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鐵錘工作的汽貿店辦了一個老客戶回饋活動。活動期間鐵錘發現了一個問題,就是很多車主的車上出現了一個插在點菸器上的小玩意兒叫節油器。
就是這樣一個小玩意兒,不用連接電腦,不用更改數據,就這麼往12V供電接口或者點菸器上輕輕一懟,他就能省油了。我撓遍了本就不多的幾根頭髮,想了半天也沒想明白這是怎麼辦到的。讓我更想不明白的是,這種東西怎麼會有人買呢?現在各家車企為了降低一點點油耗,挖空心思的減輕車重、降低風阻係數、提升燃油效率,要是用這麼一個幾十塊錢的小玩意兒就能降低油耗,他們還用花那麼多錢去做產品研發嗎?各家車企還不爭先恐後的買這個專利?還輪得到這些二流配件廠來賣這些東西嗎?
不過想想也就釋然了,畢竟汽車圈是個連"水變油"都會有人相信的行業,還有什麼是不能發生的呢?
今天鐵錘跟大家分享幾個汽車圈的騙子給大家找找樂子,也順便提醒一下各位車主們少交智商稅。
中國車圈的騙局我想最著名的就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期的王洪成"水變油"事件了,據統計這一場騙局給國家造成的損失近四億元,上至政府高官下至平民百姓受騙者眾多!
今天的我們很難想像,王洪成這個只有小學四年級文化水平的傢伙是怎麼在十數年內通過一個老掉牙的荒唐騙局瘋狂行騙的。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水變油這個事兒不止在中國發生過國外也有。
上世紀初世界各國也都出現過類似的騙局,其中比較出名的就是二戰時期日本的水變油騙局和德國的無煙無焰發動機項目。
時間回到1938年,戰爭的陰雲籠罩了世界各地。日本也發布了《國家總動員法》國內軍國主義情緒高漲,針對戰爭的各種準備也都開始陸續實施,一切的資源全部都向軍方傾斜。另一方面受國際局勢影響美國開始停止對日本出口高標號汽油;這讓石油資源本就不豐富的島國日本日子過得更加困難,為了保證軍隊的需求日本軍方高層想破了腦袋。
就在這樣的背景下一個二手的三流科學家本多出現在了公眾的視野裡,本多號稱自己掌握一種可以將井水變成石油的技術,並在日本各相關部門進行演示,最終引起了日本首相的注意。時任日本首相的近衛文麿(mǒ)責成日本陸軍軍需局長來處理這一問題,並表示:目前日本戰略石油資源緊缺,但井水充足,若這一技術真的可以實現,那對日本來說將是一個重大的利好消息。
隨後日本陸軍軍需局長約見了本多,並組成了專家組調查本多的"水變油技術",經過近一個月的調查,專家組一致認為本多就是個騙子,"水變油技術"也純屬子虛烏有。緊接著本多就被轟出了研究所。誰知在陸軍那裡碰了一鼻子灰的本多並不死心,他又找到了時任日本海軍大臣的山本五十六。
因為當時日本國內的特殊體制,陸軍和海軍相對獨立且互相看不順眼,這也就讓本多這個狡猾的狐狸鑽了空子。當然在去找山本五十六之前本多也做了一些準備,本多通過一些特殊的手段讓日本化學界的部分專家為他的"水變油技術"做背書,同時搞定了海軍航空本部的教育局長大西瀧治郎,大西瀧治郎親手寫下了長達58頁題為《以水為主體製造揮發性油發明相關實驗》的報告,在海軍內部為本多搖旗吶喊;就這樣本多很快出現在了山本五十六的辦公室。
話說回來山本五十六雖然是個戰爭狂熱分子但對於這件事情還是很謹慎的,他依舊是組建了專家組跟本多一塊實驗驗證他的水變油技術。專家組連續試驗了一個多月,最終結果都是這個技術不成立。正準備向上報告的時候本多拿出了他事先藏好的樣本瓶,激動地向專家組成員表示自己實驗成功了!但由於實驗室的樣本瓶每一個都有特殊的標記,專家組成員很快就發現本多拿出來的樣本瓶根本不是實驗室的樣本瓶,本多的水變油騙局又一次被揭穿, 本多被海軍移交警方處理,山本五十六親手把這個愚弄自己的騙子送上了斷頭臺。
說完了日本的水變油,咱們再來說說中國的水變油。
上世紀一手策划水變油騙局的人叫王洪成,他1954年8月20日出生於東北農村,從小就展現出了與同齡人不同的聰慧與機敏,父母對他也是期望頗高。但聰慧的王洪成並沒有像周圍人預料的那樣讀書上學、出人頭地;只上到小學四年級的他就輟學回家摸魚了,手上的一本初中畢業證也是他用兩頭豬換來的。輟學在家的他養過豬,學過木匠,也當過兵,後來還幹過哈爾濱公共汽車公司的司機。正是在做公交車司機的這段時間裡讓王洪成對於汽車和汽車修理有了粗淺的認識。
1984年還在做公交車司機的王洪成找到了報社,宣稱自己有一種"水基燃料"技術,這個技術總結起來就是將總量四分之三的燃油混合四分之一的水加入所謂的"水基燃料膨化劑"變成可以燃燒的"水基燃料"。
王洪成宣稱,通過這種技術可以產生膨化汽油和膨化柴油,來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膨化汽油、柴油熱值高於普通汽油、柴油,且無汙染,成本極低。此言一出,王洪成的這項"發明"受到不少權威人士的肯定,被全國幾十家新聞媒體炒得火熱。某部隊企業還專門為此辦了一個公司,近400家鄉鎮企業拿出上億元資金給他搞共同開發,把他當成財神爺一樣供著。當時哈爾濱還專門給王洪成搞了十幾臺公交車來做實驗;結果這十幾臺公交車在使用王洪成的膨化柴油不久後,就因為發動機缸體被腐蝕全部趴窩了。
這個膨化燃油說起來神秘其實很簡單,稍微有點物理常識的人都能做的出來,搞一些汽油往裡面摻一些水,汽油燃燒時產生的熱量自然可以讓水份揮發掉,這個手段一些黑心加油站應該是非常熟悉的。肯定有人會問,水和油不能互相融合,加一起不是會分層嘛;這一展示不就露餡了嗎?這個時候就顯示出那個所謂的"水基膨化劑"的作用了,它是什麼呢?其實生活中隨處可見,肥皂水、洗潔精這類的表面活性劑都可以讓水和油相互融合。大家有興趣的話不妨在家試一試,說不定你也能掙大錢啊。
隨著哈爾濱這十幾輛公交車趴窩,王洪成的膨化燃油算是玩現了。王洪成一計不成又生一計搞起了水變油的把戲,這次是直接在水中加入特殊物質使水可以燃燒,並開始到全國各地表演。據王洪成自己說:只要把一種特殊的母液,按1:10萬的比例加到普通的水中,配製成"水基燃料",即可用這種燃料代替汽油來發動汽車,成本僅為汽油的千分之一。這個有點類似於電影《泰囧》裡面的"油霸"。
王洪成的全國巡迴表演迅速吸引了各家媒體和相關領域專家的注意,某些專家更是聯名上書給國家要求為王洪成提供巨量資金資助其實現"水基燃料"的商業化和量產
。
在各方專家的推波助瀾下,國家計委給王洪成提供了60萬元人民幣,資助他在河北省定州勝利客車廠生產他的特殊母液。但是這筆錢被王洪成拿回哈爾濱買了兩套房子;所謂母液的量產也就不了了之了。1992年,嘗到了甜頭的王洪成成立了"洪成新能源膨化劑有限公司"專門進行水基燃料的研發和生產,同時王洪成本人也開始更加賣力的到全國各地表演他"水變油"的魔術。
再加上一些演藝圈公眾人物對於王洪成的宣傳,王洪成迅速成為全國炙手可熱的人物。1993年1月28日,《經濟日報》刊登了一篇4000餘字的大半版文章,熱烈稱讚王洪成的"水變油"技術,文中這樣寫道:"王洪成的發明對奔小康的中國意味著什麼?對被能源危機、環境汙染所困擾的整個人類意味著什麼?有專家說'無論用什麼溢美之詞都不過分',還把它稱為 '中國第五大發明'。"並質問國人:"為什麼1983年就問世的發明成果,9年後的今天仍未正式開始使用?為什麼如此重大、足以改變中華民族命運和人類文明運行軌道的發明,至今未能得以推廣?……《經濟日報》這一篇堪稱十萬個"十萬個為什麼"的文章將王洪成嗎誇成了一朵花。
在《經濟日報》發文後,各主流媒體都開始爭相報導王洪成這個"偉大的民間科學家"。更有某些專家撰文表示"晚一天開發王洪成的發明成果,人類就多一天犯罪。"
但隨著王洪成的走紅,一些理智的人也站了出來關於王洪成是"偉人"還是騙子的辯論愈演愈烈。1993年初公安部和物資部發出通知明確要求有關單位停止對於王洪成和"水變油技術"的宣傳;4月,原物資部幹部嚴穀梁在報上發表文章《應該用事實澄清"水變油"真相了》質疑"水變油技術"。一些理智的報刊也開始載文指出"水變油"是魔術是騙局。
最終在1995年的全國政協八屆會議上,何祚庥、郭正誼等4位科技界政協委員聯名提交提案,呼籲調查"水變油"的投資及對經濟建設的破壞後果。1996年1月1日,王洪成被收容審查;1997年11月14日,被哈爾濱中級法院判處10年徒刑。這場長達十三年的鬧劇最終落下了帷幕。
可即便是這樣也還有很多人對於王洪成的"水變油技術"深信不疑,就是近些年也還有一些王洪成的徒子徒孫在公開場合叫囂著要為王洪成翻案。
原國家體委主任伍紹祖由於親眼見過王洪成的水變油魔術,在案件宣判後還曾對有關人員說過:"我親自去了王洪成那裡三次,非常仔細地看了。我自己拿個大瓶子接了自來水,喝了一口,然後一直拿著這個瓶子,王讓人往裡面放了一滴催化劑,最後全部變成了油,全部燒掉了。這些都是問題,都還沒有解決,也許這裡面蘊藏著一個巨大的科學領域。"
其實眼見不一定為實,伍主任口中的這個科學領域其實也早就被發現了。解釋起來也很簡單,往水裡面加入某種物質產生化學反應生成可以燃燒的氣體其實不難辦到。拋開通過魔術手法將水換成油不說,很多化學實驗都可以達到這個目的。
比如在水中投入碳化鈣粉末,碳化鈣與水反應生成可燃的乙炔,點火就能燃燒,水不可以燃燒但乙炔可以啊。
再就是在水中投入四氫化鋁鋰,四氫化鋁鋰與水反應後會釋放出氫氣,氫氣同樣可以燃燒。
類似的辦法還有很多,這些連初中生都知道的基本化學常識怎麼就騙了一大幫媒體記者和政府高官的呢?還被稱為中國第五大發明,這事情的發展著實有點超出我的認知範圍。
你要說那時候大家的科學文化水平低吧,也勉強能解釋。但2019年龐青年的水氫發動機項目又算怎麼回事呢?
2018年11月14日,河南南陽市政府出資40億元與青年汽車集團籤訂了氫能源汽車項目合作框架協議;在此之前龐青年早已因為騙補等問題臭名昭著,南陽依舊跟他籤了協議。當然龐青年的水氫發動機項目沒有像水變油那樣一搞就是十幾年,很短的時間內就在大家的質疑聲中銷聲匿跡了。
對於這次事件河南南陽也就是《南陽日報》道個歉處分一下記者和編輯了事,對此我特別想問問,一個在大家的質疑聲中迅速破產的項目怎麼就堂而皇之的登上了《南陽日報》這個主流媒體的報導?這僅僅是一個記者和編輯能決定的事情?
水氫發動機這個事情再往前倒兩年,2016年河北秦皇島的空中巴士項目,一樣是開局轟轟烈烈,結局一拆了之。
與此同時,行業內這樣那樣的新型汽車又有幾個是有實際價值的?有幾個是有理論基礎的?
花點小錢請一幫專家做個策劃,搞幾頁PPT,就宣稱自己是造車新勢力,然後各種融資找人合夥。這畫來畫去畫的是一張大餅,為什麼還是有人認為自己跟之前受騙的那些人不一樣呢?難道同樣一張餅,親眼看見有人為了吃它崩掉了牙還是想去咬一口看看,只能說這張餅的吸引力真的太大了!大到可以讓一些人忘掉常識,失去理智。看來汽車圈的錢是真的好掙,從水變油到節油器,智商稅交了一波又一波依舊擋不住有些人爭先恐後的來交智商稅。
對於這些騙局,你覺得他們為什麼總是能成功呢?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到這裡,我們有緣再會。
每個車企都是一本好書,看車企故事品百味人生。我是鐵錘侃侃,感謝您的觀看,祝您及家人平安喜樂、福壽綿長。
關注鐵錘走夜路,下一篇我們來聊聊哪個車企呢?想看什麼就在下面留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