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變不成油,但「噴水發動機」真的存在

2020-11-30 易車網

童濟仁汽車評論  編輯丨吳邪

這要從當年騙慘全中國的「水變油」事件說起。從1984年開始,到1996年為止,王洪成僅靠「水變油」的荒謬把戲,橫行了十餘年之久,期間不乏學者、政界和媒體為之背書,裹挾其中。科學的荒漠是可怖的,「偽科學」成了搖錢樹,這是一個時代的悲哀。

既然「水不可以變成油」,那麼今天要聊的「噴水發動機」又是怎麼一回事?且聽我慢慢道來。

▎蒙蔽全國的「水變油」事件 

1993年1月28日,《經濟日報》曾刊登一篇4000餘字的文章,稱讚王洪成的「水變油」技術,甚至有意將其歸為中國「第五大發明」。在此之前,《人民日報》甚至明確登出數據,表示「水變油」技術的節油率達到了44.84%。「水變油」後來席捲全國,與媒體的推波助瀾不無關係。

其實,站在今天的立場上,「水變油」明顯就是無稽之談,也是赤裸裸的偽科學。難道就因為水是由氫氧元素構成的,就可以做燃料嗎?有一點化學常識的,應該都不會輕易相信這個騙局。王洪成所聲稱的「膨化燃料」,其實也就是大躍進時代燃油摻水的變種,本是用來「放衛星」的自我迷幻,其中加入的肥皂乳化劑,對缸體腐蝕尤為嚴重。

之所以提到「水變油」這件事,原本是想作為「噴水發動機」的一個過渡。巧合的是,網絡上最近爆出了「太極與格鬥術擂臺PK」的熱點新聞,傳統武術被質疑為「騙術」的輿論甚囂塵上。姑且不加入「武術真偽」的辯論賽,其實只想提一點,某些「武術偽宗師」的招搖撞騙,又何嘗不是「水變油」騙局的翻版,再聯想到曾經的「氣功熱」,沒有科學的荒漠著實是可怖的。

▎為了減排,船用發動機選擇「噴水」 

首先需要明確一個前提,「水的確不能變成油」,向發動機缸內噴水,絕不是把水當做燃料來使用的。如果「故紙堆」,在歷史上也曾出現過發動機噴水的「實際案例」。

諸如,二戰時期,各國空軍通過缸內噴水的手段壓榨出發動機更多的動力輸出;到了上世紀60年代,美國通用就曾在名為Oldsmobile品牌的V8發動機中採用這一技術,但噴入的其實是水與酒精的混合物;即使在今天的改裝圈,「進氣道噴水」也是一招常見的改裝大法,改裝派的發燒友並不陌生。

船用發動機,也常常採用「缸內噴水」的辦法以實現氮氧化物減排的效果。以瓦錫蘭NSD公司開發的船用柴油機為例,通過特殊的結構設計,可以向發動機的燃燒室內直接噴水。柴油機的一大汙染物就是「氮氧化物」,而氮氧化物生成的必要條件之一是高溫,向缸內噴水,可以利用蒸發吸熱的原理達到降溫的效果,從而抑制氮氧化物的生成,降低比例為50%至60%。

▎寶馬M4的水噴射系統  

真正令很多人認可「水噴射系統」的,還是要追溯於寶馬曾在2015年2月份推出的改裝版M4。這款M4主要應用於MotoGP賽事的安全車。發動機的特別之處在於加裝了一套水噴射系統,但值得注意的是,水霧噴嘴仍然布置在進氣歧管的位置。當渦輪吸入了高壓空氣之後,進氣氣流途經進氣歧管,水霧順勢噴出並高溫氣化,由此帶走部分熱量,以幫助進氣氣流降溫。

進氣氣流降溫有啥好處呢?簡單理解,「熱脹冷縮」,類似於中冷器,在降溫之後,空氣的密度增大,可吸入的空氣體積也就更多,燃燒也就更充分。具體來講,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的優勢。

其一,消除爆震。爆震其實就是「不可控的燃燒」,在高溫高壓的情況下,油氣混合物意外自燃,對經濟性和動力性造成負面影響。噴水的核心要義仍然是「降溫」,溫度降低之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爆震。一方面,我們可以將點火時間適當提前,以提高動力輸出;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優先使用辛烷值標號更低的汽油。

其二,提高壓縮比。壓縮比的直接制約條件就是爆震影響,所以說,當爆震被抑制之後,壓縮比也可以適當「再提高」。而高壓縮比,意味著更高的動力輸出,也意味著油氣混合物的燃燒將會更加充分。即使落腳到減排層面上,類似於上文提到的「船用發動機」,氮氧化物的排放也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改觀。

紅圈標示為水霧噴射▐

▎實驗室中的蘭金循環 

這個時候,有人就會發出疑問,既然「噴水」這麼好,這樣的發動機為什麼不儘快量產,並投向市場呢?最大的攔路虎是「成本」,也包括一些噴水的弊端:1、加入噴水設備,首先需要再設計一個水箱,而且,所噴入的水也絕不是從自來水管上接來的,需要純淨水。也有方案提出與空調冷凝水形成一個循環,可以去嘗試;2、水與氮氧化物仍不可避免地會生成酸,對缸體有腐蝕之嫌。

然而,這並不是說,「噴水發動機」的研發就沒有實際意義了。從科研的層面來看,圍繞「噴水」技術,仍有很多前沿性的研發成果。以基於蘭金循環的二氧化碳回收動力系統為例,參考於如下這張圖:

基於蘭金循環的二氧化碳回收動力系統▐

E表示取消了掃氣過程的二衝程往復式發動機,功熱轉換原理依據於蘭金循環。在這套系統中,助燃劑不是空氣,而是純氧(最初為液態),在進入E之前,勢必要氣化吸熱,同時可以將最後排放出的二氧化碳「凝華」為乾冰。而乾冰本身就是可以「賣錢」的,比如注入碳酸飲料,用於人造雨或者舞臺表演等。

FH是給水加熱器,也就是說,在E中反應之後的「熱產物」(二氧化碳和水),將會流過FH並加熱其中的水。重點提到的「噴水」功能,就是由FH通過途徑3向E中噴射實現的,這樣做的優勢還是在於降溫,因為純氧與燃料的反應速度很快,需要降溫來把反應速度「壓下來」、「控制住」。

FP作為給水泵,可以把「熱產物」中分離出的水,反向供給到FH中,實現一個有效的循環。這套系統暫時還是處於實驗室層面的研究設想,如果走向量產,仍是一條很長的路。但是,起碼可以證明,發動機技術並沒有「隕落」,其實還有很多方面可以深入研究。

蘭金循環P-V圖(二衝程)▐

▎反思

寫這篇文章有一個初衷:節能與減排已是大勢所趨,在這樣的背景下,以電動化為主的新能源成為所關注的熱點。但隨之而來的,也有對於「電動化是否真正環保」的尖銳質疑,畢竟,如果解決不了「電怎麼來的」這一源頭問題,「電動即環保」很難服眾。

我一直堅信,汽車的未來沒有「一家獨大」,針對動力系統,也應該多管齊下,電動車可以搞,氫燃料電池也不能落後,但發動機技術亦不可就此「荒廢」。有人說,電動化是一種彎道超車,足以幫助中國跳過發動機技術的百年壁壘,然而,這樣真的好嗎?國內發動機技術的研發就要「淺嘗輒止」了嗎?

預計2025年,發動機的效率將會達到50%,那個時候,中國準備好了嗎?在技術的突圍戰中,一個都不能少。

相關焦點

  • 「水氫發動機」是又一次「水變油」騙局嗎?
    水氫燃料車的最大秘密,就是一種特殊催化劑,在這種特殊催化劑的作用下,才能將水轉換成氫氣。最終實現「青年水氫燃料車」在不加油不充電只加水的狀態下,續航裡程超過500公裡,轎車續航裡程可達1000公裡。催化劑可以近乎零成本地將水轉化成氫氣,並通過氫燃料電池發電。看似嚴謹的宣傳,事實上有很多不符合科學。
  • 加水的發動機沒等到,「噴水」的發動機卻要現身了?
    水,發動機,這幾個字組合在一起,有沒有想起什麼?2019年,水氫發動機、青年汽車以及青年火了一把,畢竟聽到關於「汽車加水就能跑」的說法,是個正常人都會驚掉下巴,差點就以為下半生無需關注油價了,以為可以和「兩桶油」說再見了......然而這事的結果,還是在預料之中,網友們更是犀利地評價水氫發動機:「應該拿不了諾貝爾獎,拿個奧斯卡影帝獎沒問題。」
  • 發動機水箱噴水是什麼原因
    ,會感到有水氣衝手;發動機怠速運轉時,從散熱器加水口觀察,加速時有氣泡外冒,且水面逐漸上升;發動機水溫短時間內升得很高。另外,當水泵水封彈簧變軟時,水泵葉輪高速旋轉產生的真空吸力克服了彈簧對水封的壓力,抽吸空氣進入冷卻系,這時噴水呈泡沫狀。若空氣壓縮機氣缸蓋密封不嚴,高壓空氣進入發動機冷卻系,將會噴出水柱。故障處理:更換燒蝕的氣缸墊,找出燒氣缸墊的原因並予以排除;焊補裂損的氣缸蓋;更換裂損的氣缸套;按規定順序和扭矩擰緊氣缸蓋螺栓。
  • 南陽水氫發動機是新世紀「水變油」騙局還是真正的新技術?
    南陽水氫發動機是新世紀「水變油」騙局還是真正的新技術?5月23日,《南陽日報》一篇報導《水氫發動機正式下線,市委書記點讚!》稱南陽某車企研發出新技術,只需要加水,靠把水轉化為氫氣燃燒就能讓車輛行駛,引發巨大爭議,不少網友將其比作新時代的「水變油」騙局。
  • 一汽集團噴水發動機專利曝光,這項技術有多牛?
    在我們印象中,發動機和水往往是相互排斥的,一旦發動機進水就需要大修了。不過如果有人說,往發動機進氣歧管或者氣缸內噴水可以增加發動機的熱效率,您信嗎?近日,中國第一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申請的發明專利被曝光,該專利為噴水發動機的水箱溫控系統,是噴水發動機不可或缺的輔助系統。
  • 汽車不需要油只用加水就能行駛?「水變氫」確定是騙局,別被騙了
    如果說當下這個時代真的可以加水就能使車輛運行的話,誰都會非常願意的,因為水和油,就宛如泥土與金沙。當有一天不需要油了,那麼將會在世界各地發生巨大的變動,不論是學術上,經濟上還是生活中。而5月24日,河南省南陽工信局回應:該項目未經過認證,並未正式生產,並且該報導用詞不當,信息發布不準確。
  • 水氫發動機:一個騙了40億元的「水變油」騙局,細數創始人黑歷史
    一個號稱以水為發動機能源,只需要加水可以行駛的項目,又來收智商稅了。這又是一起「水變油」的大騙局,這被網友調侃「可以拿諾貝爾獎,去享受北京通州的100平米租房補貼了」,背後操盤人近幾年早已靠這個矇騙各個地方政府的項目,圈到了數以十億的利益。
  • 汽車圈的錢真的那麼好騙?從水變油到節油器智商稅交了一次又一次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水變油這個事兒不止在中國發生過國外也有。上世紀初世界各國也都出現過類似的騙局,其中比較出名的就是二戰時期日本的水變油騙局和德國的無煙無焰發動機項目。時間回到1938年,戰爭的陰雲籠罩了世界各地。日本也發布了《國家總動員法》國內軍國主義情緒高漲,針對戰爭的各種準備也都開始陸續實施,一切的資源全部都向軍方傾斜。
  • 24年前,我親歷的「水變油」鬧劇
    澎湃新聞記者 沈文迪 實習生 張慧5月23日,《南陽日報》頭版刊發《水氫發動機在南陽下線,市委書記點讚》一文,稱水氫燃料汽車加水就能跑,而車載水可以實時製取氫氣。南陽「水氫發動機」項目受到外界的廣泛關注和質疑。
  • 發動機新技術之缸內噴水
    正常情況下,發動機缸內都噴的是汽油,柴油,天然氣,甲醇等可燃燒的液體,同樣正常的發動機的燃燒應該如下面的動圖所展示的,噴如汽油等可燃燒的液體,然後點火燃燒做功。那為什麼要往氣缸內噴水呢?發動機氣缸內噴水是有寶馬首先提出來的,寶馬在法國Miramas的BMW M Testtrack舉辦的 BMW Group Innovation Days 2015 Event 上,向媒體展示了一輛配備有水噴射技術的寶馬
  • 水氫發動機是怎麼回事,是新世紀「水變油」騙局嗎?
    只要在後備箱放根長水管,車跑不動了,隨便接個水龍頭加滿水就行。車子自己用水制氫,氫氣燃燒就能變水;那我在排氣管上接個管子連在發動機上,車子豈不是可以變成永動機?一定有哪裡不對!那我們今天就來解釋到底哪裡不對,以及真正的「水氫」技術是什麼樣的。
  • 「水變油」為何有市場?
    5月23日《南陽日報》頭版發布《水氫發動機在南陽下線,市委書記點讚!》,南陽電視臺《南陽新聞聯播》也進行了重點報導,市委書記從車上下來,伸出大拇哥,連聲讚嘆「歪瑞古德(very good)」。報導稱水氫發動機在當地工廠下線,可實現通過車載水實時製取氫氣,作為汽車的燃料。
  • 當年水變油的王洪成結局怎麼樣了?
    點石成金也只是典故,現實中卻有一個類似的騙局「點水成油」,而這件事的始作俑者就是一個只念過四年級的王洪成,當年風光無限,佔據各大報紙,古代有四大發明,水成油被冠名為第五大發明,多年後所謂的高科技,未能投產,最後證實是假的,王洪成動用無數資源以研究新能源為由將錢收進自己腰包,最後鋃鐺入獄
  • 口述|24年前,我親歷的「水變油」鬧劇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一場「水變油」的騙局曾在國內大行其道。始作俑者是哈爾濱司機王洪成,他聲稱將一種特殊的母液,按極小比例加入水中,可配製成「水基燃料」用於發動汽車。1997年10月23日,王洪成因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十年。原《解放日報》記者陳斌曾親歷「水變油」騙局的破滅。二十四年後,他向澎湃新聞回憶起當時的情景。
  • 中國科學史上影響最大的鬧劇「水變油事件」
    水變油王洪成自爆「研究成果」後,群眾們都驚奇不已,但大家都抱著懷疑的態度,為了驗證王洪成的發明是真是假,他的朋友、記者、同事、領導都曾去過王洪成的家裡實地探訪,而王洪成也是來者不拒,想看水變油,就給誰演示。
  • 「水變油」的鬧劇,21世紀翻版「水氫汽車」又重新演了一次
    「水變油」、「水氫汽車」都是利用水做油的文章,同樣的低級、同樣的鬧劇,相隔30年在我們的國度再次上演,是值得認真分析總結汲取教訓,希望再也不要出現這樣低級的、可悲鬧劇。王洪成的「水變油」簡單地說,就是把一種特殊的母液,按1:10萬的比例加到普通的水中,配製成「水基燃料」,即可用這種燃料代替汽油用於發動汽車,成本僅為汽油的千分之一。看起來旳確想很五大的發明,怪不得當時媒體稱是中國第五大發明。(1)媒體。
  • 悼中科院化學所老所長胡亞東:狙擊「水變油」—新聞—科學網
    一些人說這是真的,還有人說是親眼所見,東北一所大學化學系的某教授還為王洪成的水變油做過「科學鑑定」。反對的人則從科學原理出發,斥其為偽科學。反偽科學、包括反對水能變油的人士中最著名的就是中科院理論物理所的何祚庥院士和中國科普研究所的郭正誼研究員。 從科學上來講,水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燃燒的。那就是把它先分解成氫和氧,然後就可以燃燒了。
  • 何祚庥等多位院士集體發聲:「水變油」是偽科學
    來源:院士論壇這兩天,「水氫發動機」引發全網關注,令人不得不聯想起一件往事:1984年3月,哈爾濱普通司機王洪成宣布發明「水變油」,稱熱值高於普通汽油、柴油,且無汙染,成本極低。隨後,這項「發明」受到不少權威人士肯定,並騙取大量投資。
  • 記者24年前親歷"水變油"鬧劇:母液摻水中製成燃料
    日,《南陽日報》頭版刊發《水氫發動機在南陽下線,市委書記點讚》一文,稱水氫燃料汽車加水就能跑,而車載水可以實時製取氫氣。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一場「水變油」的騙局曾在國內大行其道。始作俑者是哈爾濱司機王洪成,他聲稱將一種特殊的母液,按極小比例加入水中,可配製成「水基燃料」用於發動汽車。1997年10月23日,王洪成因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十年。原《解放日報》記者陳斌曾親歷「水變油」騙局的破滅。二十四年後,他向澎湃新聞回憶起當時的情景。
  • 水變油的騙局為何能一再侮辱我們的智商
    更牛逼的是,這個水氫燃料車在不加油不充電只加水的狀態下,續航居然可以超過500公裡。而且這還是因為卡車耗能比較厲害,如果是小汽車的話,續航裡程可達1000公裡。1984年,哈爾濱普通司機王洪成宣布發布「水變油」:在四分之三的水中加進四分之一的汽油,再加進少量配置的「洪成基液」就可以變成「水基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