內的相關專家,均表示「不靠譜」、「不現實」。
「通過加水或者再加上另外一種添加劑產生氫氣來驅動車輛,從實用、原理等角度來看都不現實,當前技術還沒有發展到這個階段。」山東省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李研強分析,從水的化學式HO就能看出,哪怕車上加上一噸水,即使可以分離出氫氣,質量也非常非常小,不足以來驅動車。而且載上一噸水也不現實,整個車可能要都裝滿水,其他東西都不用拉了。
李研強介紹,如果不是通過水來直接產生氫,而是加注氫燃料的話,這個技術路線是可行的。現在如日本豐田等企業的技術都比較成熟,有一部分開始量產。國內也有一些企業像濰柴,也具備這些技術,但是還沒有量產。」
山師附中化學教師宋志剛表示,這不符合能量守恆定律。「
感覺這是偷換概念,氫能源動力車有可能,但是從水變成氫的過程不是那麼簡單就實現的,另外氫氣的存儲運輸也一直是限制氫能源汽車的巨大障礙。」
宋志剛分析,水變成氫氣的過程非常複雜。水分解成氫氣和氧氣兩種氣體需要從外界獲取能量,迄今沒有太好的催化劑能夠降低能量需求,直接實現分解。
「如果已經有很多氫氣能源了,找到合適的儲氫材料,把能源氫存在裡面,實時把這些氫氣放出來供汽車作為動力來使用,那還有可能。」宋志剛說。
齊魯晚報記者範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