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評論》特邀撰稿:(李忠卿)
5月22日,某報官網發布新聞《水氫發動機在南陽下線,市委書記點讚!》,其中第一段稱「這意味著車載水可以實時製取氫氣,車輛只需加水即可行駛。」文章在網上傳播後,不少網友質疑,「泰囧看多了」、「這麼偉大發明怎麼不申請諾貝爾獎」。更有網友質疑「這是永動機嗎」?(5月24日封面新聞)
隨著油氣資源被人類大量開採,各國都在尋找汽車動力的替代品,新能源汽車因此橫空出世,受到車企及車友們追捧。
人類有一個夢想,就是汽車喝水也能行駛,據說日本早已有之,儘管研發的成本較高,但是人家的技術已經非常成熟,而且涉及到智慧財產權,對此國人雖然十分羨慕,但是絕不沒有如此之想。
在我印象中,類似的水變油項目多年前就有媒體報導,後來事實證明這只是個騙局而已,目的是炒作,然後從中獲得國家相關補貼。為何這個老掉牙的騙局又重新上演,我看與某些人特有情結有關,只要看到這樣的奇葩新聞,馬上產生條件反射,不加任何思索,立即無條件支持,可見這個偉大的「發明」很能唬人,不是記者再次曝光與質疑,恐怕還會有更多人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此次騙局的主人是一個車企老總,製造這一轟動新聞的冬季已經不言而喻,其實如果翻翻其老帳,就能發現,該企業有「案底」,曾經「入選」過車企騙補名單,這次一次獲得政府40億元注資,可謂神來之筆,堪稱黑色幽默。
對於招商引資的項目,必須經過科學的論證與評估,而不是急功近利、來者不拒,這齣鬧劇值得我們反思。
註:題圖與本文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