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晚被一則新聞刷爆眼球,網友們紛紛稱,什麼?9102年了,還有人信這個?
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5月22日晚的南陽日報網和23日的南陽日報頭版先後刊發了同一條內容,標題為《水氫發動機在南陽下線,市委書記點讚!》。
報導很長很枯燥,小晚劃一下重點:
報導稱水氫發動機在該市正式下線,這意味著車載水可以實時製取氫氣,車輛只需加水即可行駛。
不僅如此,南陽市委書記張文深還親自為氫能源汽車項目取得的最新成果點讚,稱:「very good。」
看到這兒,很多網友瞬間想起多年前《我愛我家》裡的片段,在和平家裡騙吃騙喝的紀春生(對,就是葛大爺)號稱自己掌握了中國「第五大發明」。
「那水是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組成的!氫和氧是可以燃燒的。」
「不用電解,直接燃燒。」
「一桶水!點上幾滴我研製的母液!用火柴棍一點,火苗子騰騰的!一桶水燒光了為止!」
其實,電視劇中紀春生的故事是有原型的,早在20多年前,哈爾濱有位只上過4年學的普通工人王洪成就曾提過相關理論,並偽造了專利認證書。
王洪成對外宣稱,他配製出一種特殊的母液,只要把少量的這種母液放入水中混合,就一點即著,熱值高於普通的汽油和柴油,成本極低,而且十分環保。
耳聽為虛,眼見也不一定為實。為了推廣和宣傳,王洪成還開展了他長達十餘年「水變油」的「全國巡迴演出」,在全國各鄉鎮和單位騙取錢財不下4個億。
他的表演內容很簡單,只要在大家面前把水變成油便算成功。
「點水成油」是江湖賣藝人的老把戲了,一般有下面幾種方法:
最簡單的就是往水中投入電石粉末(碳化鈣),電石與水反應產生極易燃燒的乙炔,一點火即燃,還會冒出黑煙。
他還曾到中科院化學藥庫中偷取過一瓶四氫化鋁鋰,這種粉末遇水也會冒出氫氣,點燃會伴隨著微爆聲。
還有一種最便捷的方法,直接往水中加點汽油,汽油的密度比水小浮在上層,只要一點火上層的油自然也就點燃了。
直至1997年,王洪成才因為詐騙罪被判處十年有期徒刑。
誰能想到,同樣的故事、類似的人物在2019年的今天又再次上演。
據上遊新聞報導,早在水氫發動機在南陽下線之前,青年汽車集團董事局主席龐青年、總裁就對外高調宣布:生產出了全球首輛水氫燃料車,在不加油不充電只加水的狀態下,續航裡程超過500公裡,轎車續航裡程可達1000公裡。
南陽官方的媒體報導中,該項目首期投資81.63億元,用地1000畝,預計2020年建成投產。項目達產後預計銷售收入達300億元,利稅超百億,增加1000多個就業崗位。
據了解,早在2017年8月,青年汽車集團還曾在自己總部舉行了號稱全球首輛水氫燃料汽車誕生儀式,董事長龐青年還親自為一臺「燒水」汽車站臺。
龐青年說,水氫燃料車的最大秘密,就是一種特殊催化劑,在這種特殊催化劑的作用下,最終實現「青年水氫燃料車」在不加油不充電只加水的狀態下,續航裡程超過500公裡,轎車續航裡程可達1000公裡。
是不是聽了耳熟,似乎和《泰囧》裡的「油霸」有異曲同工之妙?
但是對於特殊的轉化氫氣裝置,青年汽車集團卻一直保持足夠神秘感,龐青年表示,雖未申請專利,但不願透露更多。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細說說這位「新能源大佬」龐青年了。
龐青年是何人?
青年汽車集團董事局主席、總裁
高級經濟師
全國創新能手
中國經營管理大師
十大風雲浙商人物
……
名字噱頭很長,一口氣讀下來幾乎要腦缺氧,然而在華麗的頭銜背後,龐青年與其名下公司卻屢登「老賴」名單。
天眼查資料顯示,青年汽車集團存在多條風險提示,其中自身風險達375條,周邊風險361條,預警提醒513條。
在2017年2月,工信部就曾針對新能源汽車騙補企業開出罰單,對金華青年汽車等7家騙補車企的行政處罰決定。
此外,工商信息系統顯示,目前龐青年本人控股企業共26家,其中青年汽車集團等多家企業被法院列為失信被執行企業,龐青年本人也已被法院列為失信被執行人,以及被列為限制消費人員。
但有意思的是,據浙江省科技廳公示我們可以得知,明明已經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企業的青年汽車卻仍在向政府申請巨額補貼。
公示文件中顯示共5家車企的22553輛新能源汽車申請補貼款約8.9億。其中,金華青年汽車製造有限公司2017年的申請數量為343輛,申請補助資金7417.98萬元。
同時工商登記資料顯示,金華市青動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和南陽高新區投資有限公司在2018年11月27日註冊了南陽洛特斯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註冊資本2億元,前者認繳金額1.02億元佔股51%,後者認繳金額9800萬元佔股49%。
而金華市青動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受益人是金華青年蓮花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的投資人龐青年年滿18歲的女兒,龐博尹。
看到這兒,你可能不由得疑惑了,被列入失信名單還能獲得政府補貼,難道是我們錯怪他了?
上海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內燃機研究所管斌副教授表示:所謂「水氫發動機」就是常說的「氫燃料電池」,這麼叫只是個噱頭。
「氫燃料電池」是以氫氣作為動力的,並不是說加水就可以行駛的,其中還涉及到一系列物理化學複雜反應。目前此項技術日本應用較好,但在我國,則還未進入實用階段。
中國科學院一位從事電堆機理研究的研究員也表示,從理論上說,這套技術路線是可行的,但不是僅僅加水就行,一定要有催化劑,跟水反應產生氫,然後氫跟燃料電池反應產生電。
他說,「催化劑+水」產生的氫氣純度比較高,理論上可以直接通入到氫燃料電池中。但是否能用在車上,目前不能確定。
然而,儘管日本燃料電池的出貨量和裝機規模佔全球60%以上,氫燃料電池領域的專利數目遙遙領先於其他國家,在燃料電池汽車開發和商業化上世界領先。
但,與龐青年所說只要加水就可以行駛500多公裡是有很大區別的。
目前,隨著輿論的發酵,「車加水就能跑」已成網絡笑柄。
2017年汽車界爆發過兩大融資騙局,一個是河北省秦皇島的「巴鐵」項目,一個是樂視賈躍亭。
其中「巴鐵」項目,最為轟動。那麼,什麼是「巴鐵」呢?
早在1969年,美國就有類似巴鐵的概念。當時,「立體快巴」還在美國《時代》周刊上,與「谷歌自動駕駛車」等一起被列入「最佳發明」榜單。不過,隨著媒體反思,官方闢謠,這一創想很快銷聲匿跡。
而在2008年,小學未畢業的民間科學家、巴鐵總設計師宋有洲再次提出「空中巴士」,並號稱申請了國家專利。
2016年5月的第十九屆中國北京科技產業博覽會上,被P2P公司各種包裝後,巴鐵幾乎成了「萬眾創新」的典型,隨後還出售了捆綁「巴鐵」項目的投資理財產品,並藉此集資40多億。
2017年7月11日,該公司董事長因非法集資被捕,喧囂一時的「巴鐵」才迎來落幕。最終該公司欠債48億,4萬投資人血本無歸!
截止到目前,「統一口徑」後,南陽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向新京報表示,目前該項目仍處於研發人員的驗證階段,並未正式生產,也未經過工信等相關部門的驗收。報導用詞不當,信息發布不準確導致誤解。
而龐青年則向21世紀經濟報導表示,水氫燃料汽車技術已成熟,不會延緩南陽項目進程,稱「事實擺在這裡,不是瞎編的」。
其實,無論是當年的「巴鐵」項目,還是如今的汽車加水就能行駛,都從側面反映出,如今的時代是一個大發展的時代,社會在快速而深刻地變革。
社會大發展大變革的時期,出現瘋狂的發明非常正常。但要硬著頭皮不惜成本實現這些瘋狂發明,那就是在浪費社會資源。
在產品前景不明下,卻獲政府40億巨額投資,面對輿論追問,一句「尚未認證驗收;媒體報導不當」顯然是不夠的,似乎有甩鍋的嫌疑,更顯投資倉促,無法令人信服。
科學使人進步,我們期待有一天,天馬行空的科學怪想都能變為現實,造福人類。但政府的投資應該公開透明、經得起實踐檢驗。究竟是「新科技」還是「大騙局」,都需要給公眾一個交代。
(原標題:南陽「神車」加水就能跑?葛大爺的「預言」成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