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公眾號:IT爆料匯(baoliaohui), 作者: 豬九誡
給大家講個笑話:汽車加水就能跑,而且能跑1000公裡。
這看起來像是個笑話,但居然登上了河南南陽日報的頭版消息。
5月23日,河南南陽日報頭版刊發當地記者報導——《水氫發動機在南陽下線,市委書記點讚!》
這篇文章中寫道:「水氫發動機在我市正式下線啦,這意味著車載水可以實時製取氫氣,車輛只需加水即可行駛。」
excuse me?汽車加水就能跑?確定不是在侮辱我的智商嗎?
於是我又去查了查,發現人家不僅上了南陽日報的頭版,甚至還上了南陽電視臺的新聞。
在新聞中,南陽市委書記張文深在乘坐了樣車之後,對這個產品豎起了大拇指用英文說道:It『s very good!
結果這個新聞昨天才曝光,今天就被罵到了頭條,許多網友都在質疑:水變氫,氫燒完了又變成水,這TM莫不是永動機?
感覺自己這麼多年物理化學白學了,能量守恆定律到底還管不管用了?
與此同時,涉事的「青年汽車」老闆龐青年也被網友扒皮,不僅自己是老賴,而且早在兩年前就開始了這個騙局。
2017年8月21日,龐青年高調向外界宣布,青年汽車生產出了全球首輛水氫燃料汽車。
那一天,龐青年把多家媒體請到了浙江金華總部,向大家親自演示自己的「氫燃料技術」,號稱只要手裡有瓶水,汽車就能跑不停。
在演示現場,龐青年的下屬將水管接到了自來水龍頭上,對卡車車頂的兩個水箱進行加水,水加滿後駕駛員開始發動汽車,車輛被開出了車間。
演示完成後,龐青年熱心地向大家介紹了原理,表示車內有特殊轉換裝置,可以將水轉換為氫氣,再將氫氣輸入燃料反應堆,產生電能驅動車輛發動機,從而實現「加水就能跑」的奇蹟。
龐青年還表示,自己的水氫燃料車最大的秘密,是一種特殊的催化劑,有了這個催化劑,就能把水變成氫氣。
更牛逼的是,這個水氫燃料車在不加油不充電只加水的狀態下,續航居然可以超過500公裡。而且這還是因為卡車耗能比較厲害,如果是小汽車的話,續航裡程可達1000公裡。
然而龐青年的這個「水變氫」技術早在兩年前就被廣泛質疑,南方網曾經刊發報導《加水就能跑1000公裡 青年水氫燃料車還騙得下去嗎》揭露其騙局。
在這篇文章中,南方網表示,青年汽車「加水就能跑」的汽車,實際上是忽悠不懂化學的人。
水變氫,在化學原理上是不是真有這個可能呢?
理論上確實是可以的,水的化學方程式為H₂O,每個水分子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
但是理論並不代表實際,實驗室可行的方案,商業上卻未必可行。
真正的水解氫由於需要大量催化劑,根本做不到節能。
所以青年汽車的氫能源汽車,其實就是「水變油」的騙局,靠障眼法進行偷梁換柱。知乎上也有不少大V也對此進行了專門打假。
來源:知乎用戶@白贇昊
其實說起來,這早已經不是「水變油」騙局的第一次風行了。
1984年,哈爾濱普通司機王洪成宣布發布「水變油」:
在四分之三的水中加進四分之一的汽油,再加進少量配置的「洪成基液」就可以變成「水基燃料」。
當年這項「發明」曾經受到無數權威人士肯定,甚至捲入了不少著名科學家,因此被全國幾十家新聞媒體的炒得火熱。
其中哈爾濱工業大學校長和黨委書記甚至聯名10位教授一起上書中央,保證水變油的技術千真萬確。
1992年8月14日,《人民日報》刊文讚揚王洪成:「哈爾濱科學技術開發中心工程師、青年發明家王洪成近幾年獲得5項國家專利。
1993年1月28日,《經濟日報》兩名記者發了一篇半版的文章,將王洪喜的「水變油」技術稱為是繼四大發明以來的中國第五大發明。
靠著這個騙局,王洪成獲得了數以億計的錢財。
當然,這個世界上還是有頭腦清醒的人。
1993年4月,就有人在報紙公開發表文章《應該用事實澄清「水變油」真相了》質疑「水變油」騙局,一些報刊也載文指出「水變油」是魔術。
1995年,何祚庥院士聯合14名科學界全國政協委員聯名提案,呼籲調查「水變油」的投資及對經濟建設的破壞後果。
1996年1月1日,王洪成被收容審查;1997年11月14日,王洪成被哈爾濱中級法院判處10年有期徒刑。
前前後後,這場鬧劇持續了將近十年,給國家造成了數億元的損失。
但是此後十幾年間,王洪成的信徒們依舊在四處為他吶喊,並且編造了無數的騙局來為「水變油」的騙局洗白。
其實,這個水變油的偽科學騙局流傳至今,歷史已經將近百年。
被這個騙局騙過的人有美國總統威爾遜、汽車大王福特,以及二戰時期日本韓軍名將山本五十六等等。
為什麼一個在科學上明顯站不住腳的騙局能夠在幾十年的時間跨度內經久不衰呢?這是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就在今天,面對重重質疑,龐青年還對媒體表示:「(質疑)是人家的事,一個全新科技,大家不理解是正常的,我年輕時,看到鐵樹開花、鐵牛(拖拉機)耕田的新聞,哪能想到現在都無人(駕駛)了。」
難道這一切真的像龐青年所說的那樣,全都是真的,而不是在做夢?
我們且看他會不會成為下一個王洪成吧。
特別聲明: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DoNews專欄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DoNews專欄的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取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