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金報 泰勒
這兩天大家肯定被河南南陽的一篇新聞刷屏了。
基金君看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感覺太魔幻了。報導說,南陽那邊發明了一輛很牛的車,車輛只需加水即可行駛。
怎麼說呢?感覺自己高中最喜歡的化學科完全白學了,整個科學觀、世界觀都被顛覆了,更別說研究氫能源汽車多年的日本汽車廠商豐田了,簡直要哭暈在廁所。
二十多年前,80年代有一個轟動全國鬧劇「水變油」,當時還被稱之為第五大發明,沒想到經過這麼多年的普及教育,還能再次出現「加水就能開車」的報導。
來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
5月25日現場展示,結果....
今天5月25日,在眾多媒體的圍觀下,龐青年對這輛震驚全國的車進行了展示,已經回應了相關問題。基金君梳理了幾個槽點。
1、龐青年首次試坐自家水氫車:車輛打氣有聲音,百公裡水耗100公斤
水氫車項目操盤人青年汽車董事局主席龐青年在媒體群訪現場試乘當地唯一一輛水氫車,他表示這是自己第一次坐,有點小激動。車輛在園區跑了一圈回來,過程中有伴隨著尖銳的聲響,工作人員解釋這是在打氣,龐青年則表示這是小問題以後會解決。在被媒體問到車輛百公裡消耗多少水的問題時,龐青年向工作人員確認了幾遍,答案是車輛跑100公裡,消耗100公斤水。
2、龐青年現場展示「排出的水能喝」失敗
技術負責人:管子壞掉了
5月25日,在南陽水氫車現場,青年汽車董事長龐青年接受採訪表示,任何水灌入車輛後,再流出來的水,都會變成可以飲用的純淨水。在現場媒體的要求下,龐青年請技術人員展示「排出來的水可以喝」。然而,「水解制氫」車加水發動15分鐘後,管子裡一滴水也沒流出來。對此,技術負責人解釋說:管子壞掉了。
3、南陽花8千萬購72輛氫能公交,結果是用電在開車。
5月24日,記者現場發現,位於南陽公交公司內部的氫能源公交車未加氫能源卻一直在充電的情況。
據悉,河南省南陽市政府於今年3月向南陽洛特斯購買了72輛氫能公交車,總價8000萬元。
今日(5月25日),青年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龐青年現身南陽洛特斯,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證實記者24日看到的情況屬實。
他表示,由於目前南陽只有一個移動充氫氣點,且價格較貴,此前於4月28日交付的72輛氫能公交車加裝了充電設備,大部分時間動力靠充電,而非未充氫動力。
目前南陽跑的氫能源公交車並非在南陽生產,而是由金華公司賣到南陽洛特斯,再由南陽洛特斯賣給南陽公交公司。
從權威第三方機構獲悉,目前我國正在運營的加氫站25座,其中河南省僅有一座宇通加氫站,位於鄭州,南陽並無在運營的加氫站。
4、「水氫車」車身有直流充電插座
走訪南陽青年汽車生產車間現場發現,青年汽車集團提供的樣車與普通汽車的儀錶盤等配置並無差別,並且除了供應水源的管道外,還在車身發現了直流充電插座。
記者看到工作人員將水灌入,與工作人員共同行駛了三分鐘以上,但並不能確認為汽車提供動力的能源是否僅為水源。
上車後,青年汽車集團董事長龐青年告訴記者,這也是他第一次乘坐「水氫車」,對整個體驗過程的感觸,僅回答了三個字「挺好的」。對於車輛原理,現場工作人員以保密為由拒絕回應具體細節。
5、龐青年:這幾年在水制氫上投入二三百億,不怕查,負債幾十億
在採訪現場,青年汽車掌門人龐青年回應外界對於青年汽車資金鍊狀況的問題時表示,「我現在股份出去,資金進來,已經把問題解決了。」
據龐青年現場稱,這幾年在水制氫技術上投入有二三百億,不怕任何人查。現在負債還有幾十億,讓出部分股權後獲得融資,最終會保持幾億負債。
龐青年:「這是水解制氫車,不要叫水氫車。」
「這是水解制氫車,不要叫水氫車。」5月25日上午,龐青年強調。
龐青年和一名青年汽車技術人員現場演示了水解制氫系統的流程。據其現場演示,在車輛的動力系統方面,上側灰色箱體為加料容器,下方的罐裝物為反應缸。「主材料鋁加催化劑加到我的料倉裡面,然後送到每個反應缸,開始按車的需求來加水供氣,給氫燃料電池堆提供電極。」前述技術人員介紹。
「上面的料自動到反應缸,跟噴油一樣。到缸裡面,反應以後出來,送到氫缸,然後到氫堆,出來就是電,後面就是一樣了。氫堆,到電極驅動,車子行駛。」龐青年向現場記者解釋。
龐青年重點強調,不是光加水就能行,還要加催化物和催化劑反應物。
工程師現場表示,公眾最大的誤解是加水就能跑。
對於其他原理和配方技術,龐青年現場表示需要保密。
6、化鋁+水,通過催化劑產生氫
龐青年在車載水解氫系統旁邊介紹了運作原理,上側灰色箱體為加料容器,下方的罐裝物為反應缸。根據對氫的需求,原料自動到反應缸,就像噴油一樣,是全自動的。反應缸產出來氫氣再到氫堆,出來就是電。
龐青年介紹,制氫所需要的氧化鋁分等級,如納米級、微納米級。公司所用材料都能達到納米級和微納米級。納米級的(材料)都是進口的。剩下消耗的都是水,再通過催化劑,出來就是氫氣。
洛特斯工作人員現場展示水解氫:礦泉水+絕密配方,「氫氣」小爆炸掀翻硬紙蓋
25日中午,在南陽洛特斯,工作人員向e公司記者展示了如何用秘密配方水解氫。實驗人員從一袋「絕密反應粉」中舀出兩小勺,放入透明的一次性塑料水杯,再倒入約為水杯1/5容量的瓶裝礦泉水。用圓形硬紙片蓋住杯口,可以看到,有氣泡從杯底泛起。約20秒後,實驗人員從杯口上方點燃打火機,杯內瞬間出現明火,伴隨著輕微的爆炸聲,掀翻了杯口的硬紙片。
7、40億投資水氫車:並不存在
龐青年公開表示青年汽車與南陽市籤訂了框架協議,協議中南陽市40億投資並未到位,只支付了9800萬註冊資金,而青年汽車在南陽已經投資幾十上百億。
針對媒體質疑,龐青年表示主要源於大家對新生事物的理解不同。
針對網上流傳的「南陽市政府出資40億元支持企業」,南陽市發展和改革委主任喬長恩表示「並不存在」。此外,針對網上爆出的龐青年及其企業的信用汙點等問題,招商引資前市裡已掌握該情況,南陽正謀求工業上的結構調整和科技創新。
8、市委書記和市長目前在出差
針對日前飽受爭議的「水氫汽車」項目,南陽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表示,目前,實事求是,它就是個樣車。對於「南陽市政府出資40億元支持企業」,南陽市發展和改革委主任喬長恩表示「並不存在」。就網上曝出的龐青年及其企業信用汙點等問題,招商引資前市裡已掌握該情況,南陽正謀求工業上的結構調整和科技創新。記者再試圖採訪參加發動機下線儀式的主要領導,南陽市委宣傳部工作人員回復稱,市委書記張文深和市長霍好勝目前在出差。
不加油,加水就能跑
水氫發動機在南陽下線,市委書記點讚!
5月23日,南陽日報網和南陽日報頭版先後刊發了同一條內容——《水氫發動機在南陽下線,市委書記點讚!》,報導稱水氫發動機在該市正式下線啦,這意味著車載水可以實時製取氫氣,車輛只需加水即可行駛。5月22日上午,南陽市委書記張文深到氫能源汽車項目現場辦公時,為氫能源汽車項目取得的最新成果點讚。
報導全文如下:
水氫發動機在我市正式下線啦,這意味著車載水可以實時製取氫氣,車輛只需加水即可行駛。5月22日上午,市委書記張文深到氫能源汽車項目現場辦公時,為氫能源汽車項目取得的最新成果點讚。市委副書記、市長霍好勝參加現場辦公。
張文深、霍好勝實地察看了氫能源汽車項目建設,觀看了下線的水氫發動機的工作演示。張文深指出,水氫發動機在我市下線,使氫能源汽車項目前景一片光明,更加堅定了我們發展氫能源汽車項目的信心和決心。張文深、霍好勝還和大家一道饒有興致地乘坐了氫能源樣品公交車,「體驗的感覺很好,舒適、平穩。」大家連連稱讚。
在隨後召開的現場辦公會上,張文深、霍好勝聽取了氫能源汽車項目進展情況匯報,針對工作中的具體問題,認真分析研究,逐項交辦明責。
張文深要求,提高認識,堅定信心。氫能源是具有革命性的清潔能源,氫能源汽車項目是一個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場前景好的重大項目,是高質量建設具有較強吸納集聚能力和重要影響力的大城市的有力支撐,將有力地提升我市在新一輪發展中的核心競爭力。開弓沒有回頭箭,各級各部門一定要提升站位、高度重視,緊緊抓住戰略機遇,做大做強氫能源汽車產業,爭當領跑者。加快工作,時不我待,青年汽車集團要按照既定的目標任務,進一步明確具體時間表、路線圖,倒排工期、卡緊節點,全力以赴推動青年汽車生產項目和南陽研發中心落地見效。履職盡責,優化服務。從市廳級領導幹部做起,堅持問題導向,強化有解思維,常態化地進行現場辦公,隨時解決項目推進過程中遇到的各類困難,一級帶著一級幹,一級做給一級看。高新區和市發改委、工信局、交通局、財政局等有關部門要主動擔當、主動作為,上門服務、提升效能,力促優質項目平地起谷堆,為氫能暨智能汽車產業園項目順利推進提供有力保障。
市領導郭斌、馬冰參加現場辦公。
視頻顯示,據南陽新聞聯播報導,水氫發動機在南陽下線,市委書記張文深在調研氫能源汽車項目時為之點讚:It’s very good。
網友們都笑了:化學都白讀了
有網友評論稱,給你們免費出個改進方案:把排氣管跟加水口連起來,水產生氫氣和氧氣,在發動機燃燒驅動車輛前進,燃燒變成的水再流回水箱,出廠加一次水,車就可以一直跑。新能源的最高境界就是無能源汽車,俗稱永動機。
還有網友稱,有這樣的發動機用在船上啊,連加水都可以免了
更有段子調侃說,原油價格暴跌就是因為這條新聞。
專家們:簡直是胡扯
北京理工大學機械餘與車輛工程學院教授孫柏剛認為,純的水變油或使用神秘的催化劑把水變成氫氣,這都違背能量守恆。「純水變成氫氣作為動力,就和過去的水變油一樣,這是不可能的,是純忽悠。」
孫柏剛教授介紹,水變氫氣作為汽車能源的通常可能有三種途徑,第一種是水中添加甲醇變甲醇水溶液,第二種是添加硼氫化鈉反應產生氫氣,第三種是水中加入鎂粉或鋁粉,也可制氫。但上述反應物都會消耗掉,並非催化劑但,發生反應也都需要一定條件。其稱,以上三種途徑已是多年前的技術,並不是什麼值得業界關注的「新鮮玩意兒」。
此外,孫柏剛教授認為,對於這類信息的傳播會傷害到整個行業。「不明真相的人覺得做這個事情很簡單,政府官員不懂,媒體也跟著起鬨,這對我們行業來說也是一種傷害。」
科普作家方玄昌認為,就目前的信息來看,「水變氫」明顯違背熱力學第一定律的「永動機」。其介紹,在制氫過程中,水只是介質,本身是不能產生能量的。催化劑也只是活化介質,終究需要能量。「必須回答一個問題,能量從哪兒來?如果只要加水就可以跑,那就是百分百的騙局。」
上海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內燃機研究所的管斌副教授連聲表示:「那不行」,「是假的」。
管斌教授稱,所謂「水氫發動機」就是我們常說的「氫燃料電池」,這麼叫只是個噱頭。「氫燃料電池」是以氫氣作為動力的,並不是說加水就可以行駛的,其中還涉及到一系列物理化學複雜反應,目前此項技術日本應用較好,在我國則還未進入實用階段。
鄭州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李保軍多年深研能源催化,他認為,水制氫理論上可行,但目前來說,電解水制氫能效為40%左右,即1度電製成的氫氣所含能量只有1度電所含能量的40%,而且氫氣還要通過氫燃料電池再次轉換為動力,能效在60%-70%之間。這樣,1度電最終轉換的能量不足三成。現今階段,電解水制氫技術的產業化在國內並不成熟。
這家汽車公司什麼來頭?
發明這種加水就能跑的汽車,叫青年汽車集團。老總叫龐青年。
基金君搜索到,這家公司的氫能源整車項目是2018年12月落戶南陽高新區的。
水氫發動機有多牛呢?據上述的新聞稿描述,龐青年介紹了項目概況,青年車載水解制氫技術實現了車載水實時製取氫氣,水和反應物在催化劑作用下產生氫氣和水解產物。車輛只需加水即可行駛(無水質要求,自來水、河水、海水均可使用),用戶無氫氣成本,減少了氫氣的存儲與運輸,水解產物具有可觀的經濟價值。
目前車載水制氫物流車已完成可正常行駛,有效解決目前氫能汽車推廣過程中加氫站布局尚不完善、氫氣儲運成本較高、車載儲氫系統成本較高等問題。
而在2017年8月的時候,青年汽車首輛水氫燃料汽車在浙江金華亮相,青年汽車集團董事局主席、總裁龐青年表示,該款車不用加油、也不用充電,只加水,即可通過催化劑進行化學反應產生氫氣,續航裡程超過500公裡,轎車續航裡程可達1000公裡。
不加油、不加電,能量從哪裡來?按照青年汽車的說法,是車內的一種特殊催化劑可以將水轉換成為氫氣,經過兩次過濾後再輸入氫燃料反應堆,產生電能,然後驅動車載電機和引擎,最後使得汽車行駛。
學過初中化學的人都懂,催化劑只能改變化學反應的效率,而並不參與化學反應,那麼把水轉換成氫氣的能量從哪裡來?
制氫的方法確實有很多種,包括煤氣化、電解水、光催化,天然氣重整等。
唯一一種不輸入能量制氫的可能性,是消耗物質,除了消耗煤、天然氣之外,還有極端的方法,比如說活躍金屬,用鈉、鉀、鋁等活躍金屬,都可以和水反應產生氫氣,但是一方面這種反應非常劇烈,一不小心就會產生爆炸,另一方面這種方法成本更高,用來產生氫氣,還不如用電解,更不如加油來的實惠。
2018年1月南方新聞網就發表文章,《加水就能跑1000公裡、青年水氫燃料車還騙得下去嗎》。
青年汽車宣稱「加水就能跑」,實際上是忽悠不懂化學的人。
在青年水氫燃料車誕生當天,光大金控財金資本有限公司設立50億元基金支持,光大金控財金資本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少平,青年汽車集團董事長龐青年出席了籤約儀式。
掌握50億以上資金的資本大鱷會看不懂「水變油」的騙局?這種可能性很低。
通過檢索「光大金控財金資本有限公司」的企業信用,發現其成立於2016年7月15日,註冊資本僅5000萬元!
一家成立1年半、註冊資本僅5000萬元的公司,卻號稱拿出了50億元來投資,而且還是投資一個「水變油」的低劣騙局。負責籤約的光大金控財金資本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少平,究竟是被龐青年騙了,還是兩人同謀一起詐騙,有關部門值得深究。青年汽車拉了這個50億基金來扛大旗,被認為很明顯是想騙融資。
水氫發動機背後老闆:9次政府合作8次爛尾
或圈錢跑路或破產清算
龐青年生於1958年,放牛出身,1964年起參加工作,1979年在老家浙江台州辦廠生產膠帶,1986年又在浙江磐安縣開化工廠,生產手推車、自行車和摩託車的輪胎,並因此與汽車業有了交集。1993年,龐青年成立浙江杭通集團,1996年又成立金華青年汽車製造有限公司,自己擔任董事長,正式開始了自己的汽車生涯。
青年汽車集團是一家位於浙江金華的民營汽車公司,下設商用車集團、乘用車集團和汽車部件集團三大子集團,是一家生產、銷售NEOPLAN客車、MAN重型卡車、蓮花轎車及汽車零部件的綜合性汽車工業集團。
天眼查 顯示,龐青年名下公司多達73家,被法院強制執行56次,行政處罰5次,被列入異常經營名錄74次,158次被最高人民法院列為失信被執行人,涉及的法律訴訟多為買賣合同糾紛。其中青年汽車集團共有34次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最新一次為今年的2月25日。
據悉,公司之所以被列為失信企業,是由於騙補貼行為。
2017年2月,工信部針對新能源汽車騙補企業開出罰單,對金華青年汽車等7家騙補車企的行政處罰決定,包括撤銷這7家汽車製造商生產騙補產品的公告,取消其相關騙補產品的生產資質;暫停這7家公司申報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的資質。
據上遊新聞報導,龐青年以及他的青年汽車除了與南陽政府正在進行的合作之外,十餘年間,還曾與濟南、連雲港、六盤水、鄂爾多斯、杭州蕭山、石嘴山、海寧、泰安等8個地方政府合作,合作初期雙方總投資額超數億元,結果則是:項目或爛尾,或走上司法程序,或圈走地方政府大筆資金,留下糾紛不斷。
2010年6月,青年汽車與石嘴山市政府接洽,9月雙方籤約,11月完成註冊成立公司。項目預計總投資267.09億元,建設年產21萬輛重型卡車、10萬輛蓮花轎車、51萬臺大型汽車發動機項目,此外還有變速箱、鐵鑄件等汽車零部件加工、汽車玻璃等項目。
根據寧夏自治區政府紀要,「為了搶佔西部大開發先機,推進石嘴山產業升級和轉型」,將配給青年汽車多家擁有採礦權的煤礦和五處露頭煤礦生態治理工程,為了將多家具有採礦證的煤礦配套給青年汽車,2010年12月,青年汽車及其相關控股公司與石嘴山礦業集團成了國馬科技,國有企業礦業集團僅佔30%的股份,龐青年作為公司法人、董事長。國馬科技的成立就是為了將配給龐青年方面的正義關等煤礦裝進去。
在青年汽車的控制下,國馬科技的大量資金「莫名失蹤」導致公司欠薪,大批員工上訪,石嘴山國資委於2013年1月牽頭審計、人社、國土、安監、稅務及礦業集團成立調查組,兩年內總收入高達9.5億,竟無法支付不足百人工資黑幕得以暴露。
在掏空國馬科技同時,配套給青年汽車的五出露頭煤礦生態治理工程也被轉賣。四家轉賣協議顯示,青年汽車通過煤礦套現高達10億元。不過,在審計結果出來後,挪用資金的路子被堵住,又恰逢煤炭行情進入歷史低谷,2014年年初青年汽車全面撤退。
2006年,青年汽車宣布投資28.32億元在山東泰安新建產能15萬輛生產基地,計劃佔地3000畝,計劃總投資100億元。在「僵死」兩年多後,直到2009年才投產首款蓮花轎車。
中國泰山網2010年報導顯示,泰安青年當時已建成總裝、塗裝和焊裝3個生產車間,進入轎車整車批量生產階段,並計劃年內實現衝壓、塗裝、焊裝、總裝四線聯動規模化生產。
不過,泰安青年的美好願景並未成為現實。泰安青年2011-2013年的年產量從7000輛下降到4000輛,並在2014年停產,二期工程未完全投產。
2015年,泰安市高新區管委會已收回泰安青年汽車有限公司400畝工業用地,並欲將該公司打包出售。
南陽市此前差點踩雷巴鐵項目
在「水氫發動機」項目落地兩年前,2016年,南陽市還曾經計劃投資100億元用於「巴鐵」建設。
曾經的治堵明星「巴鐵」現在已經變為交通投資「騙局」的代名詞。
巴鐵,是一種立體巴士,其兩翼架在公路兩側,車廂則懸於路面上方2米處,以使車輛可以在在其下方暢行無阻,被宣傳為「空中奔跑的巴士」。
2016年5月,在北京國際科技產業博覽會上,該設計由巴鐵科技公司以「巴鐵」之名亮相,並宣稱最快於2016年8月在河北省秦皇島建造實驗線路。該消息引發輿論極大關注。
但就在不久,該項目爆出眾多爭議問題和疑點。2017年6月,河北省秦皇島市北戴河區官方宣布將拆除300米的巴鐵的實驗道路。
2017年6月28日至30日,巴鐵投資公司董事長白志勇等32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非法集資活動被刑事拘留。「鬧劇」落下帷幕。
「巴鐵」項目的背後是一個做網絡金融P2P的理財公司「華贏凱來」在運作。將「巴鐵」炒火,然後出售捆綁了「巴鐵」項目的投資理財產品,華贏凱來藉此集資40多億。2017年7月11日,華贏凱來董事長因非法集資被捕,喧囂一時的「巴鐵」才迎來落幕。
來源:中國基金報