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加水就能跑?中共南陽市委機關報《南陽日報》頭版一則「水氫發動機在南陽下線,市委書記點讚」的消息,稱車輛只要加水就能行駛,引發了公眾的關注。
《南陽日報》5月23日頭版報導,青年汽車集團的水氫發動機在南陽市正式下線,這意味著車載水可以實時製取氫氣,車輛只需加水即可行駛。
消息一出,迅速引來該操作「不符合能量守恆」的質疑:把水分解產生氫氣的大量能量從何而來?在整個循環中,水分解產生氫氣,氫氣再通過燃燒產生水,能量是守恆的。如果沒有額外的能量輸入的話(比如電池、汽油),那就根本沒有多餘的能量可以用於汽車行駛。
這不得不讓人聯想起上世紀90年代一度轟動全國的「水變油」騙局。
董事長回應:「技術保密」
24日,青年汽車集團董事長龐青年就此事公開回應,由博士、博士生導師等組成的隊伍從2006年開始對這一技術進行研發,目前尚未申請專利,技術保密,研發成本保密,後續可能申請專利,但加了水和料(催化劑)後,汽車能行駛300-500公裡。龐青年稱,對現有車輛進行改動,就可以從燒油的車變身為「燒水」的車。而他計劃先從做物流車、卡車做起,下一步做公交車、SUV等汽車,甚至直接自己製造新車。
24日,南陽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稱,此事系記者報導信息不準確,目前已要求涉事集團負責人龐青年寫情況說明。目前該項目仍處於研發人員的驗證階段,並未正式生產,也未經過工信等相關部門的驗收。報導用詞不當,信息發布不準確導致誤解。該負責人稱,「(當天)開會時龐青年簡單把技術說明了一下,但大家對這個東西的理解不一樣。現在我們要求寫一篇東西,把技術的事兒說清楚、說明白。」
水變氫:科學騙局還是傳播災難?
公開資料顯示,青年汽車是一家汽車製造商。其主體公司金華青年汽車製造有限公司成立於1996年4月3日,法定代表人為創始人龐青年。
根據青年汽車集團官網介紹,青年車載水解制氫技術實現了車載水實時製取氫氣,水和反應物在一種「特殊催化劑」作用下產生氫氣和水解產物。車輛只需加水即可行駛,有效解決目前氫能汽車推廣過程中加氫站布局尚不完善,車載儲氫系統成本較高等問題。而根據之前的報導,該「特殊催化劑」為一種鋁合金催化劑。
實際上,在2017年8月,青年汽車就宣布全球首輛水氫燃料車正式下線,並宣稱「不加油,不充電,只加水」就能行駛。不過之後沒有水氫燃料車交付之類的消息傳出。
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博士張抗抗表示,如果報導記者將水氫燃料車的燃料鋁成為「催化劑」,邏輯是有問題的,這將是一次新聞報導上的「災難」。同時,水氫燃料車可能可以降低車載儲存氫氣技術的要求,但代價是要增加車載制氫裝置等,技術難度不見得低,可能還要更高。
黑歷史公司騙政府投資?
不僅「車加水就能跑」引發質疑,青年汽車這家公司也被扒出是「槽點」不少。
據啟信寶APP顯示,青年汽車風險信息686條,被執行人信息29條,失信信息46條。工商信息系統顯示,青年汽車集團已被法院列為失信被執行企業,龐青年本人也已被法院列為失信被執行人,以及被列為限制消費人員。
2017年2月,工信部針對新能源汽車騙補企業開出罰單,對金華青年汽車等7家騙補車企的行政處罰決定,包括撤銷這7家汽車製造商生產騙補產品的公告,取消其相關騙補產品的生產資質;暫停這7家公司申報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的資質,並責成上述企業進行為期2個月的整改。當時,金華青年汽車被處罰的原因是其2014年銷售給上海巴士公交(集團)有限公司245輛新能源汽車,實際安裝電池容量小於公告容量,與《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不一致。
據報導,青年汽車南陽項目83.16億元的總投資中,南陽市政府平臺出資40億元。《南陽日報》曾報導,金華青年汽車氫能源整車項目宣布落戶南陽市高新區,該項目規劃產能為單班10萬臺/年,三班30萬臺/年新能源乘用車,預計2020年建成投產,利稅超百億,可增加1000多個就業崗位,項目建成後可實現產值300億元。究竟是騙局還是科技創新?網友產生了青年汽車「借偽科學騙財政補貼」的顧慮,吐槽「這錢真是好掙」。
我國已有超2000輛氫燃料電池汽車
據悉,目前市民上比較成熟的氫燃料汽車技術路線是車載儲氫技術。車身載著儲氫瓶,車輛奔跑時通過氫氧離子的化學反應來發電。
去年10月,北汽福田將5輛歐輝12米氫燃料電池城市客車交付北京公交集團,在公交384路投入運營。這些氫燃料公交續航裡程超過400公裡,運營中能實現真正零排放。截至今年4月,北汽福田已累計銷售氫燃料電池客車達190輛,累計運行裡程超過300萬公裡,建立起氫能客車、公交車、物流車等產品布局。
目前,北汽福田正在進行續駛裡程超過450公裡的第四代氫燃料電池客車研發工作,整車氫氣加注10至15分鐘,續航裡程可達450公裡以上,可實現零下30度低溫啟動、零下46度低溫存放和停機自動保護。預計第四代氫燃料電池客車在2020年底可實現量產。
豐田也正不斷擴大氫燃料電池技術的應用。據介紹,繼2014年推出氫燃料電池乘用車「MIRAI」之後,氫燃料電池巴士「SORA」、氫燃料電池卡車及氫燃料電池叉車也將陸續投入商用。今年4月,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豐田汽車公司和北京億華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達成合意,共同合作推出氫燃料電池客車。
自2016年以來,我國氫能與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獲得較快發展,形成了京津冀、華東、華南、西南、華中、西北、東北等氫能與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集群,建立起產業配套和商業化應用體系。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年底,我國現在已經有2000多輛氫燃料電池汽車和12座加氫站。目前,北美、歐洲、日本和韓國的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已進入商業化階段,我國仍處於商業化初期。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作者:董禹含
監製:塗露芳
編輯:董禹含
流程編輯:孫昱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