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號稱以水為發動機能源,只需要加水可以行駛的項目,又來收智商稅了。這又是一起「水變油」的大騙局,這被網友調侃「可以拿諾貝爾獎,去享受北京通州的100平米租房補貼了」,背後操盤人近幾年早已靠這個矇騙各個地方政府的項目,圈到了數以十億的利益。
5月23號晚間,一篇名為《水氫發動機在南陽下線,市委書記點讚》的新聞在微博和朋友圈刷屏了。這篇報導發表於河南《南陽日報》頭版,報導說:「水氫發動機在我市正式下線啦,這意味著車載水可以實時製取氧氣,車輛只需加水就即可行駛」。5月22日,南陽市委書記張文深還專門到項目現場辦公,為該成果點讚。
除了點讚之外,當地政府早已為這個項目送上了大禮。據《每日經濟新聞的報導》,2018年12月28日,南陽高新區·金華青年汽車氫能源整車項目籤約,預計該項目首期投資將達到81.63億元。背後操盤的公司叫「南陽洛特斯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根據啟信寶信息顯示,這家公司由金華市青動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與南陽高新區投資有限公司以51:49股比合資成立。
據《藍鯨財經》的報導,這家青動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背後正式導致了導致青年蓮花破產清算、在濟南以汽車項目狂吸5.3億補貼、收購薩博項目卻一事無成、以新能源車騙取國家補貼的人物——龐青年。
號稱以水作為能源的水氫發動機,在科學上並不成立。實際上,早在2017年的8月份,龐青年就已經宣布生產出了全球首輛水氫燃料汽車,還邀請了一眾媒體到青年汽車的總部觀看現場演示。據報導,車頂安裝了兩個水箱,注滿水後,水箱與氫燃料電池間相連的透明軟管內的水珠被氣體衝下引擎發動,車輛就被開出車間。
從那時開始,龐青年就在各地奔走鼓吹這個所謂的水氫能源汽車。在2018年底的籤約現場,他向當地官員介紹說,車輛只需要加水即可行駛,還無水質要求,自來水、河水、海水都可以使用。5個月後,《南陽日報》這篇報導的發布和所謂的發動機下線,意味著他或許已經獲得了南陽市政府平臺出資的49%——40億元。
在原理上,水氫發動機是將鋁和水反應變成氫,燃料電池用氫發電再生成水,本質上的燃料是鋁,產物是氫氧化鋁。所以車能開走,實際上發生的過程是鋁製氫,氫變水。
從更一般的角度來看,大多數人都看出來水氫發動機是不可能的事情,那就是大家在中學物理學學過的「能量守恆」定律:能量既不會憑空產生,也不會憑空消失,只能從一個物體傳遞給另一個物體,而且能量的形式也可以互相轉換。因此,不用能量把水分解成氫氣和氧氣,燃燒釋放能量後再變回水,然後再變回氫氣和氧氣的過程顯然是違背能量守恆定律的,這就是現代版本的「永動機」。
而還有很多人是想起了被大師「水變油」忽悠的心痛經歷,所以看到這個新聞覺得是那麼的似曾相識。
「水變油」是一個在中國曾經名噪一時的騙局。此技術的發明者王洪成原是哈爾濱一名司機,他在1984年3月聲稱水變油原理是在水中加入極少量的「可燃炔」製劑,充分溶解,成為「水基燃料」,之後水就可以作為燃料,成本極其低廉。此技術及相關文章一度刊載在各種媒體上。1985年冬天,王洪成從大慶到北京、河北、浙江、上海等地表演。
1987年,中國國家計委撥款60萬元人民幣給王洪成在河北省定州勝利客車廠生產燃料。不久王洪成拿走了錢,在哈爾濱買了兩套住宅。1992年11月22日,「洪成新能源膨化劑有限公司」成立,1993年1月28日,《經濟日報》發表《水真能變成油嗎?》的文章,稱此是繼傳統四大發明以來的中國第五大發明。後來水變油技術被認為是騙局和偽科學,1998年王洪成因為利用水變油技術和其他一些犯罪被判處10年有期徒刑。
而細數這位龐青年「造車」的黑歷史和從這些騙局中獲取的利益,可遠遠不止兩套住宅。
2010年,龐青年的青年汽車來到寧夏石嘴山,與當地政府達成協議,宣稱將投資267億元打造石嘴山汽車項目。他得到了石嘴山政府為其提供的擁有採礦證的煤礦。青年汽車進入石嘴山多年後,汽車項目毫無進展,但是靠出售煤炭資源獲利10億元。
2011年,類似的戲碼再次上演,青年汽車以收購薩博汽車為由,與鄂爾多斯政府籤協議,獲得煤炭資源,後續收購項目失敗,龐青年卻將煤炭指標轉手賣出,獲利2億元。龐青年也被警方以涉嫌詐騙立案偵查。
2015年,在濟南和杭州兩地,龐青年以建設電動車生產基地為名,從政府拿到了數億元的補貼,但很快工廠就因為長期出於停滯狀態,而被列為「殭屍企業」。
除了上述地區外,青年汽車曾經在浙江海寧、江蘇連雲港、貴州六盤水等多地設立項目,但其中未有一家成形,均是以項目圈地、圈資源、套取國家補貼、政府資金,只留下一地雞毛。
2017年,龐青年的乘用車項目「青年蓮花」因為籤下舉債被破產清算,於是「水氫燃料汽車」就成了新項目。如今,這個項目已在南陽圈了40億資金,在一夜之間從明星項目變成過街老鼠的情況下,不知又該如何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